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監測網絡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記者近日從(cong)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安徽省近年來拓展覆蓋城市、城鎮、鄉(xiang) 村、工業(ye) 園區四位一體(ti) 的監測廣度和深度,基本建成覆蓋大氣、水、土壤、噪聲、生態、輻射等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
水環境監測方麵,安徽省以科學評價(jia) 水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聚焦大江大河保護,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共設置地表水國省控斷麵533個(ge) ,實現全省三大流域(長江、淮河、新安江)和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監測全覆蓋。飲用水安全監測上,所有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建設自動監測站共有155個(ge) 。
大氣和聲環境監測方麵,聚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預警預報,確定國控空氣監測點位77個(ge) 、省控128個(ge) ,實現每個(ge) 縣(市、區)至少兩(liang) 個(ge) 空氣站的常規監測全覆蓋。省生態環境廳在16個(ge) 地級市均開展了揮發性有機物和細顆粒物監測,並建設組分自動站,實現組分監測全覆蓋;對全省32個(ge) 涉揮發性有機物省級以上開發區和38家化工園區部署開展專(zhuan) 項監測;布設了400餘(yu) 個(ge) 地方鄉(xiang) 鎮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在16個(ge) 地級市按照聲環境功能區設置監測點位153個(ge) 。
土壤監測方麵,堅持守底線、防風險、保安全,緊盯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確定國家土壤環境質量基礎點位和背景點位共804個(ge) ,省級風險監控點位413個(ge) ,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102個(ge) ,每年組織開展例行監測;組織960家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定期開展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動態掌握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狀況。
輻射環境監測方麵,關(guan) 注輻射環境質量,監控重點輻射源,全省設置17個(ge)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59個(ge) 水體(ti) 放射性指標監測點、59個(ge) 陸地輻射監測點、16個(ge) 土壤放射性指標監測點和16個(ge) 電磁環境監測點,同時對重要核技術利用企業(ye) 、伴生放射性礦企業(ye) 、大型電磁輻射設施等重點輻射源進行監測,確保輻射源和輻射環境安全。
汙染源監測方麵,省生態環境廳持續加強對重點排汙單位和入河排汙口監管,推動全省1萬(wan) 餘(yu) 家排汙許可發證企業(ye) 依法開展自行監測,推進2750家重點排汙單位安裝、聯網自動監控設備,建設非現場監管執法體(ti) 係;組織對已核發排汙許可證的企業(ye) 及入河排汙口、涉重金屬行業(ye) 企業(ye) 相關(guan) 堆場、尾礦庫等開展執法監測;疫情期間,積極組織全省大型醫院及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開展自行監測。
生態質量監測方麵,目前主要以濕地和森林兩(liang) 類生態係統為(wei) 重點,選取巢湖湖區和黃山風景區,對陸地植物群落、湖泊生物群落、環境要素和景觀格局開展常態化監測,動態掌握生態質量變化情況。每年組織對15個(ge)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環境質量開展監測和評價(jia) ,采用自然生態指標和環境狀況指標,綜合計算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及年際變化,推動地方政府加強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維護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記者 夏勝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