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南京師範大學27名研究生赴四川支教

發布時間:2022-12-06 10: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彝族新年前的最後一節課後,四川馬邊彝族自治縣第一初級中學七(18)班學生吉木曉曲和江蘇南京來的支教老師韓雪談起了自己的夢想:“我想考上好的高中、大學,要去南京看看老師的學校。我相信隻要比別人更努力,就一定能走出大山,實現夢想!”

  馬邊彝族自治縣和雷波縣地處大小涼山腹地,從(cong) 2004年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guan) 對馬邊等地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在江蘇省紀委監委積極協調下,按照“當地缺什麽(me) 師資、派什麽(me) 支援”的要求,南京師範大學從(cong) 10個(ge) 相關(guan) 學院的學生中選出27名研究生赴馬邊、雷波的8所中小學實習(xi) 支教,專(zhuan) 業(ye) 涵蓋語文、數學、英語、藝術、體(ti) 育、心理等學科。

  由於(yu) 當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支教老師承擔著同時教授多個(ge) 年級、多門課程的任務,教授學生總人數達4415名。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黃菊香說:“各誌願分隊利用自身學識,主動發起有教育性、創新性、特色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為(wei) 學生送健康、送關(guan) 懷、送藝術、送安全、送眼界。”

  在雷波縣,一些孩子到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在金沙初級中學,支教老師高敏成了很多學生的英語啟蒙老師。在彝族女孩取比合取眼裏,這個(ge) 高老師有些不一樣——她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經常在課堂上播放電影、歌曲,還會(hui) 講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識;她會(hui) 把課文改編成情景劇,讓孩子們(men) 自導自演,鼓勵大家大膽發言……在學習(xi) 中,取比合取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也更堅定了成為(wei) 一名老師的想法,“長大後我要成為(wei) 像高老師那樣的人,把更多的知識傳(chuan) 授給學生。”

  初到雷波縣汶水初級中學,一些少數民族學生的語文水平讓支教老師胡丹始料未及——他們(men) 漢字基礎薄弱,個(ge) 別學生甚至不會(hui) 寫(xie) 自己的名字。胡丹利用課餘(yu) 時間,從(cong) 拚音教起,一步一步教孩子們(men) 認字、寫(xie) 字、查字典。令她欣慰的是,孩子們(men) 學得很認真,課堂上舉(ju) 手發言也越來越積極。“他們(men) 還會(hui) 爭(zheng) 著當我的‘小助手’,帶著大家領讀複習(xi) 。”胡丹笑著說。雷波縣汶水初級中學七(3)班學生盧拉候,就曾當過胡丹的“小助手”。“我想通過學習(xi) 考上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長大成為(wei)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盧拉候說。

  不僅(jin) 教學生知識,支教老師們(men) 還通過問卷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形成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舉(ju) 辦心理健康活動周,科普心理知識、開展最美微笑征集等,並對部分學生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培養(yang) 他們(men) 積極樂(le) 觀的人生態度。在馬邊縣民建小學,針對少數學生學習(xi) 意願不強、學習(xi) 動力不足的問題,支教老師提出關(guan) 注“學困生”群體(ti) 的倡議,得到學校大力支持。他們(men) 利用課餘(yu) 時間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幫助孩子們(men) 實現“學校有趣、老師有愛、生活有光、學習(xi) 有勁”。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