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講好甲骨文的當代故事(深觀察)

發布時間:2022-11-07 15:5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3000年前,殷商王室為(wei) 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shou) 骨上契刻的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

  河南安陽,作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殷墟所在地、世界記憶遺產(chan) 甲骨文出土地,被譽為(wei) “文字之都”,正以全新的形式傳(chuan) 承發展甲骨文文化,書(shu) 寫(xie) 古老文字在中華大地煥發新機的鮮活故事。

  

  傳(chuan) 承甲骨文文化,守護文明根脈

  乘坐高鐵駛入安陽站那一刻,就進入了一座甲骨文之城。氣勢恢宏的殷商建築風格、甲骨文和簡化字雙標展示、隨處可見的甲骨文公益廣告標識,讓人迅速感受到文字之都的魅力。

  “甲骨文已經融入這座城市的血液裏,我們(men) 能在安陽文化體(ti) 育中心裝飾牆上觸摸到甲骨文,在街頭巷尾的公交站台看見甲骨文,這就是我們(men) 的城市名片。”10月31日,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甲骨學堂”上,跟隨著老師的講解,來自安陽各小學的學生牢牢記住了安陽獨有的城市符號。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每個(ge) 周末都有學生自發報名參與(yu) 這裏開設的公益課堂。孩子們(men) 化身“小小講解員”,身著親(qin) 手製作的手繪甲骨文T恤,置身於(yu) 甲骨文的海洋,一次次領略漢字之美。

  “我們(men) 總說,來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到了甲骨文、漢字的家。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也把甲骨文文化帶到學校、社區、偏遠山區和革命老區。”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說,“多年來,‘甲骨學堂’先後舉(ju) 辦文字文化教育活動1500餘(yu) 場,4.5萬(wan) 餘(yu) 個(ge) 家庭參與(yu) 其中。80多位國家級文字學、曆史學等學科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來到‘文博大講壇’傳(chuan) 道授業(ye)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群眾(zhong) 傳(chuan) 播最新的文字研究成果。中國文字博物館已成為(wei) 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讓更多的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

  守護中華文明根脈,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安陽一直在路上。

  走進安陽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北校,一條依甲骨片造型打造的甲骨大道分外醒目,學生們(men) 不僅(jin) 可以在學校閱讀《有趣的甲骨文》讀本,還可以找尋屬於(yu) 自己的甲骨文生肖,玩甲骨文點位遊戲,書(shu) 寫(xie) 甲骨文字,講甲骨文故事等。“我們(men) 就是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有趣的課堂學習(xi) 和生動的娛樂(le) 活動,讓孩子們(men) 了解、認識、熱愛並傳(chuan) 承甲骨文文化。”校長侯華麗(li) 說。

  甲骨文走進校園並非個(ge) 例。如今,安陽市已建成17所省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37所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接受甲骨文教育的熏陶,領略文字之美、樹立文化自信。

  如果說甲骨學堂、甲骨文特色學校等讓甲骨文文化傳(chuan) 播得更廣,那麽(me) ,遍布安陽城市街頭的甲骨文書(shu) 屋,則是浸潤古都安陽的另一張文化名片。

  家住文峰區東(dong) 方名苑小區的北方工業(ye) 大學研究生沈夢宇,整個(ge) 暑假都泡在家門口的甲骨文書(shu) 屋裏備考,她每天第一個(ge) 報到,一學就是一整天:“這裏環境好,讀書(shu) 氛圍濃,我在這裏享受的是沉浸式閱讀,學習(xi) 效率很高。”

  短短兩(liang) 年多,甲骨文書(shu) 屋以其獨特的文化內(nei) 涵走進了社區、公園、工廠、學校、村莊,成為(wei) 安陽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

  “我們(men) 的書(shu) 屋建設還在繼續,預計年底前總數將達到105座,成為(wei) 書(shu) 香安陽最亮麗(li) 的城市會(hui) 客廳。”安陽市文廣體(ti) 旅局三級調研員薑紅旭介紹。甲骨文正通過多種形式融入安陽人的生活,更多普通民眾(zhong) 了解甲骨文、認識甲骨文、愛上甲骨文。

  活化文化遺產(chan) ,融入城市發展

  “殷墟、甲骨文是中華文明探索的出發點和基點,世界公認。我們(men) 持續推進殷墟考古就是要讓3000多年前的國家、城市、人鮮活起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

  2020年11月,安陽市文物部門開啟公眾(zhong) 考古模式,麵向全國公開招募考古誌願者,讓公眾(zhong) 走近考古、了解中華文明。

  西南大學古文字學專(zhuan) 業(ye) 研究生韓曈曈第一時間報名,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他至今仍記憶猶新:“作為(wei) 一名安陽人,當聽到家鄉(xiang) 招募考古誌願者的消息時,我專(zhuan) 門請假回來參加,能夠近距離感受殷商文明,覺得非常自豪。”

  讓考古走進百姓,把產(chan) 業(ye) 融入生活。這是安陽在探索保護、利用文化遺產(chan) 這筆寶貴財富時摸索出的特色之路。

  近年,安陽市大力推動文旅融合,文旅產(chan) 業(ye) 厚積薄發。安陽市文旅集團全麵運營殷墟景區,正逐步將文化資源轉換為(wei) 發展優(you) 勢,投資建設的廣益佰年文旅考古小鎮,作為(wei) 殷墟大遺址公園配套服務項目,正向建設世界級考古文化體(ti) 驗目的地不斷邁進。

  “我們(men) 聯合相關(guan) 單位開發的‘亞(ya) 長牛尊’‘亞(ya) 址方尊’和‘司母辛鼎’3款3D數字藏品,每份藏品一萬(wan) 份,5秒內(nei) 全部售罄。”安陽殷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威威說。

  借助數字時代的東(dong) 風,安陽市積極推進中國文字博物館“玩轉漢字”項目、殷墟景區數字化展示提升項目等,通過“科技+體(ti) 驗”,打造數字化驅動下的甲骨文活化應用新場景。推動甲骨文與(yu) 區塊鏈、元宇宙等現代科技融合應用,不斷拓展甲骨文活化利用的新形式、新空間。

  搭乘文旅融合的快車,安陽市組建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研究院,連續舉(ju) 辦文化創意大賽、十佳“安陽禮物”評選等活動,甲骨文文創開發方興(xing) 未艾,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盲盒、甲骨文雪糕等係列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爆款。即將啟動的2022年中國安陽“甲骨文之禮”國際文創設計大賽,將推動安陽文創產(chan) 業(ye) 與(yu) 國際接軌。

  隨著大型歌舞劇《甲骨文》、網絡電影《天命玄女》等藝術精品的湧現,“遇見最美安陽”短視頻大賽吉祥物“牛娃娃”、中國文字博物館IP新形象“小倉(cang) 頡”的誕生,殷墟與(yu) 甲骨文的IP重塑,一個(ge) 新的安陽城市形象不斷鮮活起來。

  “我們(men) 要通過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讓博物館裏的甲骨文、青銅器活起來,把文旅資源用起來。努力將安陽打造成為(wei) 一座‘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魅力之都。”安陽市文廣體(ti) 旅局局長薛文明說。

  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文脈綿延,生生不息。

  在古城安陽的城市中軸線上,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項目即將建成開放。屆時,中國文字博物館將增加“字裏乾坤”“字書(shu) 瓊林”“漢字民俗”“書(shu) 苑英華”4個(ge) 專(zhuan) 題展陳,漢字公園將建成“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6個(ge) 漢字文化展示園地。甲骨文、中國文字的家將全麵建成。

  而在城市的另一邊,與(yu)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洹河相望,殷墟遺址博物館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中,主體(ti) 工程已封頂,初顯大氣磅礴的身姿。2023年建成後,這裏將成為(wei) 研究展示甲骨文和殷商文明的國際交流傳(chuan) 播平台。

  據安陽市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曉陽介紹,除殷墟遺址博物館之外,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正在加快推進,規劃範圍涵蓋整個(ge) 殷墟保護區,未來將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wei) 中國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我們(men) 正全力推進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服務好殷墟遺址博物館、考古文旅小鎮以及正在謀劃的後岡(gang) 遺址博物館建設,力爭(zheng) 把殷墟打造成具有全球視野、世界水準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中華文明標識工程,守好文化根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殷都區委書(shu) 記、殷墟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雷鳴表示。

  文字歸巢閃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傳(chuan) 承展現新時代文明碩果。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曆史長河中,安陽正奮力契刻濃墨重彩的工筆畫。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