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聚焦“四個堅持” 賦能鄉村振興
“2021年,湖南江永縣邑口村榮獲‘湖南省村莊清潔行動示範村’,2022年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入選了‘湖南省十大優(you) 秀典型案例’。”這是近年來邑口村黨(dang) 支部和湖南科技學院駐村工作隊攜手共建美麗(li) 鄉(xiang) 村的一個(ge) 縮影。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以來,邑口村黨(dang) 支部和湖南科技學院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民意,堅持黨(dang) 建引領,聚焦“四個(ge) 堅持”,整治人居環境,優(you) 化基層治理,把清廉文化、傳(chuan) 統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到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治建設、社會(hui) 治理能力等方麵,做到“塑形”與(yu) “鑄魂”攜手並進,著力打造山水更綠、環境更優(you) 、文化更濃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堅持產(chan) 業(ye) 先行,築牢美麗(li) 鄉(xiang) 村“之基”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關(guan) 鍵,邑口村在原有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上,積極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做強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做到產(chan) 業(ye) 全麵轉型升級。
通過土地流轉,打造了500畝(mu) 特種水果——脆蜜金桔種植基地,按畝(mu) 產(chan) 2000公斤,每公斤60元的市場價(jia) 計算,能增收6000餘(yu) 萬(wan) 元。另有香柚、夏橙、沃柑等傳(chuan) 統水果種植麵積1000餘(yu) 畝(mu) ,年產(chan) 量約300萬(wan) 公斤,年銷售額2000餘(yu) 萬(wan) 元。
創辦了江永縣第一家村級企業(ye) ——“一口香”腐竹加工廠,工作隊爭(zheng) 取到項目資金40萬(wan) 元對腐竹廠進行提質改造,並對接湖南科技學院博士團隊對產(chan) 品包裝、加工、營銷進行專(zhuan) 業(ye) 扶持,腐竹品牌效益日益凸顯。目前可日生產(chan) 成品腐竹500公斤,年銷售額約300萬(wan) 元,是江永縣唯一一家利潤過百萬(wan) 的村級企業(ye) 。為(wei) 易返貧戶提供就業(ye) 崗位20個(ge) ,為(wei) 村集體(ti) 創收20萬(wan) 元;新建15個(ge) 養(yang) 殖基地,年銷售生豬3萬(wan) 餘(yu) 頭。初步形成了水果種植,腐竹加工、生豬養(yang) 殖、農(nong) 旅綜合體(ti) 的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繪就美麗(li) 鄉(xiang) 村“之形”
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堅持“生態”“綠色”兩(liang) 大核心理念,把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作為(wei) 人居環境整治目標。共爭(zheng) 取到各類整治資金400餘(yu) 萬(wan) 元。
實施了“清五堆,改六小,美四旁”專(zhuan) 項整治工作,采用“清、拆、建、管”四步工作法逐步推進。加強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公園“四小園”建設。
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堅持“建農(nong) 村像農(nong) 村”的原則,注重傳(chuan) 承鄉(xiang) 村文脈,留住鄉(xiang) 愁記憶。改造建材做到就地取材,多用本村的片石、竹子、原木等材料,改變以往的大拆大建的做法,既節省了資金,又保持了原始風貌,讓每一個(ge) 走進邑口村的人都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xiang) 愁”。
目前,全村空心房拆除率達100%,道路硬化率達到100%,旱廁改造達標率100%,垃圾分類率達100%,汙水處理率達100%,居民飲水安全率達100%,基本實現了“四季有花處處景”的目標。
堅持“三治融合”,凝聚美麗(li) 鄉(xiang) 村“之神”
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月例會(hui) ”“村民監督月例會(hui) ”“屋場會(hui) ”“板凳會(hui) ”“草坪夜話”等村民議事製度,製定《邑口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月例會(hui) 製度》,月例會(hui) 突出群眾(zhong) 主體(ti) 地位,哪些地方需要整改,哪些人違反了規定,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根據會(hui) 上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月例會(hui) 通報》每月進行公示,接受群眾(zhong) 監督。
每月25日,駐村工作隊、全體(ti) 黨(dang) 員幹部和村民代表圍桌而坐,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定期召開“村民道德評議會(hui) ”。把自我評價(jia)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尺子交給村民,讓群眾(zhong) 自己來選典型、學模範、爭(zheng) 先進。“十星文明戶”、好婆婆、好兒(er) 媳、好孝星等評議結果都以“紅黃榜”的形式公示,通過正反對比,使老百姓學有榜樣、比有標杆、差有懲戒,以此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
不知不覺間,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風尚正逐漸形成,大家處處爭(zheng) 當先進,時時爭(zheng) 上“紅榜”,一舉(ju) 扭轉了之前的不良風氣。整合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監控係統,60餘(yu) 個(ge) 監控攝像頭日夜守護著全村,實現治安防範“全覆蓋、無死角”。
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xiang) 村開講等宣傳(chuan) 陣地,加大法律知識普及力度,弘揚“以法治定紛止爭(zheng) ”的濃厚氛圍。構建了以“一委兩(liang) 會(hui) 三中心”為(wei) 主體(ti) 的鄉(xiang) 村治理組織體(ti) 係,形成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hui) 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的工作機製。真正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堅持清廉創建,鑄造美麗(li) 鄉(xiang) 村“之魂”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更要鑄。在清廉鄉(xiang) 村創建過程中,按照“一鄉(xiang) 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深入挖掘地方廉潔文化資源,把江永民族文化與(yu) 廉潔文化融入到“清廉鄉(xiang) 村”建設中,實現“文化共融,廉潔共建。”通過建立廉潔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廉潔景觀的方式,不斷深化“清廉鄉(xiang) 村”建設。
以“傳(chuan) 承良好家風,建設清廉村”為(wei) 主題,通過實物展示、文字描述、活動推廣等方式,樹立典型,擴大宣傳(chuan) ,提升影響力。著力營造基層黨(dang) 員模範帶頭、鄉(xiang) 村幹部清正勤勉,清廉思想入腦入心,鄉(xiang) 風民風社風淳樸的良好局麵。
把原來村裏多、雜、散的規章製度轉化成可操作性強的規則條款,製定出台村居“小微權力”清單20條,厘清小微權力邊界。建好村級監察聯絡站,充分發揮村民監督委員會(hui) 作用,積極推行重大事務公決(jue) 票決(jue) 、民主懇談聽證、村民詢問質詢等製度,加強村級民主監督。
把地方傳(chuan) 統、民族風情、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藝術形式融合起來,將本土傳(chuan) 統文化、德行孝行及村規民約等內(nei) 容以主題景觀、場景塑造等方式融入村容村貌,依托村內(nei) 農(nong) 家書(shu) 屋、道德講堂等教育載體(ti) ,把廉潔文化“軟件”融入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硬件”建設中。
在核心地段打造了“清風亭”、廉潔故事碑刻、反腐倡廉“三字經”等主題景觀,廉潔警句、廉潔故事牆繪、對聯,使連廊、庭院、鄉(xiang) 道等連成一道廉潔風景線。潔、勤、孝等廉潔元素隨處可見,
把“清廉村居”建設與(yu) 鄉(xiang) 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與(yu) 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串聯起來。依托本地優(you) 秀文化資源,充分挖掘本地好人好事,將清廉家風納入清廉家庭創建,融入文明村創建。(周文、謝韶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