“3510”:綠色出行有了北京樣板
題記
“北京如何解決(jue) 好海量人口的出行問題是個(ge) 大難題。”“要把解決(jue) 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鑰匙。北京作為(wei) 擁有兩(liang) 千多萬(wan) 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道路交通長期超負荷運行,隨著汽車保有量進一步增長,交通承載力日趨觸及“天花板”。在城市空間硬約束下,道路建設不可能無限擴容,加快優(you) 化交通出行結構勢在必行。
麵對世界級難題,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北京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調整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使交通時空分布更趨合理;加大公共交通建設力度,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加速成型;持續開展慢行係統綜合整治,為(wei) 綠色出行創造更多空間……從(cong) 地上到地下,從(cong) 行車到停車,北京解決(jue) 海量人口出行問題的決(jue) 心,正通過“日拱一卒”的努力一步步化為(wei) 現實。
“城,所以盛民也。”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ti) 係,也是交通發展理念向“以人為(wei) 本”的全麵回歸。城市規劃不是為(wei) 車,而是為(wei) 人。北京從(cong) 道路交通規劃層麵引領理念轉型升級,為(wei) 破解“大城市病”提供首善方案,隨著綠色出行成為(wei) 主流,不僅(jin) 城市麵貌煥然一新,市民幸福感、獲得感亦顯著提升。
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綠色出行改變的不僅(jin) 是出行方式,更是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以及未來城市管理和建設的理念。目前,北京市民綠色出行意願全國第一。不斷提升服務管理水平,讓綠色出行成為(wei) 品質出行,定會(hui) 有更多人積極參與(yu) 響應,我們(men) 的城市也將更低碳、更宜居。
首善答卷·綠色出行篇
每天早高峰,金融街各大寫(xie) 字樓前,朝氣蓬勃的通勤族從(cong) 四麵八方趕來,開啟緊張忙碌的一天。
他們(men) 之中,有人從(cong) 南四環外的大興(xing) 新宮搭地鐵而來;有人坐著定製公交從(cong) 城市副中心一站直達;有人從(cong) 北二環、西二環一路騎行抵達,將共享單車停進一個(ge) 個(ge) 白色停車框、“入欄”結算;有人背著雙肩包,快步從(cong) 西單、複興(xing) 門走來,穿過金融街購物中心北側(ce) 植被茂密、彩葉繽紛的廣場,享受著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
正因綠色出行比例高,高樓林立的金融街地區,高峰期反而不見嚴(yan) 重擁堵。出行之變,源於(yu) 北京“慢行優(you) 先,公交優(you) 先,綠色優(you) 先”的交通發展理念。十年間,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從(cong) 69.7%提升至74%。
3公裏步行、5公裏騎車、10公裏公共交通,北京經過多年努力,“3510”出行倡議正變成市民自覺實踐,綠色出行有了“北京樣板”。
3公裏步行
從(cong) “障礙賽”到“健步走”
古都北京,現代建築與(yu) 名勝古跡眾(zhong) 多,人文景觀與(yu) 園林綠化交融,漫步大街小巷,才能觸摸城市每一寸肌理。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步行空間慢慢被擠占,變電箱、電話亭、公交站台、違法停車……在一些路段,行人像在穿越重重障礙,走不痛快。
十年間,北京的路悄然改變,城市開始將步行空間還給行人。
建國門南輔路,全長約500米,位於(yu) CBD核心區,人流、車流集中,輔路設有816路、818路等4處公交始發站。過去,一到晚高峰,排隊坐公交的乘客把步道堵得嚴(yan) 嚴(yan) 實實,行人被逼到了輔路上,跟車輛混行。
今年,這樣的尷尬成為(wei) 曆史。建國門南輔路拓寬改造,將公交站台獨立設計,調整原有綠地新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步道,均為(wei) 2.5米寬。如今,行人可在寬敞的步道上、濃濃的綠蔭下、CBD的林立高樓間,自在前行。
在東(dong) 四六條等胡同,立體(ti) 停車樓建成,堵塞胡同的亂(luan) 停車不見了。回歸安寧的胡同裏,古色古香韻味更濃厚。曾經最怕鑽胡同、寧願多繞路的人,也敢“抄近路”了。“胡同東(dong) 口一眼能瞅到西口,有種回到小時候的感覺。”胡同裏住了60多年的居民李家躍難掩喜悅。
近年來,北京相繼完成朝陽區CBD、石景山保險產(chan) 業(ye) 園、望京地區、中關(guan) 村西區、亦莊等慢行係統示範區建設,寬達三四米的幹淨步道,讓市民出門就能“健步走”。
為(wei) 行人讓路,讓到了路口。自2017年至今年8月26日,全市累計發動39654人次參與(yu) 禮讓斑馬線、禮讓行人誌願服務。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逐漸成為(wei) 司機行動自覺。
5公裏騎車
車讓人、景相隨,自行車回歸城市
騙腿兒(er) 、上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騎行風,又刮回來了。北京共享單車年騎行量達9.5億(yi) 次,日均騎行量超過240萬(wan) 人次。自行車出行比例,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底的16.9%。
騎行火爆“出圈”背後,不得不提北京對騎行人的最高“禮遇”。
這兩(liang) 年,以二環路為(wei) 代表,北京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寬度和數量完成了一次“洗牌”。按照“機動車道應壓盡壓、非機動車道宜寬則寬”的原則,機動車道“瘦身”路段貫穿二環全線,改造路段自行車道普遍達到3米以上。
衝(chong) 突節點的減少,是騎行提速的關(guan) 鍵。在複興(xing) 門橋南,西二環南向北方向,公交車停靠處進行了改造,過去站前三條機動車道縮減成兩(liang) 條,在公交車停靠區外側(ce) 增加了獨立的非機動車道,公交車進站時,騎行人不必再停車等待或者繞道機動車道了。這樣的改變,在二環沿線多個(ge) 公交站位置都能看見。
最耽擱時間的路口左轉彎,也大大提速。月壇北橋、鼓樓北橋等路口,陸續“上新”非機動車專(zhuan) 用信號燈,實現騎行過路口一次左轉,不必再等兩(liang) 次紅燈、拐一個(ge) 直角。
最高“禮遇”,還體(ti) 現在為(wei) 騎行人專(zhuan) 門修一條路。
藍天白雲(yun) 下,塑膠車道紅綠相間,騎著各式各樣自行車的市民,享受著“快車道”上騎行的暢爽。2019年5月,北京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zhuan) 用路,全長6.5公裏,其中全封閉路段5.46公裏。
“過去上班到霍營站坐地鐵,車來兩(liang) 趟才能擠上去,現在騎車走專(zhuan) 用路,通勤時間節省十多分鍾,還能鍛煉身體(ti) 。”家住龍躍苑小區的王亮,在上地軟件園上班,自專(zhuan) 路開通後,嚐試騎過幾次就被成功“圈粉”,“沒有紅綠燈,全程無斷點,一腳踩到底,特別爽!”
據統計,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全年騎行量已突破185萬(wan) 輛次,培養(yang) 了一批通勤“鐵粉”。未來,這條專(zhuan) 用路還將東(dong) 拓、南展,繼續延伸。
騎行人身邊,改變還在發生。通過統一規劃,北京將巡河路、園林綠道與(yu) 城市道路有機銜接,將自行車道融入自然景觀。在繁忙的CBD區域,騎車人可以沿著通惠河北側(ce) 綠道,轉到通惠河沿岸,騎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寫(xie) 字樓之間。
10公裏公共交通
地鐵織密通勤網,公交開到家門前
從(cong) 南四環外的大興(xing) 新宮,到位於(yu) 金融街的寫(xie) 字樓,15公裏路高峰期開車得四五十分鍾。但如果搭乘19號線“快速穿城”,時間能縮短至半小時內(nei) 。
兩(liang) 個(ge) 月前,19號線太平橋站開通,家住新宮的小夥(huo) 兒(er) 劉誠遠開啟了幸福通勤時光。一身挺括的商務裝,背著電腦包,從(cong) 事金融行業(ye) 的他,在商務座上悠閑地刷著新聞。過去,上下班擠地鐵,可沒現在這麽(me) 舒坦。
去年底,北京地鐵“九線齊發”,創造了曆年新線開通數量之最。8號線朱辛莊至瀛海全線貫通運營,成為(wei) 南北中軸線上的快速交通動脈;14號線貫通運營,超長L形線路串起城市西南到東(dong) 北;17號線南段率先開通,助力南部新城發展,次渠到十裏河僅(jin) 需18分鍾……
地鐵通勤網越織越密、四通八達。十年來,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總裏程發展至1148公裏,躍居全國第一,其中,城市軌道交通783公裏,市郊鐵路365公裏。地鐵車站由261座增加到463座,運營線路由16條增加至27條。一幅“軌道上的都市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科技賦能,地鐵越跑越快。曾經,北京多數地鐵線路的最小間隔在3到4分鍾之間。從(cong) 2012年至今,通過車車通信係統,車與(yu) 車直接“對話”,全路網累計縮短行車間隔150餘(yu) 次,目前有10條線路最小行車間隔跑進兩(liang) 分鍾,在世界上都處於(yu) 領先水平。
同樣跑出加速度的,還有地麵公交。過去十年裏,北京加快公交專(zhuan) 用道施劃,公交專(zhuan) 用道總裏程由655車道公裏增加至1005車道公裏,“五橫、七縱、一環、五放射”專(zhuan) 用道網絡已初步形成。
“三環上的公交線路,早晚高峰速度完勝私家車!”市民白宇常去北三環辦事,高峰期坐在300路公交車上,一路暢通無阻,感覺倍兒(er) 棒。目前,三環路主路行駛的公交車平均運行時速約25公裏,比專(zhuan) 用道施劃前提速約13.5%;京藏高速主路行駛的公交車平均運行時速24公裏,提速約44%;京港澳高速主路行駛的公交車平均運行時速44公裏,提速約92%。
通勤接駁地鐵,可以手機在線預約一輛靈活小巧的巡遊公交;孩子上下學,家長們(men) 可以定製一條安全放心的通學定製公交;周末夜遊,在仿古鐺鐺車上品老北京美食體(ti) 驗新奇獨特;尋醫就診,出了地鐵能坐上就醫專(zhuan) 線避免奔波;大山出行,各式各樣的“公交車”穿梭在山穀中……2013年9月,北京在全國率先開通“定製公交”。多年間,越來越多的特色公交,成為(wei) 公共交通主幹網的補充,為(wei) 不同人群提供著個(ge) 性化、精細化的出行服務。
綠色出行熱情被持續激發。2019年,北京推出國內(nei) 首個(ge) 綠色出行“一站式”服務平台、同時也是國際上首個(ge) 超千萬(wan) 級用戶的MaaS服務平台。隨後,上線“MaaS出行 綠動全城”碳普惠激勵行動,市民注冊(ce) 個(ge) 人碳能量賬戶,使用騎行導航、步行導航或用公交、軌道方式出行,均可獲得相應碳減排能量,兌(dui) 換公共交通優(you) 惠券等多樣化禮品。
目前,北京MaaS平台用戶超3000萬(wan) 人,日均服務630萬(wan) 人次綠色出行,“MaaS出行 綠動全城”活動累計碳減排量22萬(wan) 餘(yu) 噸。
綠色出行,人人出力,成果共享。《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綠色出行意願”,北京排名全國第一。近年來,雖然機動車保有量有序增長,但北京交通指數穩定在“輕度擁堵”級別。
“3510”的出行實踐,為(wei) 北京治理交通擁堵“大城市病”解題。
答卷得分
《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綠色出行意願”,北京排名全國第一。
2012年到2022年
公交車輛數由2.52萬(wan) 輛增至2.76萬(wan) 輛
公交線路從(cong) 1107條增至1633條
公交專(zhuan) 用道總裏程由655車道公裏增至1005車道公裏
2012年以來
城市軌道交通路網總裏程由442公裏發展到783公裏
運營線路由16條增加至27條
市域內(nei) 市郊鐵路由1條增至4條
裏程由73公裏增至365公裏
日均客運量由2012年的672萬(wan) 人次增至2019年的1300萬(wan) 人次
共享單車年騎行量達9.5億(yi) 次,日均騎行量超過240萬(wan) 人次
自行車出行比例由2012年的8.8%升至2021年底的16.9%
閱卷心得
市郊鐵路副中心線乘客、通州居民付強:
“小火車”通勤又快又舒服
我家住在通州運河居小區,單位遠在豐(feng) 台科技園,開車需要穿越半個(ge) 北京城,早晚高峰開車通勤,時間也沒譜兒(er) 。
當我動了搬家的念頭時,一個(ge) 好消息傳(chuan) 來。那是2019年,市郊鐵路副中心線東(dong) 延至喬(qiao) 莊東(dong) 站,車站就在我家小區邊兒(er) 上!我嚐試坐了兩(liang) 次,就徹底放棄開車啦。
早上7點07分,我從(cong) 喬(qiao) 莊東(dong) 站上車,乘坐“京通號”小火車駛向北京西站,“大站快車”全程51分鍾,時間有保障,肯定不遲到。到了北京西站,不用出站,“無縫”換乘地鐵9號線,就能到達豐(feng) 台科技園。小火車上不僅(jin) 有座,還能在小桌板上打開電腦改改文件,我開始享受每天這段上班路。
由於(yu) 工作需要,我經常坐高鐵出差。有一次,為(wei) 了節省時間,我嚐試買(mai) 了7點出頭的高鐵票,沒想到小火車到西站後,隻花了十幾分鍾,就換乘上高鐵了,這體(ti) 驗太棒了!
定製公交乘客、豐(feng) 台居民盧先生:
5天!定製公交就開到家門口
真沒想到,隻花了5天,一條為(wei) 我“定製”的公交線就開到了小區門口!
話說回兩(liang) 年前,我每天為(wei) 通勤煩惱,從(cong) 首開華潤城東(dong) 區去金融街上班,要先打車去郭公莊或者首經貿地鐵站,9號線換乘1號線到複興(xing) 門,出了地鐵站還要坐一趟金融街專(zhuan) 線,全程1個(ge) 多小時。
得知很多小區業(ye) 主都在金融街上班後,我開始通過“北京定製公交升級版”小程序提交線路申請,並積極在業(ye) 主群裏“吆喝”,幫定製公交“拉客”。
公交集團客服建了一個(ge) 有149個(ge) 成員的微信群,都是這條線路上有出行需求的居民。大家響應速度很快,紛紛在群裏“接龍”,報上自己的始末站、出行時間。開線也很“神速”,預售成功後5天就開通了這條線路。7點07分上車,8點左右就能到金融街單位樓下,省時、省力,我還能在車上打個(ge) 盹兒(er)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