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唱響主旋律 凝聚正能量

發布時間:2022-11-10 16:12:00來源: 湖南日報

  穿越曆史煙雲(yun) ,回望百年黨(dang) 史光輝曆程;走進十八洞村、矮寨大橋,看三湘兒(er) 女矢誌不渝的奮鬥;飛越高原,記錄年輕黨(dang) 員的拚搏姿態;聚焦月壤“落戶”韶山,見證“九天攬月”夢想成真……

  縱觀湖南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的19件作品,角度不同、形式多樣,主旋律、正能量是其關(guan) 鍵詞。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傳(chuan) 播黨(dang) 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描繪時代畫卷,奏響時代強音。

  凝聚百年黨(dang) 史磅礴力量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

  1921—2021年,從(cong) 石庫門到天安門,從(cong) 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一百年前的紅色火種星火燎原,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道路上,照亮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前景。

  百年黨(dang) 史,崢嶸歲月,為(wei) 新聞作品的創作提供了“立得住、看得出、叫得響”的鮮活素材。

  重溫百年初心,接續千秋偉(wei) 業(ye) ,聚焦建黨(dang) 百年,湖南新聞工作者積極創新話語和敘事,策劃、編輯推出了一批聚焦慶祝建黨(dang) 百年主題的新聞作品,凝聚百年黨(dang) 史磅礴力量。

  2021年1月1日起,每晚7時30分許,新聞主播、知名藝術家、奧運冠軍(jun) 等紛紛走進湖南廣播電視台的黨(dang) 史節目《百煉成鋼·黨(dang) 史上的今天》,與(yu) 觀眾(zhong) 見麵,以虛擬場景、實地拍攝、珍貴史料等多種途徑呈現曆史畫麵,全年聚焦“黨(dang) 史上的今天”關(guan) 鍵節點、重大事件。

  “這是全國最早推出、持續時間最長的黨(dang) 史節目。”主創人員介紹。在製作中,他們(men) 邀請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黨(dang) 史專(zhuan) 家,精心篩選每日選題,在浩如煙海的黨(dang) 史資料中精挑細選,保障節目的嚴(yan) 謹、事實的準確和導向的正確。節目製作精良,視覺手法多樣,實現黨(dang) 史故事破圈傳(chuan) 播。

  作為(wei) 黨(dang) 史題材的報道,湖南廣播電視台的新聞專(zhuan) 題《為(wei) 有犧牲》另辟蹊徑。主創人員介紹,節目在故事選材上沒有走“高大全”式的路子,而是以嚴(yan) 謹的態度翻開百年黨(dang) 史中不太“為(wei) 人所知”的篇章,把曆史的細節還原出來。

  節目經曆3個(ge) 月的采訪製作,11個(ge) 采訪組深度挖掘,最終以時間為(wei) 脈絡,聚焦土地革命、抗日戰爭(zheng) 、抗美援朝、三線建設、洞庭湖治理、抗洪搶險和脫貧攻堅等一百年來各個(ge) 時期的11個(ge) 英烈或英雄群體(ti) ,講述了湖湘大地上感天動地、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專(zhuan) 題將故事線、情感線、思想線交織融匯,把英雄事跡與(yu) 精神旨歸、重大時刻與(yu) 永恒意義(yi) 有機結合,富有吸引力、衝(chong) 擊力、感染力。

  走進黨(dang) 史深處,尋訪曆史現場,省內(nei) 新聞媒體(ti) 始終高舉(ju) 旗幟,探究黨(dang) 史的源頭活水,生動鮮活講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

  圍繞百年黨(dang) 史,湖南日報社推出《擊水中流——走進紅色瀟湘》《湖湘潮·百年頌——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和《銘記百年奮鬥 開啟新的征程——寫(xie)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等報道;湖南廣播電視台推出《我和我的黨(dang) 支部》《黨(dang) 的女兒(er) 》和《聽見,100年裏的今天》等報道;紅網新媒體(ti) 集團推出《H5丨人民路上為(wei) 人民》《H5丨穿越湘贛,你想領略哪種“紅”》《情牽紅土地》等報道。

  記錄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奮進姿態

  百年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砥礪奮進,不斷開辟、拓展中國道路。

  奮楫揚帆,勇毅前行,在曆史的交匯點上,無論國家的大發展,還是個(ge) 人的小進步,都留下精彩的奮鬥華章。

  百年奮鬥初心如磐,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接續向前,湖南新聞工作者將視角對準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上的奮進姿態,書(shu) 寫(xie) 精彩的一曲曲“大地頌歌”。

  在大型全景式新聞漫畫《十八洞村:走上幸福大道》中,一條“幸福大道”,從(cong) 左下角蜿蜒至右上,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串聯起18個(ge) 精準脫貧的小故事,塑造了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戶龍先蘭(lan) 等200餘(yu) 個(ge) 人物,融入AR動態掃描技術,構成一幅完整的脫貧畫卷……這幅獲評三等獎的作品,是湖南日報社經過近4個(ge) 月繪製、打磨的用心之作。

  “這是首次以新聞漫畫的藝術形式,全方位、全景式地呈現‘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波瀾壯闊的脫貧之路。”主創人員介紹。作品呈現了十八洞大門、扶貧工作隊進駐、產(chan) 業(ye) 扶貧、民生工程、電商直播、脫貧脫單、教育扶貧等多方麵的內(nei) 容,以空前磅礴的方式,反映湖南精準扶貧偉(wei) 大成就。

  距離十八洞村僅(jin) 19公裏,峽穀之上的矮寨大橋,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它是湖南新時代的紅色地標,是推動湘西改天換地山鄉(xiang) 巨變的標高。湖南日報的新聞工作者,以這座紅色地標為(wei) “詩眼”,推出《“矮寨不矮、時代標高”係列評論》,其中《見證三湘兒(er) 女矢誌不渝的奮鬥》獲評第32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為(wei) 期6天的采訪裏,主創人員精心策劃、反複推敲,從(cong) “矮與(yu) 高”“貧與(yu) 富”“憂與(yu) 樂(le) ”3個(ge) 角度,論證矮寨大橋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建築名片,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銜接之橋,架通曆史未來、暢達黨(dang) 心民心的夢想之橋,引導讀者感悟思想偉(wei) 力、領悟“國之大者”。文章觀點鏗鏘有力,行文流暢如水,發揮了黨(dang) 報評論“風向標”“定音鼓”的作用。

  在新聞賽道上奮力奔跑,勇往直前,記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路上的智慧和力量,省內(nei) 新聞媒體(ti) 始終走在路上。

  湖南廣播電視台推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湘籍航天員終圓“首飛夢”》,挖掘中國航天事業(ye) 背後的湖南力量;紅網推出《小廠大智》短視頻專(zhuan) 題報道,尋找湖南製造業(ye) 發展的縮影;湘西州廣播電視台推出《連線北京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牢記殷切囑托 開創更美生活》,表達湘西兒(er) 女牢記囑托、接續奮鬥的決(jue) 心。(記者 劉瀚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