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平穀推進“送福到家”等有效探索 讓群眾做創城主人翁

發布時間:2022-10-24 16:29:00來源: 北京日報

  “千年曆史平穀城,文明創城我先行……”三弦兒(er) 、平穀調大鼓、揚琴齊上陣,一曲極具本土特色的平穀調,在馬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傳(chuan) 唱。創作者蔡翠英今年57歲,家中世代傳(chuan) 唱平穀調。“我們(men) 想把平穀調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創城聯係起來,為(wei) 創城出一份力。”蔡翠英說。

  在平穀,以“創城”為(wei) 主題的原創歌謠、舞蹈、健身操數量不少。走在平穀街頭,文明主題宣傳(chuan) 布設隨處可見,市民的知曉率高、參與(yu) 意願強。平穀區委宣傳(chuan) 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馬思億(yi) 告訴記者,平穀區充分發動群眾(zhong) ,文明創城工作中讓群眾(zhong) 從(cong) “台下看戲”變“上台唱戲”。

  市民淩女士家裏掛著一幅特殊的“福字卷軸”。卷軸上麵是紅底黑字,大大的“福”字奪人眼球,卷軸下麵是“致平穀市民的一封信”,記錄了“創城倡議”與(yu) “文明行為(wei) 規範”。今年5月,平穀區政府“送福到家”,把這樣的“福字卷軸”送到十萬(wan) 多戶平穀市民家裏。“光送一封信,市民可能不愛看,我們(men) 特意邀請平穀本土書(shu) 法家劉建豐(feng) 書(shu) 寫(xie) ‘福’字,把創城元素融合,寓意好、教育意義(yi) 深刻,很多市民都愛不釋手。”馬思億(yi) 說。

  不隻軟性的倡議,在平穀區劉家店鎮,村民的文明行為(wei) 與(yu) 實際利益是掛鉤的。劉家店鎮享有“中國蟠桃第一鎮”之稱,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逯豔敏介紹,這裏90%的村民都以“種桃”為(wei) 業(ye) 。曾經,秋收完畢以後,地裏的爛果、秸稈、廢葉、用過的反光膜被扔得到處都是,有的甚至被扔到了街巷,阻礙通行。創城開始後,劉家店鎮探索推行“積分製”,給村民建立正向和負向加減分標準,通過可視化積分鞭策村民文明言行。

  “誰交樹枝,統一購買(mai) 生物防蟲藥劑,加積分;誰排汙水,幹濕垃圾不分類,扣積分……”“積分製”實行以後,樹枝不見了,環境越來越好了。1積分抵1元錢,村民可去“積分超市”兌(dui) 獎,米、麵、油等日常用品都有,老百姓的創城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當前,平穀區打造6條創城景觀示範路,共設置73處景觀宣傳(chuan) 欄、13處公益景觀,印製1萬(wan) 份宣傳(chuan) 海報、2000塊宣傳(chuan) 板,整合全區宣傳(chuan) 欄、電子屏2.1萬(wan) 塊,用以宣傳(chuan) 創城知識,將文明宣傳(chuan) 融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之中。馬思億(yi) 說:“‘讓群眾(zhong) 做創城主人翁’不是一句口號,未來,區委區政府還將探索更多調動老百姓創城積極性的新方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