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掌上修家譜”讓家文化在手機裏接續流芳

發布時間:2022-11-25 19:38:00來源: 杭州日報

  城市化運動和移動互聯的無處不在,使村落文明日漸式微,“家文化”日漸疏離。眼下,在杭州臨(lin) 安,基於(yu) 手機端的“浙裏修家譜”悄然“內(nei) 測”。

  家譜怎麽(me) 修?

  如今,尋常百姓家修家譜的幾乎寥寥。其中緣由繁多——怎麽(me) 修?修什麽(me) ?誰來修?

  11月24日,浙江省方誌係統數字化改革培訓班暨“浙裏論鑒”論壇在臨(lin) 安正式開幕。

  臨(lin) 安區委黨(dang) 史研究室開發的“浙裏修家譜”線上小程序,為(wei) 家庭、宗族編修家譜、宗譜提供了專(zhuan) 業(ye) 支持和數據支持,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把問題一一化解。

  點擊小程序的“我的家譜”模塊,可以直接在手機端開啟以個(ge) 人和家庭為(wei) 單位的家譜修建。模塊內(nei) “家庭關(guan) 係圖譜”“家風家訓”“一鍵成書(shu) ”等模塊已安排到位,為(wei) 用戶進行指引。

  進入“家庭關(guan) 係圖譜”,以本人信息為(wei) “樹幹”,上下左右“生長”出了關(guan) 於(yu) 長輩、子女、配偶、兄妹的信息“枝條”。點擊每一個(ge) 家族人物的頭像,內(nei) 部的基礎信息、簡曆、榮譽、技藝傳(chuan) 承、藝文、影像等板塊為(wei) “枝葉”,待填充。家庭聚會(hui) 中的溫馨場麵、家長流傳(chuan) 下來的警句箴言、老一輩的好手藝、子孫的成就……都可以以影像、文字或音頻的形式永久留存,成為(wei) 世代流傳(chuan) 的“家文化”財富。

  在“家風家訓”模塊裏,用戶還可以把上輩承襲下來或自己認為(wei) 應該在下一輩永久傳(chuan) 承的家風家訓,輸入其間,永久留存。

  在手機端上點擊“一鍵成書(shu) ”,係統就會(hui) 自動集成所有已上傳(chuan) 的家譜信息,生成一本家譜電子書(shu) ,供隨時分享並實時更新。

  小程序上“傻瓜式”的操作,打破了家譜修建時空上的限製,有了手機,想什麽(me) 時候修,想在哪裏修,隨時隨地都可以。

  將“家譜”串點成線,就是“宗譜”了。如果用戶並不滿足於(yu) 自己和當下,想追根溯源,小程序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家族關(guan) 係圖譜”模塊,不僅(jin) 預留了向下延展的“未來端口”,也能往上溯源。如果用戶手中有祖上或宗族留下的紙質宗譜,可以將紙質宗譜數字化,把祖輩信息一一填寫(xie) 進去。如有碰到難題需要查閱文獻資料,小程序下方的“家譜資料庫”“名人資料庫”“方誌資料庫”“家譜百科”等版塊,還可鏈接臨(lin) 安地方文獻數據庫,累計14萬(wan) 頁的海量地方文獻史料,可供隨時查閱。

  如不想自己編寫(xie) ,也可在“家譜地圖”版塊中尋根。點擊進入地圖,放大就能看到各地各姓氏的宗譜、保藏位置和同宗脈絡上的聯係人電話。

  據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在電腦PC端預留出了大數據端口。經過用戶本人同意後,把以各家庭為(wei) 單位的家譜導入大數據庫,通過大數據的比對和貫通,跨時間、跨地域幫忙“尋祖宗”,並將出台一套包括編目、流程、協同等程序在內(nei) 的成熟編修機製,幫忙“修宗譜”。

  “浙裏修家譜”作為(wei) 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浙裏有誌”應用的特色子應用場景之一,也是臨(lin) 安智慧史誌項目中的其中一部分。未來上線,將在臨(lin) 安試點後“一地創新,全省推動”。

  臨(lin) 安區委黨(dang) 史研究室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後,還將計劃開發管理端,讓地方的方誌部門長久地運營係統;開發平台端,成為(wei) 各部門推進使用的抓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