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持續提升“瀟灑桐廬”的“共富成色”
以“縣級溶洞之冠”瑤琳仙境為(wei) 世人所知曉的杭州市桐廬縣瑤琳鎮,眼下正呈現另一派風光:
站在亞(ya) 運馬術公園裏向江眺望,4.1公裏的高品質綠道串起一條美麗(li) 的沿江風光帶;208省道沿線及場館周邊建築立麵保留了傳(chuan) 統的白牆灰瓦,具有現代感的弧頂圍牆和場館遙相呼應……自然的鬼斧神工與(yu) 人為(wei) 的匠心營造在這裏和諧相生,亞(ya) 運城市建設和美麗(li) 城鎮創建共同催生共富之花。
牢牢把握“亞(ya) 運興(xing) 城”的曆史機遇,瑤琳鎮以“仙境瑤琳·馬術小鎮·潮玩旅地”為(wei) 總體(ti) 發展定位,進一步擦亮全域美麗(li) 本底、謀劃產(chan) 業(ye) 項目、加強配套建設、打造亮點品牌,不斷放大文旅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激活美麗(li) 城鎮共富動力。
而在富春江上遊,涵括桐廬城南街道灣裏村和富春江鎮鎮區、蘆茨村、茆坪村、石舍村的13平方公裏縣域內(nei) ,一場以風貌提升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詩詞文化、山水生態全麵融合的共富實踐正深入推進。
作為(wei) 浙江省首批城鄉(xiang) 風貌樣板區建設試點之一,桐廬富春慢居縣域風貌區聚焦“富春山水原景”“慢居休閑文景”“美麗(li) 山居村景”三大風貌特色,正加速營造彰顯杭州意象、桐廬特色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乘亞(ya) 運之機策“馬”奔共富
作為(wei) 一個(ge) 旅遊名鎮,坐擁瑤琳仙境、垂雲(yun) 通天河兩(liang) 大4A級景區及多個(ge) 知名景區的瑤琳鎮,美麗(li) “起點”頗高。
但“年均接待遊客三百萬(wan) 人次”的業(ye) 績卻難掩日益顯露的危機。“景區硬件條件多年來沒有得到顯著提升,與(yu) 日益興(xing) 起的親(qin) 子遊、度假遊、體(ti) 驗遊結合度不高,吸引力不足,無法引導瑤琳遊客從(cong) ‘景區遊’向‘全域遊’,‘白天遊’向‘全日遊’轉換,對民宿、餐飲等配套產(chan) 業(ye) 發展賦能動力不足。”瑤琳鎮鎮長鄒建華清醒意識到,“吃老本”往往意味著與(yu) 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脫節”,產(chan) 業(ye) 發展後勁乏力。
如何補足短板、拉長長板,厚植發展持久動能?
瑤琳鎮搶抓杭州亞(ya) 運會(hui) 馬術項目主場館項目落戶以及高速穿境而過、景區收歸國的有利時機,錨定“大景區+鄉(xiang) 村旅遊”主賽道,加快推進文旅特色型美麗(li) 城鎮省級樣板創建工作,將亞(ya) 運城市建設與(yu) 美麗(li) 城鎮創建有機結合。
一係列基礎設施工程擲地有聲:推進208省道沿線提升改造、白冷線與(yu) 臨(lin) 建高速交叉口等工程建設,打通盤龍路斷頭路,重建皇甫老大橋等7座病危橋隧,新建的漕源溪綠道、瑤琳風景綠道串聯起紅燈籠外婆家、大洲畈、紅石灣等景區景點,打造串珠成鏈的慢行係統。
一攬子景區提質舉(ju) 措加速落地:引入某知名網遊主題IP,打造集文化體(ti) 驗、旅遊服務、風景遊賞、休閑度假、戶外運動於(yu) 一體(ti) 的體(ti) 旅融合度假目的地;依托亞(ya) 運馬術比賽,開發以馬術為(wei) 核心的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品,打造以馬術產(chan) 業(ye) 為(wei) 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的文旅體(ti) 融合項目集群。
不僅(jin) 如此,今年瑤琳鎮還完成了亞(ya) 運馬術公園建設,同時著重圍繞“一帶一網一溪一園一核一序一整治”,係統推進亞(ya) 運周邊配套項目建設,目前重點工程項目14個(ge) 大項、40個(ge) 子項已全部完工。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亞(ya) 運元素不斷豐(feng) 富、旅遊項目不斷更新,來瑤琳的遊客更多了。”鄒建華直觀感覺背後有實打實的數據支撐——今年暑期,迭代升級垂雲(yun) 通天河、瑤琳仙境、紅燈籠外婆家等傳(chuan) 統旅遊景區,遊客量達到41.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97萬(wan) 元,分別同比2021年增長163%、216%。
把握“亞(ya) 運興(xing) 城”曆史機遇,“縱馬入仙境,共富在瑤琳”的美麗(li) 畫卷正不斷鋪陳開來。
展山居新卷“慢”享富春畫境
蘆茨溪左岸,沉睡的荒地被喚醒,變成都市人趨之若鶩的露營勝地;青龍塢裏,遠近聞名的高端民宿群飄出書(shu) 香,“言幾又”膠囊書(shu) 店的入駐,讓舊式土木瓦房躋身網紅打卡點;偏遠石舍村,藝術揉入了鄉(xiang) 村,走出了以鄉(xiang) 村創意旅遊為(wei) 特色的振興(xing) 之路……
以富春山水文化作為(wei) 內(nei) 涵和主線,桐廬正不斷將富春慢居縣域風貌區打造為(wei) 集“鄉(xiang) 村風情度假、富春文化體(ti) 驗、戶外拓展運動、鄉(xiang) 野棲居生活、文化藝術創作”於(yu) 一體(ti) 的縣域風貌區,加快構築富春山水文化的感知縮影和文藝振興(xing) 未來鄉(xiang) 村的典型示範。
據介紹,創建推進過程中,桐廬縣風貌辦形成了以風貌區建設為(wei) 核心、專(zhuan) 班指導、部門聯動、鄉(xiang) 鎮實施的整體(ti) 隊伍架構,建立起例會(hui) 、聯合檢查、“三色”考核通報等機製,不斷加快工作推進,打好協同之戰。通過堅持以風統貌、以鎮帶村,“縣域風貌”桐廬樣本的特色正不斷彰顯,“美麗(li) 產(chan) 業(ye) ”“美麗(li) 經濟”不斷做大做強。
圍繞“慢”的主題和核心,桐廬致力於(yu) 打造的“顯於(yu) 城、隱於(yu) 市、隱於(yu) 野、隱於(yu) 村”四大文化場景也正躍然而出:結合山穀、村落、梯田等鄉(xiang) 野元素,美化山居建築與(yu) 景觀風貌,打造了樂(le) 活富春江、幸福灣裏、遊村蘆茨、藝術青龍塢、原真茆坪石舍五個(ge) 村居組團,展現獨具韻味的美麗(li) 富春山居村景;通過提升山林風貌、優(you) 化田園景觀、柔化水岸空間,優(you) 化S210省道和蘆茨溪沿線村、田、溪、山之間的風貌秩序,因地製宜打造蘆茨村藝術田野、蘆茨溪原真漂流等充分融合沿線自然山水的旅遊項目,繪製精彩迷人、原汁原味的富春山水畫境……
桐廬縣風貌辦表示,將構建全域環境整治提升新體(ti) 係,不斷提升“中國最美縣”的“共富成色”,為(wei) 奮力推進“兩(liang) 個(ge) 先行”作出桐廬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