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如何做好居家隔離(名醫講堂)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離。那麽(me) 居家隔離如何做好健康防護?鄰居感染後居家隔離,該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
新冠病毒經過幾代變異,目前的主要毒株為(wei) 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無症狀感染者占九成左右。無症狀感染者沒有症狀,僅(jin) 核酸或抗原檢測為(wei) 陽性。有症狀的感染者中大部分為(wei) 輕型,即肺部無改變,但有發燒、咳嗽、咽痛等流感樣症狀,一周左右即可自愈。無症狀和輕型感染者都可以居家隔離。
出現什麽(me) 症狀,需要警惕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呢?在有流行病學旅居史,或本地有新冠疫情的情況下,出現急性發熱(體(ti) 溫≥37.3攝氏度)、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或抗原自測。
居家隔離需要滿足以下兩(liang) 個(ge) 條件:首先是疾病特征:無症狀感染者,或65歲以下無糖尿病、腫瘤等基礎疾病且隻有發熱等不嚴(yan) 重症狀的確診病例。其次是家庭環境:家庭居住環境需滿足隔離條件,即陽性患者可以有單獨的臥室,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活動和用餐均應在隔離房間內(nei) ,其他人員不進入隔離房間。
家有陽性感染者,同住人的防護要做到以下幾點:與(yu) 陽性感染者分居兩(liang) 室,接觸時必須保持1米以上距離並戴好口罩;分時段使用衛生間等公共空間;使用抽水馬桶,蓋上馬桶蓋後再衝(chong) 廁;每日開窗通風兩(liang) 次,每次保持在30分鍾以上;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或酒精濃度不低於(yu) 60%的免洗消毒液清潔雙手;每天對家中物品進行一次表麵消毒;避免共用生活物品,如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不參加社會(hui) 麵核酸檢測,可以接受上門核酸采樣或進行抗原自測。
對於(yu) 樓房住戶,如果隔壁鄰居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注意手衛生,外出時科學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不串門。
有朋友問,樓上/樓下的鄰居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封閉下水道嗎?盡管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出現了通過下水道的氣溶膠傳(chuan) 播事件,疫情發生以來也偶有報道,但截至目前,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下水道傳(chuan) 播。因此,下水道可正常使用。
中央空調是寫(xie) 字樓和一些住宅區的標準配置,如果同一棟樓內(nei) 出現新冠陽性,要請專(zhuan) 業(ye) 部門在空調出風口處做好環境采樣監測,若監測結果無異樣,中央空調可正常使用。
輕型患者居家隔離時要充分休息,保證營養(yang) 攝入,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吃藥。輕型患者可以準備一些解熱鎮痛藥、止咳藥、中藥等。抗生素僅(jin) 對細菌類感染有效,對新冠病毒無效,反而會(hui) 引起抗藥性,不建議使用。提倡居家隔離期間堅持戴口罩,並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六、第七天連續進行2次核酸檢測,Ct值≥35即可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要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
也有人擔心“長新冠”即新冠後遺症的問題。但目前圍繞新冠後遺症的研究大多基於(yu) 問卷調查的方式,暫無科學證據表明新冠會(hui) 產(chan) 生後遺症。最後,還要再強調,保護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疫苗,無疫苗接種禁忌症的人群,應接盡接。
(作者為(wei)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nei) 科主任、中華醫學會(hui) 感染病學分會(hui) 主任委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6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