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幹部群眾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曆史總是在繼往開來中創造,事業(ye) 總是在接續奮鬥中推進。連日來,天津幹部群眾(zhong)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堅決(jue) 維護習(xi) 近平同誌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you) 異答卷。
新成就令人振奮
張國增老人,是河北區王串場街“國增理論宣講站”負責人,見到老人時,已經76歲的他正對照著報紙和電腦上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二十大的資料,在手寫(xie) 宣講稿上認真標注著,厚厚的一遝紙上,滿是修改痕跡。
“從(cong) 10月16日到現在,我已經改了3版宣講稿,累計2萬(wan) 多字。”老人說,雖然年歲大了,但他始終覺得,作為(wei) 一名稱職的理論宣講員,務必精益求精,字斟句酌,才更嚴(yan) 謹、更有說服力。
令張國增印象最深的,當數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所闡述的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這十年,我們(men) 普通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幸福感倍增。我作為(wei) 一名在黨(dang) 近50年的老黨(dang) 員,心情更是無比激動。”張國增說,他將繼續堅守初心、始終自覺做黨(dang) 的理論的信仰者、實踐者、傳(chuan) 播者,把理論宣講作為(wei) 光榮使命、當好百姓身邊的宣講員。從(cong) 百姓最關(guan) 心的問題入手,把“講理論”與(yu) “繪藍圖”結合起來,讓宣講更有意思,也讓更多人參與(yu) 進來。
新時代的偉(wei) 大成就是黨(dang) 和人民一道拚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同樣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一樣的心潮澎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
寧河區廉莊鎮木頭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張洪亮表示:“我們(men) 要堅定不移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全麵搞好糧食生產(chan) ,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nong) 業(ye) ,進一步搞好生態環境,全力做好高質量的鄉(xiang) 村旅遊設施建設,讓村莊更美麗(li) ,讓村民們(men) 更富裕。”
紫紅的波斯菊,金黃的木棧道,金秋時節的木頭窩村,美不勝收。美麗(li) 的田園景色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的“增收曲”已經奏響……
新征程催人奮進
薊州區洇溜鎮感化莊村新建的農(nong) 用大棚裏,綠油油的西紅柿苗已經破土而出,蹲守在田間地頭,看著茁壯成長的小苗,市戒毒局派駐薊州區駐村幫扶隊隊長於(yu) 太廣心裏喜滋滋的。
“這些西紅柿苗可金貴了,是老百姓致富的‘金鑰匙’,更是全村人實現美好生活的希望。”駐村幫扶一年多,於(yu) 太廣和同事們(men) 幫著感化莊村建起了8個(ge) 農(nong) 用大棚,先期種植西紅柿,果實成熟後,北京的公司專(zhuan) 門來收,解決(jue) 部分村民就業(ye) 的同時,預計每年將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8萬(wan) 元租金收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為(wei) 民造福是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我們(men) 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致富路上誰都不能掉隊。”於(yu) 太廣說,今後,駐村幫扶隊會(hui) 繼續把黨(dang) 建強村、依法治村、經濟興(xing) 村、文化育村的路堅定走下去,讓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好日子越過越甜。
走出農(nong) 用大棚,記者又跟隨市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副主任宋宇飛來到西青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看到一台台智能化的處理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標準化運作,經過接料、破碎、壓榨、篩分等步驟,對餐廚垃圾進行固液分離及加熱提取,實現“變廢為(wei) 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垃圾分類工作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宋宇飛表示,他將繼續研究垃圾分類工作中解決(jue) 降碳減汙梗阻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打造“企業(ye) 成群、產(chan) 業(ye) 成鏈、要素成市”的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市場,實施機械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分類收運,推進源頭分類投放,為(wei) 美麗(li) 天津建設貢獻力量。(記者 孟若冰 宋德鬆 陳忠權 張清 曲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