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脫口秀不能成脫韁野馬
近日,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披露一則消息,脫口秀演員李波的表演含有調侃上海疫情、調侃未成年人等內(nei) 容,致其所在的遼寧麥西恩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因違反《營業(ye) 性演出管理條例》被罰款5萬(wan) 元、沒收違法所得2549.3元。罰單雖小,警示威懾潛在效仿者的意義(yi) 重大,釋放出監管層給脫口秀類節目劃定“邊界線”,維護社會(hui) 秩序和市場秩序的鮮明信號。
事實上,李波調侃疫情和未成年人被罰,已不是脫口秀節目第一次逾越監管紅線。在2021年3月的專(zhuan) 項執法檢查中,北京查處首例脫口秀存在禁止內(nei) 容案,罰款5萬(wan) 。2022年5月,陝西脫口秀團體(ti) “唐蒜鋪子”一位演員與(yu) 觀眾(zhong) 互動時詢問一學生“你現在是被拐賣到哪裏?”還將某高校稱作是“857院校”,因為(wei) 其脫口秀劇本內(nei) 容低俗,遭到了網友的抵製,後被罰7萬(wan) 並公開道歉。每次罰款都是一次警示,提醒其他脫口秀團體(ti) 注意,脫口秀可以直言不諱,但不能信口開河,變成脫韁野馬,以致冒犯他人感情,違反公序良俗。
脫口秀屬於(yu) 談話節目,是舶來品,就連這三個(ge) 字也是音譯而來。雖沒有嚴(yan) 格定義(yi) ,脫口秀主打詼諧諷刺的內(nei) 容和娛樂(le) 輕鬆的演出氛圍,“哈哈大笑”是其標配。泛娛樂(le) 化時代,脫口秀在“短視頻”和“網絡綜藝”的加持下脫穎而出,短短幾年便從(cong) 小眾(zhong) 文化走進大眾(zhong) 視野,從(cong) 線上火到線下,演出深受年輕人喜愛。不久前剛剛落下帷幕的《脫口秀大會(hui) 》第五季“脫口秀大王”爭(zheng) 奪戰就頻頻登上微博熱搜,賺足眼球。
脫口秀怎麽(me) 才能讓觀眾(zhong) 笑呢?離不開玩梗、調侃、惡搞。但玩梗要適度,調侃要有度,惡搞要分場合、分對象,不能拿沒素質當幽默,更不能毫無底線肆意妄為(wei) 。
我國《營業(ye) 性演出管理條例》明確指出“營業(ye) 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其中第七項就規定不得“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2020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通知》,其中特別指出要重點加強脫口秀等語言類節目的內(nei) 容審核和現場監管。
據此,脫口秀演出舉(ju) 辦單位作為(wei) 演出新興(xing) 業(ye) 態的重要參與(yu) 者和推動者,要準確把握脫口秀演出的營業(ye) 性演出的性質定位,壓實主體(ti) 責任,嚴(yan) 格遵守國家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強演出內(nei) 容管控,提高演員表演水準和現場約束,嚴(yan) 格在法規範圍內(nei) 開展營業(ye) 性演出經營活動,保持脫口秀演出新業(ye) 態的健康有序發展。
“每個(ge) 人都可以當五分鍾的脫口秀演員”,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這句話,激發了無數“草根”躋身前台展示自我的熱情,也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脫口秀這一藝術形式舞台門檻低,演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脫口秀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的是精神食糧,一場好的脫口秀表演,不應隻讓人笑上五分鍾,更得留下精神價(jia) 值。
按照監管“紅綠燈”運行,對違背公序良俗的演出內(nei) 容“零容忍”,以刮骨療毒的勇氣治愈抄襲、低俗媚俗、地域歧視、毀約違約等痼疾,脫口秀才能回歸喜劇藝術,為(wei) 真正喜愛脫口秀的觀眾(zhong) 帶去歡樂(le) ,也為(wei) 這一新業(ye) 態的發展贏得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