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州“數字化”保護石窟造像文物

發布時間:2022-10-18 20:12:00來源: 杭州日報

  碧雲(yun) 天、黃葉地、秋桂飄香,又到了杭州最美的季節。

  循著桂花香拾階而上,繞幾道彎,就來到了煙霞洞。隻見洞口拉了些“線”,幾十位考古工作者,有的拿著相機在拍,有的拿著手電筒在為(wei) 同伴照明,有的三兩(liang) 合作在拉基準線,有的蹲在地上仔細記錄數據……

  今年8月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浙江大學主辦的“石窟寺田野考古和考古報告編寫(xie) 專(zhuan) 題研修班”在杭州開班,來自全國12個(ge) 省、市、自治區的34名學員參加了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學習(xi) 培訓工作。其中,對杭州吳越國石窟造像“煙霞洞”開展的實地田野測繪是“重要一環”。

  煙霞洞位於(yu) 南高峰下的煙霞嶺上,是一個(ge) 純天然的石灰岩溶洞,以其洞內(nei) 保存的吳國佛教造像聞名,其中包括現存最早的十八羅漢造像實例。

  現場,很多遊客被這群考古工作者吸引。目光落在他們(men) 的筆記本上,“問號”真不少——為(wei) 何洞前台階下有一小處平台?如今長滿綠草的遺跡在古時或是建築基礎?

  為(wei) 什麽(me) 研修班選擇在杭州舉(ju) 辦?這與(yu) 杭州石窟寺造像特色分不開。

  杭州市考古所副研究員孫媛說,西湖石窟寺藝術造像是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石窟造像技藝由北方轉移到南方的過程中,既承前啟後又創建了自身的石窟造像特色和曆史地位。西湖石窟寺藝術造像繁榮於(yu) 五代時期,杭州現存主要的石窟造像,如煙霞洞造像、慈雲(yun) 嶺造像,均為(wei) 那個(ge) 時代的產(chan) 物。

  “本次田野測繪是對煙霞洞的一次全麵測繪,按由外及內(nei) 的順序進行。”浙江大學藝術與(yu) 考古學院助理研究員陳晶鑫說,田野踏勘結束後,學員們(men) 還會(hui) 將測量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完成煙霞洞石窟寺考古報告撰寫(xie) 。

  “文物曆經千年,探索文物的原貌、了解文物的變遷,數字化技術能幫我們(men) 找到答案。”孫媛說,以煙霞洞為(wei) 例,因為(wei) 煙霞洞是不規則的平麵,以往考古測量光拉基準線至少要四五根,但“數字化”後就可“全息化”查看——可提取高清圖片、可等比建模3D打印,可虛擬再現等,讓煙霞洞“走”進博物館、讓飛來峰“飛”向世界各地。

  例如,今年4月6日的浙江美術館“盛世修典”展覽——洛陽龍門石窟與(yu) 山西雲(yun) 岡(gang) 石窟同處一室,杭州飛來峰的布袋彌勒近在咫尺,這場展覽的石窟複刻技術就來自本次教學團隊之一——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中國最早進行文物數字化研究與(yu) 實踐的高校之一,涵蓋了壁畫、大型木構建築、石窟寺和考古遺址現場等,尤其是在石窟領域,20多年時間內(nei) 完成了從(cong) 采集、原真輸出打印到行走世界的探索,令其文化資源價(jia) 值實現最大化。

  不遠千裏來杭州學習(xi) ,學員們(men) 表示很受用。大足石刻研究院王茂莎說:“通過實地田野測繪讓我學會(hui) 了用考古眼光和測繪技術相結合,對於(yu) 以後熟練運用數字化進行石窟文化保護有很大幫助。”

  “參加研修班讓我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秀美,最新的攝影測量技術可以解決(jue) 目前我所做的莫高窟251窟中心柱測繪問題。”來自敦煌研究院的李珊娜說。

  接下來,杭州還將著力建設“智慧園文”三期石窟寺保護與(yu) 展示項目,重點開展石窟寺調查與(yu) 報告編製數字係統、杭州石窟造像數字化展覽等項目,不斷探索石窟造像文物保護“數字化”,讓杭州石窟“行走世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