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提供優質醫養結合服務(健康焦點)

發布時間:2022-11-04 16: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今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醫養(yang) 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著力破解難點堵點問題,促進醫養(yang) 結合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yang) 老服務需求。

  有報告顯示,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過1.9億(yi) ,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wan) 。如何完善居家養(yang) 老、社區養(yang) 老和機構養(yang) 老?如何讓老年人享受到優(you) 質的醫療照護服務?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采訪。

  整合醫療衛生和養(yang) 老服務資源,為(wei) 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連續性服務

  “來,我看看您的情況。”在北京市福祉之家養(yang) 老院,隆福醫院康複醫學科醫生範月英正為(wei) 金大爺檢查身體(ti) ,並仔細查看了老人的抽血化驗單,“各項指標還行,濕疹有些反複發作,但沒有以前那麽(me) 嚴(yan) 重。”根據化驗結果,範月英為(wei) 金大爺調整了藥物,又叮囑了幾句。

  70多歲的金大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長期行動不便,去醫院檢查、拿藥非常困難。現在,不僅(jin) 有範大夫定期上門巡診,平時他遇到小病,也可以通過北京市隆福醫院的綠色通道掛號拿藥。

  自2011年起,北京市隆福醫院開始探索醫養(yang) 結合服務,與(yu) 毗鄰的養(yang) 老院開展簽約合作,提供日常巡診、雙向轉診等一體(ti) 化服務。範月英告訴記者:“很多老人患有多種慢性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很大,比如定期換胃管、定期抽血檢查,醫養(yang) 結合有效解決(jue) 了老人的難題。”

  目前,全國多地正在積極開展試點,探索醫養(yang) 結合新途徑。據了解,各地形成了醫療衛生機構與(yu) 養(yang) 老機構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yang) 老服務、養(yang) 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等不同形式的醫養(yang) 結合服務模式。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將醫養(yang) 結合衛生服務站與(yu) 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站同址規劃建設,為(wei) 社區老年人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護理。

  “要整合醫療衛生和養(yang) 老服務資源,為(wei) 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連續性的醫養(yang) 結合服務。”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認為(wei) ,醫養(yang) 結合中的“醫”,不僅(jin) 僅(jin) 是疾病診療服務,還包括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檢查、預防保健、康複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

  今年6月,80多歲的邱大爺在北京雙橋恭和家園養(yang) 老社區的家中不慎摔倒,按了緊急呼叫按鈕後,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立即到場診察,經診斷存在骨折,給予簡單固定防止二次損傷(shang) ,並聯係120救護車轉診到上級醫院檢查。恭和家園負責人齊英林說,從(cong) 初步診斷、轉診到術後給予老人康複治療和生活護理,醫療服務需要融合在養(yang) 老照護中,服務的一體(ti) 化和專(zhuan) 業(ye) 性缺一不可。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養(yang) 老院配備了一鍵呼叫和生命體(ti) 征監測係統。“一旦老人的心率等出現異常,呼叫係統會(hui) 監測報警,護理人員就會(hui) 及時趕到。”北京寸草春暉養(yang) 老護理機構副總經理常宏玲說。

  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兩(liang) 證齊全的醫養(yang) 結合機構6492家;醫療衛生機構與(yu) 養(yang) 老服務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guan) 係的近7.9萬(wan) 對;超過90%的養(yang) 老機構能夠為(wei) 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醫療衛生服務。

  增強社區醫養(yang) 結合服務能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務

  “最近老人胃口不好,飲食減了不少,胰島素還要接著打嗎?”收到吉奶奶家屬發來的信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吳芬芬立即回複:“要及時測血糖。如果胰島素不變、飲食下降的話,容易引起低血糖,這方麵要多關(guan) 注。”

  吉奶奶今年76歲,患有糖尿病和老年癡呆症,與(yu) 老伴一同住在家裏。“吉奶奶如果有需要,家庭醫生團隊會(hui) 給她組建家庭病床,定期上門開展醫療照護服務。”吳芬芬說。

  “衛生服務中心所在的西湖區三墩鎮,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8萬(wan) ,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86人,尤其是部分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家屬在居家醫療照護方麵經驗不足,導致發生褥瘡、肺部感染等問題較多。居民非常希望家門口能有一家老年醫療照護病房,解決(jue) 他們(men) 的困難。”三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胡珺珺說。

  2018年開始,三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專(zhuan) 門的醫養(yang) 照護區域,並與(yu) 浙江醫院簽訂緊密型醫聯體(ti) 合作協議。浙江醫院選派醫術精湛的醫療團隊進駐,與(yu) 中心的病區醫療團隊一起打造全新的醫療照護模式。2021年,中心組建家庭病床160張,為(wei) 居民提供了318次上門醫療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yang) 老,7%的老人依靠社區養(yang) 老,3%的老人入住機構養(yang) 老,居家醫養(yang) 結合需求旺盛。《意見》明確,發展居家社區醫養(yang) 結合服務,提出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和增強社區醫養(yang) 結合服務能力兩(liang) 項任務。

  原新認為(wei) ,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養(yang) 結合病房為(wei) 主,老人在其中進行療養(yang) ,發揮了15分鍾社區衛生服務圈的作用,體(ti) 現了“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療養(yang) 回社區、健康進家庭”的分級診療功能。

  胡珺珺說,居家社區醫養(yang) 結合的重點是建立“家庭+社區+誌願者+醫院”的運作機製,更好統籌資源,滿足老人需求。

  “我國居家醫養(yang) 結合需求旺盛,但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和養(yang) 老服務資源供給不足,居家醫養(yang) 結合供給仍然不足。”原新建議,進一步整合社區範圍內(nei) 分散的醫養(yang) 資源,創新社區醫養(yang) 結合模式。同時,要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質量內(nei) 容,普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檔案。

  促進醫養(yang) 結合高質量發展,需要從(cong) 人才培養(yang) 、政策支持等多方麵發力

  在多年的巡診中,範月英遇到過很多複雜病情,涉及老年人的心血管、腦部等。需要處理的突發情況也很多,包括與(yu) 老人、家屬溝通病情等。

  “沒有經驗的醫生去了養(yang) 老院,遇到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jue) 。”北京市隆福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王紅說,醫生需要學習(xi) 老年醫學、緩和醫療、老年康複等專(zhuan) 業(ye) 知識,再加上臨(lin) 床經驗的積累,才能承擔巡診任務。

  對於(yu) 養(yang) 老機構來說,開展醫養(yang) 結合服務,也麵臨(lin) 著很難招到和留住優(you) 秀人才的問題。常宏玲告訴記者,雖然養(yang) 老院裏開設了醫務室,但由於(yu) 晉升通道狹窄等原因,很多醫生不願意長期在醫務室工作。

  人才儲(chu) 備不足,是製約醫養(yang) 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之一。原新建議,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yang) 老年醫學、康複、護理、營養(yang) 、心理和社會(hui) 工作等方麵專(zhuan) 業(ye) 人才。完善薪酬、職稱評定等激勵機製,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yang) 結合機構執業(ye) ,鼓勵執業(ye) 醫師到養(yang) 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ye) 。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與(yu) 醫養(yang) 結合機構人員進修輪訓機製,促進人才有序流動。

  推動醫養(yang) 結合高質量發展,需要在“醫”和“養(yang) ”兩(liang) 個(ge) 領域下功夫。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一些機構存在重養(yang) 輕醫等情況,比如養(yang) 老機構開展的醫療衛生服務專(zhuan) 業(ye) 性不強;醫養(yang) 機構簽約合作多為(wei) 一“醫”對多“養(yang) ”,醫療供給不足。

  原新認為(wei) ,有效擴大醫養(yang) 結合服務資源供給是關(guan) 鍵。要優(you) 化醫養(yang) 結合模式,構建滿足不同群體(ti) 需求的多層次醫養(yang) 結合體(ti) 係,提升專(zhuan) 業(ye) 化服務水平。

  近年來,我國已出台一係列支持政策,優(you) 化醫養(yang) 結合機構審批登記流程。比如,新辦醫養(yang) 結合機構涉及衛生健康、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實行“一個(ge) 窗口”辦理;社會(hui) 辦醫養(yang) 結合機構可以享受稅費優(you) 惠政策。有關(guan) 部門從(cong) 完善價(jia) 格政策、加大保險支持、盤活土地資源、落實財稅優(you) 惠等方麵,優(you) 化了相關(guan) 支持配套政策。

  專(zhuan) 家建議,實現醫養(yang) 結合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方麵發力。要充分調動公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完善績效考核方法,鼓勵醫務人員提供優(you) 質醫養(yang) 結合服務。同時,落實有關(guan) 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社會(hui) 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養(yang) 結合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健康和養(yang) 老服務需求。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4日 1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