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紮實推進土地整治 為美麗鄉村繪新景
時下,河北省冬小麥長勢喜人,青綠色的麥苗鬱鬱蔥蔥,迎風拂動。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近年來,河北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將推進土地整治作為(wei) 重要抓手,努力保障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堅持惠民利民 紮實推進土地整治
說起近年來土地整治的效果,保定市淶源縣淶源鎮龍虎寺村村民們(men) 笑逐顏開,“通過土地整治,現在人均耕地數量達到6.3畝(mu) ,一畝(mu) 700公斤跑不了!種起地來更有勁了!”
得益於(yu) 土地整治工作,龍虎寺村在保護耕地數量和質量上實現了新突破。因地形梁高穀深、溝壑縱橫,龍虎寺村可耕種區域麵積小,畝(mu) 均產(chan) 量遠低於(yu) 周邊耕地,加之耕地設施缺失,撂荒現象非常嚴(yan) 重。針對這一情況,淶源縣將該村共計4491畝(mu) 土地劃分成4個(ge) 獨立項目,集中實施土地整治。
2016年,淶源縣按照“山、水、林、田、路”綜合整治原則進行設計和施工。在海拔和坡度較高的山頂區域進行綠化整治;在坡度25度以下區域,通過大量挖梁填溝工程平整地表建設水平梯田。同時,完善田間道路,建設硬化3米寬水泥混凝土路麵以及配套灌溉設施。2019年,龍虎寺村實現新增高標準梯田3663畝(mu) 。
憑借土地整治後耕地集中連片成效,龍虎寺村積極引進種植企業(ye) 和種糧大戶,進行耕地流轉,進而帶動當地百姓享受到更多土地整治成果。此外,淶源縣在淶源鎮、北石佛鄉(xiang) 、金家井鄉(xiang) 三個(ge) 鄉(xiang) 鎮集中實施超萬(wan) 畝(mu) 綜合整治項目區。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驗收項目共涉及3個(ge) 鄉(xiang) (鎮)5.2萬(wan) 畝(mu) 土地,新增高標準梯田3.8萬(wan) 畝(mu) 。
“我們(men) 通過實施重點工程,優(you) 化區域土地利用布局,最大限度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進而提高糧食產(chan) 能,助力實現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收。”淶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通過土地整治,全縣生態環境持續優(you) 化,耕地質量逐步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顯著提升。整治後的項目區,已成為(wei) 集高效農(nong) 業(ye) 、旅遊觀光為(wei) 一體(ti) 的多功能產(chan) 業(ye) 園區,並為(wei) 農(nong) 業(ye) 、旅遊等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注重技術創新 提升土地整治層次
一邊是碧波千頃,一邊是水稻良田。10月份,行走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長蘆大清河鹽場土地整治項目區內(nei) ,便可以看到海水與(yu) 區內(nei) 的蝦池水田交相輝映,一幅美麗(li) 的生態畫卷在眼前徐徐鋪展。
然而在2021年之前,這裏的海邊還是一片鹽堿荒地。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土地整治項目區曾為(wei) 采礦用地,地勢低窪,坑底土壤鹽堿化嚴(yan) 重,土壤板結,土壤養(yang) 分不適宜農(nong) 作物生長。生態環境脆弱、綠化成本較高、鹽堿地綜合利用難度大等問題也成為(wei) 全區海洋生態建設的最大製約。
2021年,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實施總規模約4038畝(mu) 的長蘆大清河鹽場土地整治項目。項目實施單位結合實際,創新使用暗管排鹽排堿技術,最終實現新增耕地麵3360.7725畝(mu) ,新增耕地率達83.23%。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港經濟開發區分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項目通過實施回填客土、增施有機肥、暗管排鹽排堿技術等措施,特別是暗管排鹽排堿技術的使用,快速有效地緩解了土壤鹽堿化的問題。
通過研究積累,在濱海鹽堿地實施暗管排鹽排堿技術後,土地墾殖率、綠色植被覆蓋率均有提高,客觀上也調節了農(nong) 田小氣候,提升了農(nong) 田生態係統的結構、層次和穩定性。2021年,當地百姓順利種上當季水稻。經測算,經過改良後水稻第一年畝(mu) 均產(chan) 量約為(wei) 200至250公斤。經過3至5年的種植,作物畝(mu) 均產(chan) 量預計提升到650公斤。
除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外,近年來,河北省國土整治中心還在滄州市海興(xing) 縣、黃驊市鹽堿地區,積極探索“土地整治+暗管排鹽排堿技術”模式示範及應用推廣。
截至2021年9月,滄州市海興(xing) 縣、黃驊市、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的鹽堿地區土壤脫鹽率達到60%以上,可滿足多種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既提升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又減少了河北省濱海地區排堿毛溝數量,新增耕地麵積率在3%以上。
堅持綠色發展 豐(feng) 富土地整治內(nei) 涵
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加速推進,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益凸顯,單一要素的土地整治模式已難以解決(jue) 發展出現的綜合問題。對此,張家口市蔚縣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土地綜合整治與(yu) 生態修複融合發展。
近年來,蔚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圍繞構建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複格局,著力抓好土地綜合整治,通過“田、溝、路、林、渠、村、礦、橋”各要素係統整治,探索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助推綠色發展。
為(wei) 有效解決(jue) 資金瓶頸難題,蔚縣積極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土地整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耕地保護和開發類、耕地提質改造類、生態建設工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五類工程,分類分步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實現綠化美化新突破。蔚縣堅持“質為(wei) 先、效為(wei) 重”,大力實施中幼林撫育、低產(chan) 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複。2020年,該縣投資3.9億(yi) 元實施生態建設項目,規劃生態林麵積3.04萬(wan) 畝(mu) 。截至今年9月底,項目共計栽植各類林木20餘(yu) 種,約2370餘(yu) 萬(wan) 株,大大提高了當地的森林覆蓋率。
打造靚麗(li) 河道新景觀。截至目前,蔚縣累計實施水係治理77.34公裏,疏浚河道40.25公裏;對灘塗進行治理,新增耕地麵積2萬(wan) 餘(yu) 畝(mu) ;拓寬河道,建設橋涵34處,砌築護坡44.24公裏。
塑造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新麵貌。2018年以來,蔚縣積極開展土地綜合整治,逐步完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新建水泥路150餘(yu) 公裏、砂石路230餘(yu) 公裏,投資1億(yi) 元進行農(nong) 田提質改造。與(yu) 此同時,在土地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蔚縣按照“一溝一體(ti) 係、一溝一主業(ye) 、一溝一特色”的溝域經濟發展策略,打造“油葵產(chan) 業(ye) 基地”“油菜籽產(chan) 業(ye) 基地”等多個(ge) 具有示範作用的產(chan) 業(ye) 基地。
通過生態建設、土地整治、耕地提質改造、環境綜合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一係列“組合拳”,截至今年9月底,蔚縣已完成新增耕地麵積3萬(wan) 餘(yu) 畝(mu) ,溝道兩(liang) 側(ce) 荒山荒坡綠化麵積3.75萬(wan) 餘(yu) 畝(mu) 。
荒山變成了青山,荒溝荒灘變成了優(you) 質良田,殘垣斷壁變成了美麗(li) 鄉(xiang) 村。河北省國土整治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逐步構建河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機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及模式,助推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