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小青蝦托起億元大產業
淩晨,在湖州市德清縣下仁公路邊的青蝦交易市場,一箱箱以“水精靈”為(wei) 統一品牌標識的青蝦、稻鱉等水產(chan) 品正被運往杭州、寧波、紹興(xing) 、上海等地的大型農(nong) 貿市場和商超。
德清縣下渚湖街道是全國青蝦養(yang) 殖核心發源地,有著“中國青蝦之鄉(xiang) ”的美譽。下渚湖青蝦,因為(wei) 水質清澈而被命名為(wei) “水精靈”。目前養(yang) 殖麵積達1.1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2200噸,年產(chan) 值1.8億(yi) 元。
今年4月,下渚湖街道依托“水精靈”青蝦綜合服務中心,整合強村公司、科研機構、龍頭企業(ye) 等組建“水精靈”共富聯盟,覆蓋周邊500餘(yu) 戶水產(chan) 養(yang) 殖戶,傳(chuan) 統青蝦養(yang) 殖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共富之路。
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 提升品質與(yu) 效益
每天下午1點半,一輛輛滿載著青蝦的車輛來到“水精靈”青蝦綜合服務中心,蝦農(nong) 們(men) 與(yu) 收購商交談、挑蝦、稱重,不一會(hui) 兒(er) ,滿滿一車的青蝦就被銷售一空。像這樣熱鬧的場景,會(hui) 一直持續到深夜12點。
“今年青蝦的價(jia) 格在每斤80元左右,要比去年高,最高時達90元到100元一斤。”56歲的青蝦養(yang) 殖戶胡繼興(xing) 說。這段時間,他每天都會(hui) 起網收蝦,“杭州、寧波、紹興(xing) 等地市場上的青蝦,主要是從(cong) 我們(men) 下渚湖發出去的,所以必須保證每天供應。”
和傳(chuan) 統的水產(chan) 交易市場有所不同,德清“水精靈”青蝦綜合服務中心除了提供青蝦交易場所外,還集種苗引進、飼料供應、青蝦檢測等功能於(yu) 一體(ti) ,並對每天上市的青蝦進行抽樣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從(cong) 源頭上確保青蝦質量關(guan) 。
“這個(ge) 綜合服務中心的成立,主要目的就是服務本地蝦農(nong) 。”德清縣三合青蝦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繆旭濤說,“我們(men) 引進大企業(ye) 的青蝦飼料,以廠家直銷的價(jia) 格銷售給養(yang) 殖戶,養(yang) 殖戶可以隻支付定金,等青蝦全部售完後再支付全款,盡可能減輕蝦農(nong) 的資金周轉壓力。”
此外,綜合服務中心還設有青蝦醫院、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工作站、銀行金融服務等項目,每個(ge) 月會(hui) 有2到3次的專(zhuan) 家坐診,麵對麵解答養(yang) 殖中的疑難雜症,還可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實時與(yu) 養(yang) 殖戶進行溝通。據統計,綜合服務中心成立後,已幫助養(yang) 殖戶年均增收約3000元。
依托綜合服務中心,下渚湖街道麵向水產(chan) 養(yang) 殖主體(ti) 提供綠色養(yang) 殖技術和多方銷售渠道,同時承擔淡水漁業(ye) 領域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與(yu) 成果轉化等工作,開啟了從(cong) “種質”到“苗”到“養(yang) 殖戶”到“終端市場”的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實現青蝦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三產(chan) 融合發展 打響“水精靈”品牌
提到下渚湖青蝦,就不得不提到德清青蝦養(yang) 殖的“元老”人物——歸毛頭。他的“青蝦島”養(yang) 殖基地共有2300多畝(mu) 。2021年,他投入1000多萬(wan) 元,將傳(chuan) 統的養(yang) 殖基地打造成一二三產(chan) 融合的旅遊綜合體(ti) 。
“水上餐廳已經改造完工,正在進行大廳和包廂的裝修工作。我還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建設民宿,整合了20多個(ge) 房間,實現餐飲、住宿、科普、研學、農(nong) 耕等功能於(yu) 一體(ti) 。”歸毛頭說,“大家都知道德清下渚湖的水產(chan) 好,但是來了這卻不知道去哪能吃到正宗美味的河鮮,我想把下渚湖的青蝦、甲魚做出名氣。”
初中沒畢業(ye) 的歸毛頭是德清“青蝦養(yang) 殖第一人”。“1988年的一場台風,讓養(yang) 雞的我欠了一屁股債(zhai) ,我騎著自行車到杭州市場上尋找商機,發現一般的水產(chan) 都很便宜,唯獨青蝦要賣到20多元一斤。”歸毛頭萌生了養(yang) 殖青蝦的念頭,但當時青蝦都以野生為(wei) 主,別說是浙江省,連全國都沒有養(yang) 殖青蝦的先例。
1992年起,歸毛頭租下6畝(mu) 土地開墾成蝦塘,將河湖中野生的青蝦繁殖到蝦塘中,不斷研究更新養(yang) 殖技術和青蝦品種。養(yang) 殖塘從(cong) 最初的6畝(mu) 變成了現在的2000多畝(mu) ,畝(mu) 產(chan) 從(cong) 一開始的50斤提升至現在的200多斤。1998年後,下渚湖街道越來越多的農(nong) 戶加入青蝦養(yang) 殖的大軍(jun) ,下渚湖“水精靈”青蝦的品牌也逐漸打響。
盡管水產(chan) 養(yang) 殖效益越來越好,但下渚湖青蝦也麵臨(lin) 著轉型升級。本地青蝦已經在蝦塘內(nei) 繁殖了近30年,品種逐漸退化、青蝦個(ge) 頭變小、病害變多、效益低下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麵。
怎麽(me) 才能有效突破這個(ge) 關(guan) 鍵的種質資源瓶頸呢?經過德清縣政府和縣農(nong) 業(ye) 局、下渚湖街道辦的牽線搭橋,在浙江省淡水水產(chan) 研究所專(zhuan) 家的幫助下,歸毛頭找到了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在無錫基地引進了“太湖2號”原種,培育子一代與(yu) 子二代,向全縣青蝦養(yang) 殖戶供應優(you) 質青蝦種苗,效益提升約50%。
2021年以來,下渚湖街道為(wei) 了促進農(nong) 業(ye) 與(yu) 水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實施“稻蝦輪作”模式,上半年在農(nong) 田內(nei) 養(yang) 殖青蝦,下半年種植水稻。這種模式實現了初步的成效,既保證了耕地的種糧功能,也保障了養(yang) 殖戶的青蝦收益。
下渚湖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泉江東(dong) 表示,德清下渚湖青蝦養(yang) 殖在時代發展中推陳出新,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發展並行”的發展理念,以綠色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為(wei) 發展方向,拓展青蝦文創、旅遊等多種業(ye) 態,延長青蝦產(chan) 業(ye) 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