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如何緩解公眾的心理焦慮? 專家:不必有“新冠恐慌”

發布時間:2022-12-09 21:38:00來源: 北京日報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公眾(zhong) 的心理壓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麵?因害怕感染而不敢出門、不想出門,怎麽(me) 應對?如何開展心理調適?8日,回龍觀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yu) 幹預中心主任楊甫德給出建議,不必有“新冠恐慌”。未知的結果是導致焦慮產(chan) 生的根本,獲取科學的知識和信息,有助於(yu) 減輕焦慮和恐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有些市民因居家生活產(chan) 生焦慮。還有人擔心“外出後到處都是病毒”,不敢走出家門,也不願開展社交活動。對此,楊甫德表示,絕大多數類似情緒、壓力可以通過自我調適得以緩解。

  “我們(men) 首先要明白,居家是一個(ge) 短期的、突發的應激事件,不太可能是長期的。”楊甫德說,在明確這一認知後,就要為(wei) 短期的居家做好設計和安排,注意規律作息、平衡飲食,保證一定量的身體(ti) 活動,提升身體(ti) 免疫力,並保持人際溝通。這一過程,是對注意力的再分配、再調整,有助於(yu) 調節自身情緒。

  “因害怕而一味地躲在家中不出門,實際上是一種回避。”楊甫德表示,從(cong) 心理調適的角度,我們(men) 需要對現實作出主動適應,科學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每個(ge) 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隻要外出時做好自我防護,就不會(hui) 輕易被病毒感染。

  如果確實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現壓力反應十分正常。楊甫德說,通常人們(men) 會(hui) 經曆警覺反應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和恢複成長期4個(ge) 階段。警覺反應期往往隻持續幾分鍾至幾個(ge) 小時,隨後便進入消極防禦期,少數人可能出現焦慮、失眠等壓抑的情緒反應。通常來說,通過自我調適能在72小時內(nei) 走出這一階段。隨後進入現實適應期,能夠安心居家,正常生活。最終在恢複成長期,將能更加理性地對待疫情防控。

  楊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調適情緒效果不佳,還可以通過特定渠道尋求幫助和支持。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有近40名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衛生健康工作者,“7×24”小時提供心理援助服務。近期,他們(men) 每天接聽100多通谘詢電話,平均每次通話時長在40至60分鍾。“如果通過這些方式依然不能緩解心理問題,甚至有加重的趨勢,就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接受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谘詢或心理治療”。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