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推送崗位 服務貼心到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①)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健全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完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體(ti) 係,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兜底幫扶”。
為(wei) 重點群體(ti) 推薦崗位、廣泛開展就業(ye) 培訓、維護好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為(wei) 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各地出台相關(guan) 政策,實施了一係列舉(ju) 措。本版今起推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高校畢業(ye) 生——
人社專(zhuan) 員推薦崗位
培訓見習(xi) 增強本領
稚嫩的臉龐,身著藍色工裝,胡傑剛出差回來,就迫不及待和同事們(men) 討論新產(chan) 品的情況。雖然入職時間並不長,但胡傑已經成長為(wei) 公司的業(ye) 務骨幹。
剛大學畢業(ye) 時,胡傑一直沒有找到心儀(yi) 的工作,“那段時間很焦慮,不知道未來怎麽(me) 辦。”胡傑皺起眉頭。
改變來自一場線上直播。這次直播,是重慶市潼南區人社局邀請各大企業(ye) 開展的“帶崗直播”——薪酬、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直播間裏分外熱鬧,眾(zhong) 多崗位都和胡傑的專(zhuan) 業(ye) 相契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胡傑點擊聊天框,聯係了直播裏的人社專(zhuan) 員。
人社專(zhuan) 員為(wei) 胡傑介紹了潼南的經濟發展情況,並且邀請他來實地體(ti) 驗。第二天,胡傑就趕到了潼南區人社局。“沒想到,專(zhuan) 員看了我的簡曆後,直接推薦了3家公司。”幾天時間裏,人社專(zhuan) 員陪著胡傑參觀了這3家公司。
“我們(men) 為(wei) 來潼南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提供職業(ye) 指導、崗位推薦和技能培訓,為(wei) 企業(ye) 和人才對接搭建平台。”潼南區就業(ye) 和人才中心副主任陳龍告訴記者。
如今,胡傑已經入職重慶淩峰橡塑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現在,他還會(hui) 接到潼南區人社局的回訪電話,“打算參加人社局開辦的免費就業(ye) 培訓,增強技術能力。”胡傑的眼裏滿是希望。
為(wei) 幫助高校畢業(ye) 生解決(jue) 就業(ye) ,重慶市潼南區人社局成立了“人力社保貼心服務專(zhuan) 員”隊伍,對接區內(nei) 163家重點企業(ye) ,精準收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需求,實時了解企業(ye) 人力資源需求,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和企業(ye) 崗位充分對接。“我們(men) 做到兩(liang) 端需求全掌握,數據推送保精準,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快就業(ye) 、就好業(ye) 。”潼南區人社局局長戴紅麗(li) 說。
和胡傑一樣,賴鑫豔也在人社局的幫助下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今年2月,通過區人社局平台,賴鑫豔來到潼南區皇冠幼兒(er) 園開展就業(ye) 見習(xi) 。“表現很優(you) 秀,她一畢業(ye) ,我們(men) 就簽了合同。”園長李影萍告訴記者。為(wei) 了提升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今年以來,潼南區開發了17個(ge) 就業(ye) 見習(xi) 基地,推送高校畢業(ye) 生88人,發放見習(xi) 補貼113人,共計99.01萬(wan) 元。
潼南區助力高校畢業(ye) 生成功就業(ye) ,是重慶市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就業(ye) 的縮影。今年以來,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開展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服務攻堅行動,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ju) 辦係列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實施啟動“萬(wan) 名青年見習(xi) 募集計劃”。同時,重慶市加大急需緊缺職業(ye) 新職業(ye) 技能培訓力度,通過電子社保卡發放職業(ye) 培訓券。積極開展職業(ye) 體(ti) 驗活動,為(wei) 未就業(ye) 畢業(ye) 生提供觀摩交流、跟崗學習(xi) 機會(hui) 。推進“渝創渝新”大學生創業(ye) 啟航計劃,並提供資源對接、平台搭建、孵化基地入駐等服務。
農(nong) 民工——
企業(ye) 開展定向招聘
收入穩定保障全麵
將電池板挨個(ge) 錄入、裝箱、封上膠布、貼齊標簽,馬孝虎全程專(zhuan) 注。下午3點,位於(yu)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一間電池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在機器轉動聲中忙碌地工作。
車間內(nei) ,長長的生產(chan) 線囊括了電池從(cong) 預加工到打包完成的全部工序,30多個(ge) 工人坐成一排。馬孝虎是這條生產(chan) 線上的最後一環,從(cong) 他手上打包封裝後的一箱箱手機電池,將經過運輸,送往一個(ge) 個(ge) 客戶手中。
動作麻利、有條不紊,完成一箱電池的打包,馬孝虎隻需要不到3分鍾。而半年前,馬孝虎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xiang) 硝口村的家中,為(wei) 找工作發愁。
馬孝虎今年25歲,幹過銷售,在燒烤店當過學徒,在商場裝過空調……“有啥幹啥,可一直不穩定。”馬孝虎說,“家裏條件也不好,有幾畝(mu) 地,種玉米、土豆,收入隻能勉強糊口。”
今年春節,馬孝虎在發愁沒工作時,看到村委會(hui) 在村微信群裏發的一條招聘公告:福建福州的企業(ye) 定向招聘員工,包吃住,活兒(er) 不累,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五險一金齊全,幹滿半年還有7500元的補助。
馬孝虎心動了,和同村幾個(ge) 小夥(huo) 子一商量,一起報了名。正月十五剛過,馬孝虎等人就背上行李出發了。坐上福州派出的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免費專(zhuan) 機,再換上公司派來接機的大巴,全程點對點輸送。
把行李放進寬敞整潔的宿舍,在公司專(zhuan) 門的清真餐廳吃完第一餐,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後,馬孝虎來到車間報到。帶教師傅將工人一個(ge) 個(ge) 領走,開展崗前培訓。有師傅手把手教,馬孝虎也學得飛快,不出3天已能獨立跟上生產(chan) 線節奏。
近年來,福州市持續開展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今年以來還通過“好年華 聚福州”係列招聘行動,打造村級就業(ye) 服務驛站,加快零工市場建設,建設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基地等措施,多措並舉(ju) 幫扶農(nong) 民工就業(ye)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省外農(nong) 民工返崗難,福州市人社局開通“點對點”包機、包列、包車接送省外務工人員回榕。3年來,福州市已累計輸送4.2萬(wan) 人次返崗,實現“出家門、進廠門”。2022年,福州累計幫助3萬(wan) 名農(nong) 民工就業(ye) ,新增引進外來務工人員近2萬(wan) 名。
困難群眾(zhong) ——
公益崗位托底安置
不出遠門就近就業(ye)
豔陽高照,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六戶鎮神堂村,房前屋後堆滿了黃澄澄的玉米。“趁著好天氣曬幹,再過兩(liang) 天,收購商就到村裏來啦。”李福來蹲下身來,一邊幫著村民翻曬玉米,一邊叮囑道:“院裏院外防火與(yu) 田裏禁燒秸稈同樣重要,一定要小心!”
今年4月,53歲的李福來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民生服務協理員。雖然腿有殘疾,但半年多來,他走遍村裏角角落落,對家家戶戶的大事小情都了如指掌。
“腿上落了病,沒能力到外地打工,靠幾畝(mu) 田過日子,地裏出地裏進,日子過得緊巴。”說起過去,李福來連連歎氣。
今年年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春光在大喇叭裏喊起了話:“區裏開發公益崗,托底安置就業(ye) 困難人員。咱村裏可以安置5人,有意向的即日可以報名!”
原來,為(wei) 托底安置就業(ye) 困難群體(ti) ,今年,東(dong) 營區推動城鄉(xiang) 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277個(ge) 村(社區)黨(dang) 組織全麵摸排,精準掌握就業(ye) 困難人員底數、就業(ye) 意願、勞動能力等情況,針對他們(men) 的意願,建立台賬,量身開發出民生服務協理員、呂劇文化傳(chuan) 承員、沿黃生態促進員等五大類83種城鄉(xiang) 公益崗位。
“啥叫公益崗?我能不能幹得了?”鎮工作人員在村民代表大會(hui) 上講了1個(ge) 多小時,李福來聽懂了:“公益崗是一份‘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e) 的工作。鎮裏已在春節前夕完成了就業(ye) 困難群眾(zhong) 的情況摸底,我的名字已經入了信息庫。”經過了村民代表大會(hui) 評議、村裏公示等環節,李福來有了新工作。如今,在東(dong) 營區,已有1689名和李福來一樣的就業(ye) 困難人員,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為(wei) 了讓公益崗位發揮最大的幫扶效能,東(dong) 營區實施崗前培訓行動。李福來與(yu) 全鎮首批90名公益崗人員一起坐到了六戶鎮崗前培訓班裏。“看,這些都是培訓時記的。”李福來從(cong) 家裏的抽屜中翻出一個(ge) 本子,上麵密密麻麻地寫(xie) 滿筆記,“培訓很全麵,從(cong) 日常工作流程到職責落實要求,從(cong) 崗位紀律執行到村居消防等知識,我學到不少東(dong) 西。”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兜底幫扶。”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副市長、東(dong) 營區委書(shu) 記苟宏水說,東(dong) 營區將實施城鄉(xiang) 公益崗擴容提質行動,拓展培訓鏈條,推動崗位幫扶與(yu) 技能幫扶相結合,讓困難群眾(zhong) 端穩就業(ye) 飯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