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米視角”更多彩 江蘇全方位建設城市兒童友好空間
兒(er) 童是城市的未來,打造“1米高度”也能平視的世界,是城市以人為(wei) 本、關(guan) 愛兒(er) 童的重要體(ti) 現。近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國務院婦兒(er) 工委辦公室聯合印發《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下稱《導則》),提出要以公益普惠為(wei) 原則,推進“1米高度”的兒(er) 童視角設計,按齡、按需推進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讓廣大兒(er) 童公平享有安全、便捷、舒適、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間、設施、環境和服務。
江蘇的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是什麽(me) 樣的?《導則》將給江蘇省進一步建設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帶來哪些影響?
“1米高度”,打開兒(er) 童視角
12月9日下午放學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鄴城路小學一年級學生劉昱均背著書(shu) 包,沿著校園連接社區的百米兒(er) 童友好童趣路蹦蹦跳跳著回家。“這是孩子放學回家的必經路,以前就是普通柏油路,現在這條路色彩豐(feng) 富、生動有趣,小朋友邊玩邊學邊回家,童年更歡樂(le) 了。家長還可以在休息座椅區等待孩子放學。”劉昱均的媽媽萬(wan) 梅對記者說。
去年12月,江蘇省印發《江蘇省兒(er) 童發展規劃(2021-2025年)》,首次提出建設普惠型的兒(er) 童福利體(ti) 係和全域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日前又印發《關(guan) 於(yu) 有序推進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的通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揚州等多地將創建“兒(er) 童友好城市”列入城市發展規劃。
在南京的城市、街區、社區,兒(er) 童友好的理念處處可見。南京市將“強化兒(er) 童友好城市發展”列為(wei) 一項重要任務貫穿整個(ge) “十四五”時期建設,高位謀劃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小西湖街區外牆裝飾“甲殼蟲”“金龜子”等童趣滿滿的立體(ti) 雕塑,給予在街區中嬉戲的孩子們(men) 以想象空間;浦口區橋林街道百合社區精心打造一米菜園,孩子們(men) 在這裏觀察蔬菜生長,體(ti) 驗勞動。“從(cong) 本世紀初參與(yu) 聯合國兒(er) 基會(hui) 的兒(er) 童友好社區項目,到啟動首批兒(er) 童友好空間改造項目,再到確定首批21個(ge) 兒(er) 童友好社區,南京通過切實改造兒(er) 童身邊的空間,促進廣大兒(er) 童身心健康成長。”南京市婦聯黨(dang) 組成員、市政府婦兒(er) 工委辦公室主任王玉梅說。
蘇州市政府婦兒(er) 工委副主任、市婦聯主席王燕紅介紹,蘇州自去年起全麵啟動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先後編製發布了社區、學校、醫院、出行係統和場館5大兒(er) 童友好領域的建設指引以及《兒(er) 童友好出行交通設施設置指南》。作為(wei) 2022年蘇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今年蘇州對25個(ge) 社區、6個(ge) 口袋公園、1個(ge) 街區和1個(ge) 公共場館完成適兒(er) 化改造工作,並完成了對蘇州市婦女兒(er) 童活動中心及全市89所中小學周邊交通建設的適兒(er) 化改造。
俯下身去,傾(qing) 聽兒(er) 童聲音
《導則》提出,以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項目為(wei) 契機,搭建兒(er) 童參與(yu) 的工作平台。在王玉梅看來,南京在推進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兒(er) 童參與(yu) 作用,讓城市“小主人”在城市建設中更有發言權。
今年10月,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新亭社區“兒(er) 童議事會(hui) ”上,“兒(er) 童議事會(hui) ”成員李宣和他的小夥(huo) 伴們(men) 提交了《兒(er) 童友好圖書(shu) 館和心理谘詢室改造提案》,針對社區圖書(shu) 館和心理谘詢室的布置較空、不夠溫馨、擠占空間等問題,成員們(men) 建議將心理谘詢室刷成粉色、在圖書(shu) 館增設樂(le) 高牆等。充分考慮孩子們(men) 建議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後,社區決(jue) 定采納。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一個(ge) “孩子們(men) 眼中的”圖書(shu) 室和心理谘詢室就翻新完成。
截至目前,南京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建立30餘(yu) 個(ge) 兒(er) 童議事會(hui) ,2100多名兒(er) 童圍繞兒(er) 童事務、社區治理、城市建設開展議事活動。在南京市首屆“小小民生觀察員”社會(hui) 實踐活動上,1600多名兒(er) 童提出1200餘(yu) 份建議案,目前已有江寧東(dong) 山社區自然花園、玄武區農(nong) 貿市場兒(er) 童自習(xi) 室、南京彩色斑馬線等三項議案實現落地。
“‘兒(er) 童友好’要以兒(er) 童的視角,傾(qing) 聽兒(er) 童的聲音,並非按大人的喜好和理解隨意詮釋。有‘兒(er) 童參與(yu) ’的兒(er) 童友好城市,才是真正的兒(er) 童友好城市。”省規劃設計集團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趙毅認為(wei) ,兒(er) 童議事會(hui) 是實現兒(er) 童參與(yu) 的最佳方式之一,比如揚州的“規劃為(wei) 兒(er) ·童話城事”兒(er) 童議事會(hui) 活動,圍繞兒(er) 童友好公園、兒(er) 童友好圖書(shu) 館和兒(er) 童友好社區建設,主辦單位麵向全市18歲以下兒(er) 童(家庭)發布需求建議征集令;《昆山中華園創建省級宜居示範街區》通過“我的家園我設計”進校園活動,把握孩子們(men) 對宜居生活的需求和預期,從(cong) 中提取要點融入具體(ti) 設計。“這些活動充分表達了兒(er) 童友好、兒(er) 童優(you) 先的心聲和期待。”
融入真情,共築兒(er) 童未來
走進連雲(yun) 港市婦幼保健院,一個(ge) “你心目中的兒(er) 童醫院”闖入眼簾:兒(er) 童診區的熱水飲水機周邊被安裝上護欄,所有牆角、桌角都設置護角,診室的牆壁均是軟包,診室的門均有防夾手設施,衛生間設置專(zhuan) 門的兒(er) 童坐便器、洗手池、安全扶手等。同時,醫院還成立全省首家市級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和實訓基地,為(wei) 3歲以下嬰幼兒(er) 家庭提供育兒(er) 支持,讓兒(er) 童友好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ge) 細節當中。
趙毅說,《導則》為(wei) 兒(er) 童友好江蘇實踐提供了國家指引。城市兒(er) 童友好空間的建設可以在城市、街區、社區三個(ge) 層級統籌推進,重點關(guan) 注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空間、公園綠地的適兒(er) 化改造和校外活動場所、遊憩設施建設。“結合地方曆史文化資源、城市空間特色,因地製宜開展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實踐,為(wei) 兒(er) 童友好空間建設貢獻江蘇力量,並形成帶頭示範效應供其他地區參考。”
《導則》為(wei) 兒(er) 童友好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省住建廳設計處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住建廳將指導各地加強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根據相關(guan) 標準規範要求,推進社區活動場地、幼兒(er) 園、托兒(er) 所等兒(er) 童相關(guan) 設施建設,為(wei) 兒(er) 童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同時,組織各地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範城市,推進適兒(er) 化設施建設,打造全齡友好的無障礙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