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產業聚焦新材料 發展注入新動能

11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國際新材料產(chan) 業(ye) 大會(hui) 如約在蚌埠舉(ju) 行,一批新材料領域院士、專(zhuan) 家和企業(ye) 家應邀來到蚌埠。大會(hui) 開幕當天,主會(hui) 場和分會(hui) 場共簽約項目111個(ge) ,投資總額1352.8億(yi) 元。
新材料是戰略性、基礎性產(chan) 業(ye)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將其納入“十四五”全省重點發展的十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對蚌埠而言,新材料產(chan) 業(ye) 也是城市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的重要賽道。
2021年以來,連續兩(liang) 屆國際新材料產(chan) 業(ye) 大會(hui) 在蚌埠成功舉(ju) 辦,為(wei) 蚌埠加速形成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強磁場”“培育場”“試驗場”創造有利條件,眾(zhong) 多新材料產(chan) 業(ye) 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在此互動耦合,市場和資本的力量為(we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上天入地,玻璃的無限可能
玻璃,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材料。在蚌埠推動矽基新材料產(chan) 業(ye) 建設的過程中,玻璃卻有著重要地位。在蚌埠,一片玻璃有了新的功能和形態:可以做得比紙還薄,可以隨意彎曲折疊,可以用作建築牆體(ti) 的外立麵,還能用來發光發電。
位於(yu) 蚌埠市東(dong) 部的中國玻璃新材料科技產(chan) 業(ye) 園,匯聚著國家玻璃新材料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玻璃新材料上下遊企業(ye) ,這裏也是蚌埠矽基新材料產(chan) 業(ye) 科技成果轉移孵化的“搖籃”。
在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內(nei) ,李剛博士正在研究電致變色玻璃的應用。用李剛的話說,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怎樣給玻璃“貼膜”,使玻璃能適用於(yu) 不同應用場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壽的帶領指導下,研究所在對電致變色玻璃的功能研究上已經取得較大進展。李剛介紹,“這種玻璃能在飛機上使用,但成本較高,我們(men) 的任務就是找出降成本的方法,讓這款玻璃可以量產(chan) ,進入更廣泛的民用領域。”
矽基新材料在未來的應用場景有多少種可能?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展示廳內(nei) ,各具特色的矽基新材料產(chan) 品展示了無限可能: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和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能用在手機上,高品質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管則為(wei) 疫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提供了保障,銅銦镓硒和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功實現將光能轉化為(wei) 電能點亮燈泡……
小小的一塊玻璃,除了可以作為(wei) 手機蓋板,還可以用於(yu) 新能源汽車以及航空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範圍。正如彭壽院士所言說,以蚌埠為(wei) 代表,中國在新型顯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種玻璃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實現了從(cong) 跟跑到並跑、領跑的根本性轉變,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變廢為(wei) 寶,新材料就在身邊
新材料科技的快速發展,賦予未來生活無限可能。第二屆國際新材料產(chan) 業(ye) 大會(hui) 的展覽展示活動環節,不僅(jin) 搭建了企業(ye) 交流的平台,也讓市民感受到了新材料的魅力。“沒想到咱們(men) 蚌埠就有這麽(me) 多神奇的新材料產(chan) 品。”走進展館,市民何璿有點眼花繚亂(luan) ,她感慨地說,越來越多新材料產(chan) 品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
“今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用的就是這款聚乳酸餐盒,因為(wei) 聚乳酸是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它的單體(ti) 就是乳酸。也可以簡單認為(wei) ,就是用大家喝的‘酸奶’加工而成,安全無害。”11月26日一大早,豐(feng) 原集團副總經理陳禮平就來到蚌埠會(hui) 展中心,走進大會(hui) 直播間為(wei) 市民講解起生物基新材料的廣泛應用。
“新材料當然不隻是科學家、研究院才能見到的東(dong) 西,新材料應用就在我們(men) 身邊。”陳禮平拿著一塊深藍色的人造皮革介紹,這是以秸稈為(wei) 原料的生物基聚氨酯材料製成的皮革,不僅(jin) 色彩豐(feng) 富、彈性好,而且紋理自然、手感柔軟,外觀真皮感強。國際上一些頂級品牌的皮包、皮箱、皮沙發等皮製品都開始選用這種材料來替代真皮。
以聚乳酸製品所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也是蚌埠市近年來發展的重點。玉米、薯類、秸稈等田間地頭常見的農(nong) 作物,都可以成為(wei) 聚乳酸製品的原材料。經過加工,“秸稈”轉換形態,成為(wei) T恤、襯衫、餐盤、地毯甚至是插線板。“聚乳酸製品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線性,具有安全、環保等特點,可以代替塑料生產(chan) 生活必需品以及工程用品。”陳禮平說。
自首屆國際新材料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以來,一批超50億(yi) 和超百億(yi) 的重大項目,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優(you) 質項目相繼在蚌埠簽約落地、投產(chan) 見效,為(wei) 蚌埠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前,新材料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蚌埠市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蚌埠市正聚焦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大力發展矽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化旅遊和數字創意六大新興(xing) 主導產(chan) 業(ye) 以及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chuan) 感器、生物化工四大產(chan) 業(ye) 集群,努力把蚌埠打造成為(wei) 新材料領域的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