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於地,讓更多農田變良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目前,全國秋糧收獲進入掃尾階段,全年糧食豐(feng) 收已成定局。豐(feng) 收背後,各地在種業(ye) 創新、耕地支撐、結構調整等方麵有哪些生動的實踐?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下一步,如何全方位穩固大國糧倉(cang) 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從(cong) 本期開始,我們(men) 推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編 者
織牢耕地保護網,全力守好“飯碗田”
“田長就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飯碗田’的守護人。”一早,祝中良穿著紅馬甲開始巡田。他是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高粱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一名村級田長,巡田護耕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赫山區自然資源局局長王瑜介紹,今年以來,區裏建立區、鄉(xiang) 、村、組(網絡)四級耕地保護田長製管理體(ti) 係,將58.8萬(wan) 畝(mu) 耕地保護底線目標和52.25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落到實處。
高粱坪村有5608畝(mu) 耕地,一個(ge) 人怎麽(me) 看得過來?“我有科技好幫手,精準又及時,太可靠了!”祝中良拿出手機打開“益碼管田”APP介紹,每天巡田,隻要發現哪個(ge) 田塊出了問題,拍照上傳(chuan) ,就能快速啟動線索處置程序。
耕地保護監管網越織越密。王瑜說,區裏結合衛星遙感監測、高塔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手段,耕地保護實現了“實時監測、實時跟蹤、實時查處”。今年夏天,為(wei) 應對高溫幹旱,赫山區各級“田長”奔忙在60萬(wan) 畝(mu) 稻田,調度灌溉、巡田護耕,守護希望的田野。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10年來,我國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嚴(yan) 格劃定並守住了18億(yi) 畝(mu) 耕地保護紅線,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基礎。特別是近兩(liang) 年來,耕地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遏製,去年全國耕地總量實現淨增加。
各地將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化成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的堅決(jue) 行動。強化製度保障,層層壓實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保護耕地的責任;嚴(yan) 格實行耕地占補平衡,26個(ge) 省份推行“田長製”等耕地保護新模式;建設智能化耕地監測監管機製……一係列“長牙齒”的硬措施,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江蘇省建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孫育軍(jun) 介紹,2019年開始,縣裏探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為(wei) 糧食豐(feng) 收提供堅實支撐。“土地綜合整治實惠多,規模經營,訂單種植,每畝(mu) 比去年多收150斤,純收益在800元以上。”高作鎮種田大戶馬以勤說。
“原來的荒地、零散地塊得到了利用,可以連片種莊稼。”高作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唐城說,通過綜合整治,全鎮新增耕地3000多畝(mu) ,今年新增糧食產(chan) 量1050萬(wan) 斤以上。
“保障糧食安全,大家都有責任,必須堅定挑穩重農(nong) 抓糧的擔子。”建湖縣委書(shu) 記祁從(cong) 峰表示,下一步,將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wei) 抓手,建設更多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噸糧田”,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全麵提升質量,讓每寸耕地都成為(wei) 豐(feng) 收沃土
耕地保護既要保數量,也要提質量。東(dong) 北地區糧食產(chan) 量占全國的1/4,保護黑土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從(cong) 大肥大藥到吃‘營養(yang) 餐’,黑土地油光鬆軟,糧食增產(chan) 一成多。”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鎮廣隆村田間,玉米已收獲完畢,天雨機械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叢(cong) 百元滿麵春風地說,“今年我們(men) 邊收割玉米,邊把秸稈粉碎深翻還田,增加有機質,蓄水又保墒,為(wei) 來年豐(feng) 收打下了好基礎。”
作為(wei) 吉林省首批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縣之一,榆樹市全域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工程。廣隆村建起水肥一體(ti) 化設施,覆蓋1.5萬(wan) 畝(mu) 黑土地,精準施水施肥,節水、節肥、增產(chan) 效果明顯。“糧食產(chan) 量穩步提高,收益持續增加,鄉(xiang) 親(qin) 們(men) 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叢(cong) 百元說。
把黑土地保護作為(wei) 一件大事來抓,今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組織開展黑土耕地調查,嚴(yan) 格用途管製,進一步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要推動黑土地保護法全麵有效貫徹實施,堅持不懈地保護好黑土地,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300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年度計劃麵積。“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完成1億(yi) 畝(mu) 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黑土耕地質量明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yi) 畝(mu) 鹽堿地也要改良利用。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越來越多的鹽堿地變成了豐(feng) 產(chan) 田。“今年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玉米畝(mu) 產(chan) 1000多斤,豆子畝(mu) 產(chan) 200多斤,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大豆固氮,來年小麥產(chan) 量還能往上躥。”東(dong) 營區黃河路街道萬(wan) 泉村種植大戶閆小平喜滋滋地說,“鹽堿地改良後,鹽堿少了,今年種糧收益增加了兩(liang) 成。”
“通過節水控鹽、改良培肥、生態保育,中度鹽堿地變為(wei) 輕度鹽堿地,中低產(chan) 田變成了中高產(chan) 田。”黃河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曲建仿說,通過生態化利用和種業(ye) 科技創新,鹽堿地上“長”出了小麥、大豆、藜麥等多種高產(chan) 好品種。
為(wei) 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今年東(dong) 營市在鹽堿地上擴種了10萬(wan) 畝(mu) 大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達到34萬(wan) 畝(mu) 。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必須全麵提升耕地質量。”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資源與(yu) 農(nong) 業(ye) 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周衛說,我國人多地少,必須加強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複,實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開展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瞄準短板弱項發力,讓每寸耕地都成為(wei) 豐(feng) 收沃土。
穩步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糧食高產(chan) 穩產(chan) 更有底氣
“今年種了60畝(mu) 優(you) 質水稻,畝(mu) 產(chan) 1300斤,比往年高了200斤,市場收購價(jia) 每斤1.42元,收入能超過10萬(wan) 元,今年的豐(feng) 收真是來之不易。”談起秋糧收成,江西省永豐(feng) 縣八江鄉(xiang) 高家村種糧大戶高康新很是感慨。
原來,今年夏天,永豐(feng) 縣持續出現高溫幹旱少雨天氣,一度影響農(nong) 作物生長。“及時澆水施肥,落細管護措施,加上高標準農(nong) 田給力,終於(yu) 追回了產(chan) 量。”高康新回憶。
高康新能抗旱奪豐(feng) 收,多虧(kui) 了高標準農(nong) 田護航。近年來,八江鄉(xiang) 先後爭(zheng) 取項目建設資金近7000萬(wan) 元,對2萬(wan) 餘(yu) 畝(mu) 農(nong) 田進行了高標準建設,“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高標準農(nong) 田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而且,土壤墒情、田間氣象、病蟲害等都能監測,種糧更有底氣。”高康新說。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這個(ge) 真是振奮人心!”永豐(feng) 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辦公室高級農(nong) 藝師張林錢說,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讓更多農(nong) 田變良田,同時做好建後管護,健全“縣負總責、鄉(xiang) 鎮監管、村為(wei) 主體(ti) ”的管護體(ti) 製,打通管護“最後一公裏”,為(wei) 端牢“中國飯碗”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我種了43畝(mu) 玉米,畝(mu) 產(chan) 1440斤,這季玉米能收入4萬(wan) 多元。”豐(feng) 收的喜悅寫(xie) 在河南省封丘縣北辛莊村農(nong) 民劉福印的臉上。談到豐(feng) 收秘訣,他打開了話匣子:“高標準農(nong) 田田塊相連,農(nong) 機敞開跑;溝渠相通,黃河水直接流到地裏;硬化路修到田邊,路邊井、電、渠配套完善。就這條件,一季千斤、一年噸糧沒得跑。”話語間劉福印底氣十足。
“建好高標準農(nong) 田,真正實現了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封丘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穆勝文介紹,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22萬(wan) 畝(m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和綜合生產(chan) 能力有效提升,加上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推廣,項目區糧食畝(mu) 均增產(chan) 200公斤以上,“作為(wei) 全國糧食生產(chan) 大縣,我們(men) 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穩步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讓更多農(nong) 田變成‘高產(chan) 田’。”穆勝文說。
到今年底,全國將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保障糧食產(chan) 能在1萬(wan) 億(yi) 斤以上。“穩住了高標準農(nong) 田,就能穩住國家糧食產(chan) 能的大頭。”周衛說,耕地保數量、提質量,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個(ge) 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農(nong) 田必須是良田,要求我們(men) 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5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