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海安的逆襲:從“小六子”到“排頭兵”
曾經,交通處於(yu) 末梢,工業(ye) 基礎薄弱,江蘇海安一度被外界稱為(wei) 南通的“小六子”。十年生聚,十年奮鬥,海安經濟總量從(cong) 2012年的488.17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1343.09億(yi) 元,年均增速達9.3%。成功撤縣建市、邁入高鐵時代、綜合考核“十年冠”……且看這座江海之城的“逆襲之路”。
從(cong) “交通末梢”到“樞紐海安”
南通下轄的縣市區中,如東(dong) 靠海、如皋靠江,啟東(dong) 靠上海,通州有機場,處於(yu) 南通最北側(ce) 的海安從(cong) 地理位置看並不占優(you) 勢。
“我們(men) 沒有海港,那就打造陸港。”海安市人大常委會(hui) 專(zhuan) 職委員劉萬(wan) 春說,2012年開始,當地提出“樞紐海安、物流天下“的設想,瞄準鐵路培育物流基地。三年後,海安與(yu) 上海鐵路局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江蘇鐵聯物流有限公司,運營海安鐵路物流基地。
如今,兩(liang) 個(ge) 占地280畝(mu) 地的貨場建成了5條鐵路貨物專(zhuan) 線,合作企業(ye) 近300家。2020年7月,隨著滬蘇通鐵路建成通車,物流基地又開通了到上海洋山港、寧波港的海鐵聯運班列。
目前,海安物流基地每周開通上海洋山港班列10列、寧波港3列、東(dong) 盟1列。今年1-9月,海安鐵路物流基地貨物到發量134.2萬(wan) 噸,同比增長27.08%。江蘇鐵聯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末,到發量有望突破250萬(wan) 噸。
陸港建設為(wei) 海安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鐵路門戶型城市”功能逐步得到顯現。
記者從(cong) 海安市交通局獲悉,鹽通高鐵、寧啟鐵路、新長鐵路、海洋鐵路在海安交匯,海安全麵邁入“高鐵時代”;啟揚、沈海兩(liang) 條高速、G328、G204、 G228三條國道、S226、S353、S430三條省道縱橫交錯,公路骨幹網全麵構築,全市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2470公裏,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公路麵積密度的1.35倍;連申線、通揚線航道在海交匯,水上高速優(you) 勢盡顯。
公鐵水無縫對接,樞紐、物流、產(chan) 業(ye) 三大優(you) 勢加速轉化,海安正加速成為(wei) 聯通江海、輻射周邊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昔日“交通末梢”的海安,已融入南通鐵路貨運、長三角物流一體(ti) 化大布局,全省僅(jin) 有的兩(liang) 個(ge) 落戶縣級城市的省級綜合交通樞紐,成了名副其實的“樞紐海安 物流天下”。
從(cong) “農(nong) 業(ye) 大縣”到“創新創業(ye) 之城”
過去,海安是“百萬(wan) 雄雞下江南”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資源稟賦不足。今年8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驗收通過名單,海安成為(wei) 蘇中蘇北唯一上榜的縣市。
農(nong) 業(ye) 大縣如何蝶變成了創新之城?“我們(men) 的答案是:科技創新。”海安市科技局局長任鎮向記者介紹,經過十年培育,該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ye) 402家,穩居全省長江以北縣級城市第一,數量為(wei) 2012年的6倍。
十餘(yu) 年前,江蘇鐵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曆經一係列技術攻關(guan) ,成功研發了時速200公裏、250公裏、380公裏、500公裏高速動車前擋風玻璃,打破了國外對這一技術及產(chan) 品的長期壟斷,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2017年5月,我國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成功首飛,大飛機機艙舷窗玻璃也是海安這家企業(ye) 研發生產(chan) 的。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任鎮介紹,海安在南通首創“機關(guan) 部門服務企業(ye) 科技行”,54家機關(guan) 部門掛鉤400多家科技型企業(ye) ,幫助企業(ye) 轉理念、跑高校、找專(zhuan) 家、引成果、上項目;為(wei) 構建協調聯動管理新體(ti) 製,海安率先組建市委書(shu) 記、市長“雙主任”製科技創新委員會(hui) ,構建相應科創體(ti) 係 ,“全域作戰”打造科技強市;“創新創業(ye) 在海安”“兩(liang) 院專(zhuan) 家走進海安”“機關(guan) 部門服務企業(ye) 科技行”等活動持續開展,每年帶動實施各類科技合作項目300多項。
十多年來,海安先後獲批江蘇省創新型試點縣、江蘇省科技創新體(ti) 製綜合改革縣級試點城市、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地區,連續五年被江蘇省政府表彰為(wei) 推動科技政策落實和科技體(ti) 製改革成效明顯地區,連續三年獲評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在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排名中列第11位、全國工業(ye) 百強縣(市)中列第20位。
“未來,海安將不斷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速匯聚高端創新資源,全麵建設更高水平的國家創新型縣(市),開創‘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新局麵,推動一大批科技資源加快向海安集聚,點燃一大批企業(ye) 家的創新激情。” 海安市委書(shu) 記於(yu) 立忠表示。
從(cong) “撤縣建市”到“雙城”建設
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海安撤縣設市,標誌著其由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大縣向城市化的加速邁進。
今年9月,海安市召開“雙城”建設推進會(hui) ,提出將全力推進“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並明確抓好“雙城”建設是發展“樞紐海安”的重要目標和強力引擎。
根據規劃,海安“雙城”建設將圍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目標,聚焦高鐵新城重要門戶,以商貿物流園為(wei) 主要承載,加快打造布局合理、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協同高效的區域物流樞紐,網絡互聯、數字共享的現代信息樞紐,交通、產(chan) 業(ye) 、城市聯動一體(ti) 的融合發展樞紐,加速成為(wei) 承東(dong) 啟西、連南貫北,長三角重要的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與(yu) 南京、徐州共同構建江蘇物流樞紐大三角,為(wei) 南通打造暢聯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提供重要支撐。
未來,海安將搶抓南通構建“八龍過江”新交通格局機遇,以鐵路網絡為(wei) 骨幹,加快完善公鐵水基礎設施建設,連接南通新機場,形成高鐵、高速公路、河運、航空“四位一體(ti) ”的陸、海、空立體(ti) 運輸係統。同時立足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升級打造六大功能平台(期貨交割功能平台、保稅物流功能平台、多式聯運功能平台、智慧物流功能平台、電商總部及快遞物流集散平台)、十大物資集散中心(有色金屬、塑料原料、糧食、紡織原料、生鮮冷鏈、木材、家具、鋼材、煤炭、石材),積極推進物流業(ye) 跨區域合作與(yu) 資源共享,加快構建便捷通暢、經濟高效、協同運作的綜合物流樞紐平台。
此外,海安加快培育“樞紐偏好型”和“樞紐引致型”產(chan) 業(ye) ,全力推動樞紐、物流與(yu) 產(chan) 業(ye) 三大優(you) 勢轉換,探索開展物流績效評價(jia) ,深化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金融業(ye) 的協同發展,提高物流產(chan) 業(ye) 附加值。加強現代物流園區和高鐵新城的統籌規劃,以高質量的項目建設、高層次的人才隊伍和高標準的科技創新,推動現代物流業(ye) 提檔升級,開創“產(chan) 才城”融合發展新局麵。
到2025年,海安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預計增加值超200億(yi) 元,實現貨運量8000萬(wan) 噸,鐵路到發量200萬(wan) 噸,保稅物流中心、期貨交割庫群、冷鏈物流基地物資流通量年均增長10%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