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非凡十年|南通海門:“三鏈”融合推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11-02 16:34: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2012年12月,總投資100億(yi) 元的招商局江蘇船舶海工基地項目在海門開發區落地。十年耕耘,一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這裏加速崛起。

  十年來,得益於(yu) 搶抓長三角一體(ti) 化等國家戰略多重疊加機遇,大力實施工業(ye) 強區和創新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海門經濟總量接連攀升,在南通各縣區中率先過“千億(yi)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GDP連跨4個(ge) 百億(yi) 級台階,先後獲評江蘇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區、全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

  黨(dang) 建“內(nei) 鏈”驅動產(chan) 業(ye) “外鏈”

  連日來,招商工業(ye) 海門基地喜訊頻傳(chuan) :先後完成LNG MARK Ⅲ型薄膜圍護係統模擬艙認證、與(yu) 法國GTT公司簽署專(zhuan) 利合作協議、CMHI-265項目主甲板搭載貫通……

  當前,海門開發區依托招商局重工、中遠重工、海新重工等龍頭企業(ye) ,發展了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豪華郵輪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如何順勢推進產(chan) 業(ye) 鏈式發展?海門區的一個(ge) 做法是組建高技術海工船舶黨(dang) 建聯盟,以黨(dang) 建“內(nei) 鏈”驅動產(chan) 業(ye) “外鏈”一體(ti) 運轉,助力鏈內(nei) 企業(ye) 信息資源共享,打通產(chan) 業(ye) 鏈上的供應鏈,進而做大做強產(chan) 業(ye) 鏈。

  記者從(cong) 海門區發改委獲悉,截至目前,該黨(dang) 建聯盟已組建了7個(ge) 產(chan) 業(ye) 鏈(集群)聯合黨(dang) 委,集聚582個(ge) 黨(dang) 組織,建立254個(ge) “攻堅黨(dang) 支部(黨(dang) 小組)”,帶動上下遊超3000家企業(ye) “強黨(dang) 興(xing) 鏈”。

  此外,海門區聚焦產(chan) 業(ye) 鏈式發展,創新實施“一核雙鏈”鏈式黨(dang) 建,為(wei) 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厚植新動能。“紅色灣區”生命健康產(chan) 業(ye) 鏈黨(dang) 建品牌,推動黨(dang) 建工作與(yu) 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相融共進、互促共贏。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聯合黨(dang) 委帶動了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南通振康焊接機電有限公司已先後承擔科技部863計劃項目、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多個(ge) 省部級項目,擁有專(zhuan) 利近百項、發明專(zhuan) 利十餘(yu) 項,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今年以來,我們(men) 堅持發揮產(chan) 業(ye) 鏈聯合黨(dang) 委的‘核心引領’作用,全麵激發了鏈式黨(dang) 建賦能海門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海門區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顧天運介紹,當地計劃到“十四五”期末,高技術海工船舶、工業(ye) 機器人、現代家紡、生命健康等8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合計實現應稅銷售2000億(yi) 元,有望成為(wei) 海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支撐。

  “創新鏈”融合“產(chan) 業(ye) 鏈”

  前不久,中興(xing) 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牽頭修定和製定的兩(liang) 項行業(ye) 標準順利通過審查。目前,該公司已主導製定、修定9項國家標準和8項行業(ye) 標準,還參與(yu) 了10多項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的製定和修定。這不僅(jin) 為(wei) 企業(ye) 在行業(ye) 內(nei) 贏得話語權,也為(wei) 海門在創新賦能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60多公裏的江岸線,如今是海門科創最為(wei) 活躍的地方。在海門沿江創新帶,重點打造了謇公湖科教城、東(dong) 布洲科學城兩(liang) 大“硬核”,以科創載體(ti) 、科技產(chan) 業(ye) 、科創項目為(wei) 重點,加大各類創新平台載體(ti) 的招引與(yu) 建設,集聚了生命健康產(chan) 業(ye) 、新材料、智能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近年來,當地深入推進“創新海門”三年行動計劃,多維度集聚創新要素,將上海、蘇南作為(wei) 推動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快企業(ye) 科創動能轉化,形成了一批促進產(chan) 業(ye) 鏈穩鏈補鏈強鏈的“鏈主”企業(ye) 和細分行業(ye) 領域頭部企業(ye) 。

  曆時十餘(yu) 年培育,海安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比重達49.4%,較南通市科技創新主要指標目標高出3個(ge) 百分點。今年以來,3家企業(ye) 入選江蘇省新一輪“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新增國家級眾(zhong) 創空間3家,省級眾(zhong) 創空間4家,5家進入省級科創載體(ti) 名單。

  政策支撐打造完善“人才鏈”

  人才聚,產(chan) 業(ye) 強。為(wei) 支撐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長足發展,海門區多年來致力打造頗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ti) 係。

  翟琦巍是海門區傑出人才,2018年通過“東(dong) 洲英才創業(ye) 周”活動來到海門,隨後創辦了江蘇碧雲(yun) 天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累計獲得政策扶持資金近2000萬(wan) 元。公司2020年被認定為(wei)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南通市雙創優(you) 企。“這得益於(yu) 海門有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人才鏈。”他說。

  記者從(cong) 海門區人才辦了解到,近年來,當地量身定製個(ge) 性化、有特色、可操作的人才直達政策,先後出台各類人才新政30多個(ge) ,貫穿人才引進、培育、服務等各個(ge) 環節,覆蓋從(cong) “頂尖”到“鄉(xiang) 土”、從(cong) “海歸”到“本土”各個(ge) 層次,形成了城市與(yu) 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今年,海門區發布“人才新政”35條,優(you) 化升級涵蓋引進培養(yang) 、鼓勵激勵、科創金融、服務保障等政策措施,為(wei) 高層次人才構建覆蓋項目資助、生活津貼、創業(ye) 空間、貸款貼息、上級配套、薪酬獎勵的全周期支持體(ti) 係,將人才專(zhuan) 項配套資金總量提高到2.5億(yi) 元,對來海創新創業(ye) 的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1000萬(wan) 元項目資助、300萬(wan) 元購房補貼和每月1萬(wan) 元崗位津貼。

  目前,當地已經成為(wei) “雙創人才”的集聚地,國家頂尖人才引進數、省“雙創人才”數五年翻兩(liang) 番。今年,海門又有17名人才、2個(ge) 雙創團隊入選省“雙創計劃”,新增省“雙創”數連續4年名列南通縣市區第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