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念活“致富經” 走好“強村路”
福建泉州安溪縣祥華鄉(xiang) 是一個(ge) 不沿海的山區鄉(xiang) 鎮,“地無三尺平,開門就見山”是這裏自然環境的寫(xie) 照。安溪著名的“鐵觀音”茶是這裏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當地農(nong) 民長期以來的經濟來源。
近年來,由於(yu) 茶葉種植政策和市場發生變化,“一葉獨秀”的局麵已不能適應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需求。怎樣將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祥華鄉(xiang) 因地製宜提出“做強茶業(ye) 、做大N業(ye) ”的思路,在對經濟作物和產(chan) 業(ye) 布局進行重新梳理和聚合之後,僅(jin) 僅(jin) 兩(liang) 年多時間便取得喜人成效。2022年上半年,祥華鄉(xiang) 主要經濟指標穩步提升,從(cong) 一個(ge) 偏遠鄉(xiang) 鎮步入安溪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第二方陣,成為(wei) 安溪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生力軍(jun) 。
山藥、紅米、蔬菜、蜂蜜、茶油、碳菇……這些產(chan) 自平均海拔800多米山區的經濟作物,是祥華鄉(xiang) 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優(you) 質農(nong) 副產(chan) 品。這些產(chan) 品並非來自一家一戶,而是由祥華鄉(xiang) 各村組建的“強村公司”或村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共同推出的地方特色品牌。
祥華鄉(xiang) 的東(dong) 坑村曾經是市級建檔立卡貧困村,村財收入單一。這個(ge) 村子該怎樣通過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祥華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認為(wei) ,應該依據不同村落自然稟賦,挖掘自身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在對東(dong) 坑村人員結構、地理位置、村內(nei) 資源、經濟實力等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後,決(jue) 定通過創建村級“強村公司”的方法,一方麵鼓勵農(nong) 民廣種山藥、紅米等適宜經濟作物,一方麵號召村民改變以往單打獨鬥、各自為(wei) 戰的耕作和經營方式,對“強村公司”給予影響力支持和扶持,多渠道增加公司的經營收入。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舉(ju) 措不僅(jin) 讓東(dong) 坑一改往日貧困局麵,還一躍成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村。祥華鄉(xiang) 通過創建“強村公司+村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創新基層發展的體(ti) 製機製,有效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如今,祥華鄉(xiang) 已經組建了4個(ge) 村級“強村公司”及多個(ge) 村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當地的高山蔬菜、蜂蜜、茶油、碳菇等特色產(chan) 品銷路穩定,村民從(cong) 中得到了真金白銀的持續增收。
作為(wei) 名茶“鐵觀音”的主產(chan) 地,安溪縣近年來致力推動“優(you) 質、精品、名牌”茶業(ye) 發展戰略,茶葉生產(chan) 健康發展,品質不斷提高,茶農(nong) 經濟收入獲得持續增長。
深秋,正值秋茶豐(feng) 收季節,東(dong) 坑村占地麵積500多畝(mu) 的“東(dong) 方美茶莊園”一片繁忙景象,腰挎茶簍的采茶女在鬱鬱蔥蔥的茶樹間往來穿梭,雙手飛快地采摘著嫩綠的茶尖。鄉(xiang) 裏的人介紹,東(dong) 方美茶莊園推出的茶旅融合項目很受遊客喜愛,茶園采摘、茶旅接待、茶歇休閑、茶道文化等吸引了泉州、廈門、福州等周邊城市的許多遊客前來,以往隻能遠觀的茶山如今成了遊客們(men) 露營休閑和體(ti) 驗茶文化的好去處。據了解,安溪縣現在已有22座各具特色的茶莊園,近年來縣裏打造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旅遊線路“海絲(si) 茶源·茶旅聖地”,每年都吸引120萬(wan) 人次以上的“鐵粉”到安溪遊玩,茶旅融合正在成為(wei) 當地茶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模式、主旋律。
祥華鄉(xiang) 依托好山好景好茶的資源優(you) 勢,在茶旅深度融合方麵也開始了行動。通過編製旅遊發展規劃,挖掘當地曆史故事,開辟傳(chuan) 統村落和鐵觀音茶體(ti) 驗等,打造了“茶之韻、古之風、山之秀、水之靈”四條旅遊路線。“我們(men) 希望把旅遊資源挖掘夠,文旅內(nei) 容和配套準備好,讓茶旅融合走得好一點、穩一點、遠一點。”祥華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培源介紹,近年來祥華鄉(xiang) 在“優(you) 質、精品、名牌”茶業(ye) 發展戰略引領下,茶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如今已有4家省級龍頭企業(ye) 、2家市級龍頭企業(ye) 、22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準用企業(ye) 、88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及20家家庭農(nong) 場和2500多戶種植大戶,茶葉生產(chan) 和加工規模都居全縣首位,成為(wei) 安溪縣農(nong) 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接下來,祥華鄉(xiang) 將重點打造具有當地特色和優(you) 勢的“一茶、兩(liang) 山、三村”,繼續帶領群眾(zhong) 念活“致富經”,走好“強村路”。(吳子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