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著全民健康砥礪奮進
原標題:成都向著全民健康砥礪奮進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把健康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作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2019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進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成都曆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緊緊圍繞健康中國戰略目標,深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
這十年,“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速破解。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對2021年落實有關(guan) 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成都市被表彰為(wei) 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成效明顯的城市;
這十年,積極應對城市健康新挑戰,衛生健康事業(ye) 進步巨大。全市城鄉(xiang) 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76歲,孕產(chan) 婦死亡率降至1.94/10萬(wan) ,嬰兒(er) 死亡率降至2.15‰,均優(you) 於(yu) 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這十年,人民群眾(zhong) 在種種改變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從(cong) 患病四處尋醫到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從(cong) 遍尋名醫到覆蓋城鄉(xiang) 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立;從(cong) 耗時耗力到就診流程再造,給予人性化關(guan) 懷;從(cong) 環境髒亂(luan) 差到現代化新農(nong) 村建設讓村莊脫胎換骨……
展望未來“建成健康成都”的遠景目標,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迎來新的機遇。我們(men) 有條件、有底氣、有信心,把宏偉(wei) 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資源布局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2497個(ge)
2021年,醫療資源緊缺的南邊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而老城區的醫院改擴建不少——市五醫院綜合樓建設項目、市七醫院天府醫院一二期工程、市婦女兒(er) 童中心醫院二期工程等15個(ge) 市級項目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668張;縣級公立醫院新、改、擴建項目40個(ge) ,總建築麵積193.06萬(wan) 平方米,規劃床位數18962張。
截至2021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2497個(ge) ,其中:醫院692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642個(ge) ;專(zhuan) 業(ye) 公共衛生機構68個(ge) ,其他衛生機構95個(ge) 。作為(wei) “健康成都”建設、改善民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成都的優(you) 質醫療資源布局進一步優(you) 化。
病有良醫 “國考”挺進A+等級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平台公布的“2021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考核結果,市五醫院進入全國前10%行列,挺進A+等級。醫療機構提檔升級再上新台階。2021年,省衛生健康委公布了新晉等級醫院評審結果,我市22家醫院新晉等級,其中,新晉三甲醫院12家,晉級醫院數量創曆史之最,彭州市、雙流區順利實現“大三元”(人民醫院、中醫院、婦保院均為(wei) 三甲)。四川現代醫院等6家社會(hui) 辦醫院順利晉升三甲,社會(hui) 辦醫實現三甲“零”的突破,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標誌著我市醫療服務能力再上新台階。2019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我市8家醫院考核結果為(wei) A級,較2018年度進步明顯。10家縣級醫院成功獲批“千縣工程”。
5個(ge) 專(zhuan) 科進入中國醫科院科技量值學科百強排名;4個(ge) 專(zhuan) 科進入複旦西南區排名或提名;市二醫院皮膚科、市三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獲批2021年國家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取得市級公立醫院曆史性突破。2022年,我市市級醫療機構康複醫學科、呼吸內(nei) 科、重症醫學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兒(er) 科、婦產(chan) 科等7個(ge) 學科入選2022年四川省省級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
隨著高水平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優(you) 質醫療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醫療服務內(nei) 涵與(yu) 品質不斷改善。截至目前,全市醫學重點學(專(zhuan) )科共計377個(ge) 。
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工作進程。在成德眉資建成皮膚、心血管等7個(ge) 專(zhuan) 科聯盟,共享500餘(yu) 名專(zhuan) 家人才庫。在全市610家醫療機構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的基礎上,都市圈內(nei) 25家三甲醫院試點對99個(ge) 檢查檢驗項目開展同級別結果互認。共組建各類醫聯體(ti) 139個(ge) ,醫聯體(ti) 內(nei) 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下沉9萬(wan) 人次,基層機構上掛學習(xi) 培訓9.84萬(wan) 人次,上轉患者6.83萬(wan) 人次,下轉患者49.17萬(wan) 人次,實施遠程診療項目37項,遠程診療服務325.6萬(wan) 餘(yu) 人次。
改善全市醫療服務。建成61個(ge) 市級醫療質控中心、842個(ge) 區(市)縣質控分中心,基本覆蓋臨(lin) 床主要診療科目,醫療質量管理體(ti) 係日趨完善。積極推進日間手術,我市44家醫療機構開展了日間手術,已開展日間手術備案的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覆蓋率為(wei) 58.1%。
婦幼安康 正式啟動免費NIPT試點項目
全麵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後,在高齡、有剖宮產(chan) 史等高危因素的孕產(chan) 婦比例增加的情況下,我市孕產(chan) 婦死亡率、嬰兒(er) 死亡率仍持續保持低位運行。
2021年,全市市縣兩(liang) 級共21家婦幼保健機構,均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中三級甲等4家,三級乙等13家。為(wei) 計劃懷孕的夫婦7.53萬(wan) 人進行了免費孕前優(you) 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全覆蓋。孕產(chan) 婦住院分娩率99.99%。全市孕產(chan) 婦係統管理率97.73%,3歲以下兒(er) 童係統管理率97.83%,新生兒(er) 遺傳(chuan) 代謝性疾病篩查率99.52%,新生兒(er) 聽力篩查率98.99%,新生兒(er) 先天性心髒病篩查率99.48%。
今年8月,成都正式啟動孕婦外周血胎兒(er) 遊離DNA免費產(chan) 前篩查試點項目。這是繼新生兒(er) 遺傳(chuan) 代謝性疾病、聽力障礙、先天性心髒病、耳聾基因免費篩查項目實施後,在出生缺陷綜合防控方麵又一惠民利民的重要舉(ju) 措,進一步健全我市出生缺陷綜合防控網絡,對降低重大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優(you) 生優(you) 育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推動健康成都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老有所養(yang) 用實際行動溫暖“夕陽紅”
發揮市老齡辦統籌作用。連續14年發布《成都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健康事業(ye) 發展狀況報告》,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yi) 印發《成都市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實施方案》。
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開展前列腺癌公益篩查活動、推進老年人心理關(guan) 愛等國家試點項目、開展“蓉城長者健康學堂”、率先成立老年照護質量控製中心。為(wei) 54萬(wan) 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醫養(yang) 結合服務。為(wei) 4.1萬(wan) 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上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服務。全市140餘(yu) 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建立老年人掛號、就醫“綠色通道”。
提升醫養(yang) 服務能力水平。製定《成都市醫療衛生與(yu) 養(yang) 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21-2025年)》、統一老年人失能綜合評估標準、繪製上線醫養(yang) 服務地圖、提升17家醫養(yang) 機構服務能力、創建全省醫養(yang) 示範機構8家、6家醫養(yang) 結合機構參與(yu) 國家級醫養(yang) 結合遠程協調服務試點、醫養(yang) 結合工作連續兩(liang) 年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以老齡健康工作專(zhuan) 刊進行全國經驗交流。
營造良好老年社會(hui) 環境。連續12年開展“敬老月”活動。創建全國“敬老文明號”34個(ge) 、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11個(ge) 和四川省第五輪敬老模範縣(市、區)7個(ge) 。建設23個(ge) 市級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504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開展老年人證電子證照國家級試點,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牽頭打擊整治養(yang) 老機構非法行醫。
多元發展 國際國內(nei) 高端業(ye) 態及要素資源聚集
2019年12月,包含十三個(ge) 部分、39條的《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以下簡稱《若幹政策》)正式發布。《若幹政策》亮點紛呈,釋放出成都推動健康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jue) 心和滿滿誠意,企業(ye) 發展、人才引進、社會(hui) 辦醫、創新創業(ye) 、群眾(zhong) 受益紛紛迎來重大利好,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社會(hui) 各界強烈反響。
2021年,全市新晉社會(hui) 辦三級甲等醫院7家,其中,綜合醫院4家、專(zhuan) 科及中醫醫院3家。成都京東(dong) 方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成都青城山醫院、愛爾集團四川眼科醫院等項目竣工投用,成都萬(wan) 達國際醫院、泰康西南天府醫院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新舉(ju) 措、新進展、新氣象頻出,健康服務業(ye) 發展能級提升加速。對外,成都健康服務業(ye) 影響力不斷擴大,促進國際國內(nei) 健康服務業(ye) 高端業(ye) 態及要素資源聚集;對內(nei) ,切實增強了企業(ye) 獲得感和發展信心。
傳(chuan) 承創新 三甲中醫醫院總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創造,也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成都現有16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總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全部建成中醫館,基層中醫藥服務量達55.80%,基本實現社區衛生站與(yu) 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中醫藥服務。
全市建成4個(ge) 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6個(ge) 國家中醫重點專(zhuan) 科、77個(ge) 省級中醫重點專(zhuan) 科。實施“城鄉(xiang) 中醫藥一體(ti) 化項目”,新都區納入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創建。現有四川省“十大名中醫”2名、省名中醫84名、市名中醫183名。建立完善中醫藥人員“縣管鎮用”機製,將中醫藥服務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做法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充分肯定。
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ye) 、產(chan) 業(ye) 、文化協調發展,將中醫藥融入森林康養(yang) 、旅遊文化、生態本底,在西嶺雪山、熊貓穀等景區景點培育特色鮮明的優(you) 質中醫藥森林康養(yang) 、文旅品牌,探索打造中醫藥健康養(yang) 生新模式。都江堰市獲評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在全國率先開展中醫藥文化進幼兒(er) 園、進校園活動,打造“成都市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創新實施“成都名中醫流動車”“成都中醫尋診地圖”。推動中醫藥服務首次亮相參與(yu) 世警會(hui) 等大型國際體(ti) 育賽事。中醫藥文化傳(chuan) 播“成都路徑”上升為(wei) 國家經驗獲得推廣。
關(guan) 口前移 將健康送到尋常百姓家
一方麵,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自2009年項目實施以來,我市堅持以兒(er) 童、孕產(chan) 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wei) 重點人群,麵向全市常住居民免費提供國家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都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從(cong) 2012年的人均30元(高於(yu) 國家標準5元)到2022年底的94元(高於(yu) 國家標準10元)。十年來,針對群眾(zhong) 需求,我市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礎上先後增加了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兒(er) 童口腔疾病綜合幹預、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等市級服務項目。
同時,全麵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成都市自2012年探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以來,以兒(er) 童、孕產(chan) 婦、殘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為(wei) 重點人群,深入踐行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為(wei) 居民提供方便、可及、連續、有效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服務。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家庭醫生團隊3039個(ge) ,為(wei) 701.62萬(wan) 名居民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9.22%。
另一方麵,高標準實施基層硬件提升工程。按照“保基本、強基層、補短板”的要求,成都市在實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兩(liang) 輪硬件提升工程後,繼續實施“十三五”硬件提升工程,對全市3600餘(yu) 家基層機構從(cong) 房屋建設、功能設施到設備配置等方麵進行了全覆蓋、全方位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水平,分別完成了359家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提升改造、383家基層衛生機構診療設備提檔升級、2063家村衛生室公有化標準化建設,為(wei) 提供高品質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打下基礎。截至2021年,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增萬(wan) 元設備5987台,新增業(ye) 務科室440個(ge) ,衛生技術人員總量達2.5萬(wan) 餘(yu) 人。
愛國衛生 連續28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
今年1月,全國愛衛會(hui) 傳(chuan) 來好消息,成都市通過第八次國家衛生城市複審,連續28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
“國家衛生城市”是我國城市衛生管理工作的最高榮譽,是一個(ge) 城市綜合實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體(ti) 現。它是由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hui) 評選命名的國家級衛生優(you) 秀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1993年,成都成為(wei) 全國第一座獲得“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的副省級城市。2018年,成都市入選全國首批38個(ge) “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是入選的唯一一座人口過千萬(wan) 的特大型城市,榮獲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2021年,成都市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域覆蓋”,成功申報成為(wei) 健康中國行動創新模式首批國家級試點城市,並再次榮獲“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在省會(hui) 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組別排名第一。
通過不斷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城市基礎設施極大提升,農(nong) 貿市場、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點區域的環境衛生明顯好轉,市民健康素養(yang)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共促共進 被國務院表彰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
市衛健委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舉(ju) 全係統之力大力開展醫療衛生對口支援。2012年以來,按照對口援建的安排部署,每年選派醫療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管理人員500餘(yu) 名,對甘孜州14個(ge) 縣、阿壩州6個(ge) 縣醫療衛生係統開展對口幫扶,把健康送進雪域高原。
堅持“扶智”與(yu) “扶誌”並舉(ju) ,將單一的技術支援轉變為(wei) 對思想根源、為(wei) 民意識、責任擔當等全方位、多角度支援,逐漸實現由“輸血”變“造血”的醫療人才培養(yang) 轉變。注重培育示範和選樹先進典型,選樹出以黨(dang) 建結對促業(ye) 務深度融合的黨(dang) 員先鋒模範團隊——新津縣對口支援醫療隊、受援地孩子心中的“曾媽媽”——曾容、受援地腎病患者生命的護佑人——李明鵬等先進集體(ti) 和先進個(ge) 人,在全社會(hui) 迅速掀起崇尚先進、學習(xi) 先進的熱潮,激勵廣大醫療衛生人員持續克難奮進。
打破受援地區醫療衛生人才瓶頸,有力緩解醫療衛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形成民族地區與(yu) 成都衛生健康事業(ye) 共同發展、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201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
公衛防線 連續17年無本土甲類傳(chuan) 染病報告
打造專(zhuan) 業(ye) 化、現代化的三級疾病預防控製網絡,完善“醫療機構—專(zhuan) 業(ye) 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聯動體(ti) 係,目前全市疾控機構共計23個(ge) ,其中“三級甲等”疾控機構1個(ge) 、“三級乙等”疾控機構4個(ge) ,“二級甲等”疾控機構16個(ge) 。
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連續17年無本土甲類傳(chuan) 染病報告,乙類傳(chuan) 染病報告發病率較2011年低27.56%。
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12個(ge) ,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嚴(yan) 重精神障礙患者“陽光救助”工作連續13年被市委、市政府納入民生實事項目。2015年,成都市將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肺炎疫苗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惠及老年人近200萬(wan) 。
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康副校長”工作機製,實現全市4100餘(yu) 所公民辦中小學(幼兒(er) 園)健康副校長全覆蓋。
成都市疾控中心與(yu) 中國醫科院合作共建“中國醫科院成都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工作站”,持續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
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開展以來,最大日接種量達62萬(wan) 劑。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靜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