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這堂大思政課在廈門大學開講

發布時間:2022-11-29 22:27:00來源: 人民網

  一粒“漂洋過海”的種子、一雙“兒(er) 時夢想”的冰鞋、一個(ge) “承載逆襲”的模型、一堂“天地對話”的課程……在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齡的廈門大學,一場與(yu) 時代同頻共振的大思政課如約而至。

  東(dong) 方風來,向海圖強逐夢想;潮湧鷺島,激越青春鑄榮光。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大思政課”和青少年工作係列重要論述精神,講好時代大思政、激發網絡大能量、建好社會(hui) 大課堂,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青團中央、福建省委網信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宣傳(chuan) 辦公室主辦的“把青春華章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chuan) 和互動引導活動,近日在廈門大學舉(ju) 行。

  活動緊緊圍繞“二十大精神進校園”主題,“青春出發”“向海圖強”“海峽情長”“天下一家”“強國有我”“飛天圓夢”等六大篇章依次展開。來自各行各業(ye) 的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以及英雄模範、科研專(zhuan) 家、優(you) 秀台灣青年代表與(yu) 廈門大學師生共聚一堂,在美麗(li) 的芙蓉湖畔、在常綠的大榕樹旁,同上一堂別開生麵的網上網下大思政課,以懷抱夢想、敢作敢為(wei) 的青春之名,共赴腳踏實地、善作善成的使命之約。

  讓二十大精神熱騰騰地進校園

  浩瀚星河裏刷新“中國高度”、田間地頭裏輸出“中國溫度”、冰雪賽場上拚出“中國速度”、智慧車間裏磨出“中國精度”……這些“冒熱氣”“接地氣”的人物故事隨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們(men) 一同走進廈門大學。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曾先後帶領86批278人次實施菌草援外項目,為(wei) 了菌草事業(ye) 4次死裏逃生。“我是農(nong) 民的孩子,知道擺脫貧困的願望有多強烈。”在活動上他透露,自己曾拒絕美國農(nong) 場主高薪聘請,“我自己有技術,能成為(wei) 千萬(wan) 甚至億(yi) 萬(wan) 富翁,但這不是真富有;隻有讓千千萬(wan) 萬(wan) 的農(nong) 民都富裕起來,才是真正的富有。”

  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說,像林占熺這樣的中國人總能讓我見證奇跡。中國是個(ge) 好地方,中國人用勤勞與(yu) 智慧,實現中國夢。潘維廉曾把到中國30年來的信件整理出版《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記錄中國人的追夢曆程。

  拿著一雙“兒(er) 時夢想”的冰鞋,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奧運冠軍(jun) 武大靖現場講述了“刀尖上追夢”的故事。他說,傷(shang) 痕累累的腳是他一路走來的見證者。他鼓勵現場的青少年學生有夢想就去追:“我們(men) 生在一個(ge) 偉(wei) 大追夢的時代。”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ya) 平,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自己“把夢想繪入遼闊星河”的故事。她說,太空是一個(ge) 來過一次就想來無數次的地方,第一批聽她太空授課的孩子,很多已成為(wei) 航天戰線的隊友。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紀念館宣傳(chuan) 教育部主任楊宇分享了“從(cong) 講述黨(dang) 代會(hui) 到參加黨(dang) 代會(hui) ”的故事。她說,紅色文化正以獨特的魅力圈粉新一代青年,開展黨(dang) 史教育就是要從(cong) 黨(dang) 的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讓青年們(men) 感受到時代的感召力和精神的穿透力。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廣西汽車集團首席技能專(zhuan) 家鄭誌明現場“曬”出五菱宏光MINI EV的車模,分享了他“從(cong) 學徒工到老師傅”的故事。他說,從(cong) 仿造學習(xi) 到自主創新,從(cong) 跟隨者到開拓者,這場“逆襲”正是中國發展成為(wei) 製造大國、加快邁向製造強國的縮影。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副社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特約評論員楊禹,通過10個(ge) “立足”,圍繞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怎麽(me) 看、怎麽(me) 學,給青少年學生代表上了一堂“二十大精神思政課”。

  全國高校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巡講團成員、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龍兵講述了如何結合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講好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騰騰地進校園。

  “學習(xi) 大軍(jun) ”青年宣講員代表、寧德市蕉城區融媒體(ti) 中心記者陳堯,通過自己的一線采訪和宣講經曆,講述了如何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號召“強國一代”“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今年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我國首飛航天員、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wei) 現場回憶了飛天圓夢的一個(ge) 個(ge) 難忘時刻,他鼓勵更多有夢想、有勇氣的年輕人加入航天隊伍,開啟飛天逐夢之旅,把青春熱血、智慧心血匯入建設航天強國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向現場青少年發來一封“太空邀請函”: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期待有航天夢想的青年人,共赴星辰大海之約,收錄星河光芒、刻畫日月輪廓。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鬥其時。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分享了自己求學報國、科研強國的經曆。他說,“從(cong) 學西方到與(yu) 西方競爭(zheng) ,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愛國是科學家精神之魂,人才是成功之本。”

  數學家陳景潤是廈門大學校友。本次活動,陳景潤之子陳由偉(wei) 也回到父親(qin) 數學夢啟航的校園,講述了父親(qin) 為(wei) 登頂哥德巴赫猜想奮鬥一生的故事。陳由偉(wei) 說:“支撐父親(qin) 不斷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就是他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qiao) 領袖陳嘉庚創辦,百年來形成了“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優(you) 良校風。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在視頻連線中表示,祖父辦學興(xing) 學67年,創辦或資助學校近120所,倡導和帶動一大批華人華僑(qiao) 熱心公益。

  活動現場,二十大台灣省籍黨(dang) 員代表邱峰和台灣青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元升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書(shu) 任分享了在祖國大陸築夢逐夢圓夢的故事。邱峰一直奮戰在“三農(nong) ”一線,跑遍蘇州79個(ge) 涉農(nong) 鄉(xiang) 鎮、1028個(ge) 行政村、近萬(wan) 個(ge) 自然村莊。他表示,在民族複興(xing) 的“大方位”中找到自己的“小坐標”,兩(liang) 岸青年肩並肩、手拉手,共同把青春融入祖國發展。

  林書(shu) 任在北京大學博士畢業(ye) 後,追隨父親(qin) 腳步紮根四川大涼山,10年幫助9800多農(nong) 戶年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倍以上。他期待和兩(liang) 岸更多青年人共同打拚,在祖國山川種出更多“夢中的橄欖樹”,繪出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

  音樂(le) 人楊宗南和女兒(er) 劉姿孜現場用普通話和閩南語演唱了自己作曲的歌曲《我們(men) 同唱一首歌》,寓意兩(liang) 岸青年人跨越海峽,一起尋根,一起打拚。

  華僑(qiao) 大學華文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袁媛大學畢業(ye) 後一直從(cong) 事來華留學生培養(yang) 工作。活動現場,她和華僑(qiao) 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們(men) ,共同講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中國故事。

 

  廈門市紅領巾講習(xi) 團、廈門六中博雅學生思政宣講團的孩子們(men) ,用“音樂(le) 思政課”的創新形式,展現了家喻戶曉的少先隊隊歌《我們(men) 是共產(chan) 主義(yi) 接班人》是如何在廈門誕生的。“英雄小八路”隊長、80歲的何明全也來到現場,共同感悟紅色精神代代傳(chuan) 承。

  大思政課要善用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yang) 好,需從(cong) 學校抓起、從(cong) 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4億(yi) 多中華兒(er) 女已經書(shu) 寫(xie) 和正在書(shu) 寫(xie) 的時代華章是大思政課最鮮活的教材。全國模範教師、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陳東(dong) 是一位80後,他講述了自己如何帶著90後、00後學生,在社會(hui) 大課堂開展思政課的故事。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佳宏偉(wei) 則把課堂變成一顆真善美的種子,用校主陳嘉庚先生的愛國故事,激發學生們(men) 感悟初心、堅定自信。

 

  “把青春華章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這堂大思政課讓青少年學生和現場觀眾(zhong) 收獲滿滿。廈門六中藝術團團長陳琦表示,“這些科學家、奧運冠軍(jun) 、航天工作者是最亮的星。這堂思政課給了孩子們(men) 一個(ge) 追星的機會(hui) 。”“科學家們(men) 分享的經曆讓我備受鼓舞。”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廖利意說,希望自己也能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發光發熱。“這樣麵對麵的交流給我們(men) 帶來了撲麵而來的精神力量,更加激勵我們(men) 向榜樣看齊,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廣西大學博士生原理鐸有感而發。廈門市紅領巾講習(xi) 團團員、福建省新時代好少年張夢齊表示,“親(qin) 身聽楊利偉(wei) 、武大靖講述奮鬥故事時,心情很激動。無論是奧運夢,還是航天夢,都需要腳踏實地、拚搏奮鬥。”

  活動現場啟動了“正青春 再出發”大學生思政實踐活動,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網上宣傳(chuan) 和2023年網上重大主題宣傳(chuan) 為(wei) 牽引,帶領更多青年學子在神州大地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偉(wei) 大實踐中關(guan) 注時代、關(guan) 注社會(hui) ,汲取“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磅礴力量。

  人民網、中青報·中青網現場發布了大思政課雲(yun) 平台。人民網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葉蓁蓁表示,人民網已成功舉(ju) 辦15場思政大課,場均觀看人次超千萬(wan) ,“在立德樹人工作領域,教育是深媒體(ti) ,媒體(ti) 是寬教育”。中國青年報社副社長杜棟梁表示,中青報、中青網將貫通報、網、端,服務青年成長,推動思政課堂走進網絡,實現網絡思政聯通實踐,立德樹人、培根鑄魂,讓思政的力量凝聚生輝。

  此外,廈門大學“青年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學術報國與(yu) 責任擔當”係列活動和廈門市委網信辦主辦的“e讚新時代,青春心向黨(dang) ”2022網絡全媒體(ti) 廈門行活動也在現場啟動。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網信委、廈門大學、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社承辦,廈門市委網信辦、中國青年網、中國台灣網、人民視頻協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