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區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交房 居民原地住新居
本報訊(記者 李瑤)首都功能核心區首個(ge) 危舊樓房改建試點——東(dong) 城區光明樓17號簡易樓改建試點項目日前順利交房,居民領取了“大紅本”、拿到了新房鑰匙。新房南北通透、舒適安全,還增加了獨立廚房和衛生間,居住條件煥然一新。
光明樓17號簡易樓位於(yu) 龍潭街道光明樓小區,建於(yu) 上世紀60年代,共有居民29戶。改建後的小樓外觀延續了古樸的磚紅色,與(yu) 周邊居民樓風貌協調相融。小樓共三個(ge) 單元,每戶獨立成套,不論是大氣亮麗(li) 的外觀,還是每戶飄窗外的黑色護欄、中空玻璃等細節,都彰顯著居住品質。
領取了房本、鑰匙,邊淑蘭(lan) 老人高興(xing) 地打開新家房門,客廳四白落地,牆角暖氣片暖烘烘的。南麵朝陽的是臥室,陽光灑進,房間亮堂堂的。東(dong) 麵是廚房和衛生間,瓷磚鋪設一新,燃氣灶、馬桶等一應俱全。在家裏轉了一圈,老人難掩欣喜,年過八旬的她已在光明樓17號住了大半輩子,提起以前的生活她記憶猶新,“以前冬天燒電暖氣,室內(nei) 沒有廁所,一層樓5戶居民共用一個(ge) 廁所,如廁難、洗浴難、燒飯難,這三大難題困擾了大夥(huo) 兒(er) 幾十年。”
光明樓17號簡易樓原為(wei) 三層磚混結構,牆體(ti) 為(wei) 空鬥磚,樓板為(wei) 槽形板,樓板承重性能差,無外牆保溫措施。改建前,樓體(ti) 局部開裂,上下水陳舊老化,住戶沒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電線私搭亂(luan) 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2020年8月,為(wei) 貫徹市住建委頒布實施的《關(guan) 於(yu) 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按照“戶數不增、適當改善居住條件”的原則,光明樓17號簡易樓作為(wei) 核心區首個(ge) 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啟動改造。工程拆除原三層簡易樓,改建為(wei) 半地下一層、地上四層,保持原有戶數不增加,每戶增加獨立廚房和衛生間,完善使用功能。
改建後,新樓的安全性、保溫性和節能性全麵提升。新樓屋麵和外牆都采用了節能保溫材料,屋頂鋪設了兩(liang) 層防水卷材,居民再也不必擔憂漏雨。同時,樓體(ti) 單元門窗采用中空玻璃,降噪性、保溫性極大提升。
2021年4月,簡易樓29戶居民全部簽約選擇原地回住,回住麵積按照原房本麵積進行選擇,原居室為(wei) 一間的回住須選一居室,原居室為(wei) 兩(liang) 間的回住可選兩(liang) 居室。今年9月,簡易樓改造完工,東(dong) 城區對該項目加快不動產(chan) 權證書(shu) 辦理,經過兩(liang) 個(ge) 多月的竣工驗收和辦理,於(yu) 12月1日正式交房,實現“交房即交證”。
眼下,居民將陸續入住新居,半地下一層作為(wei) 公共服務配套用房,由街道統一管理使用。簡易樓還引入了第三方物業(ye) 管理,讓大家住得舒心長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