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曲花鼓“雲”中來(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發布時間:2022-12-20 09:2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一周3場線上直播,場均觀看人數達60萬(wan) 人次以上……湖南省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借力網絡平台,精心打造直播舞台、創排選段“串燒”,讓曆史悠久的花鼓戲傳(chuan) 入千家萬(wan) 戶、走進現代生活。

  “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雙雙進茶園……”

  晚上7點半,湖南省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線上直播開場。一邊演唱花鼓戲經典劇目《扯蘿卜菜》選段《采茶調》,一邊表演“打杯子”。演員賣力,觀眾(zhong) 過癮,直播間內(nei) 留言點讚不斷,很是熱鬧。

  為(wei) 破解保護傳(chuan) 承難題,今年9月,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入駐短視頻直播平台,每周開展3場線上直播演出,場均觀看人數達60萬(wan) 人次以上。

  “我們(men) 用好線上平台,堅持守正創新,讓花鼓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煥發新生機。”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主任王勇說。

  傳(chuan) 統劇團進駐直播間,匯聚更多人氣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為(wei) 了掌握“打杯子”技藝,演員們(men) 一練就是一整天,手臂、手腕常常酸痛不已,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住。

  “光是讓杯子穩穩立在手指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名95後演員告訴記者,“隻有通過長時間練習(xi) ,才能在觀眾(zhong) 麵前毫不費力地展現出來。”

  在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這樣功底紮實、身懷絕技的演員不在少數。

  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前身是長沙市花鼓戲劇團,組建於(yu) 上世紀50年代。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優(you) 秀演員接力,創作編排《劉海砍樵》《梁祝》等經典劇目,豐(feng) 富著人民的精神生活。

  隨著文化市場多元化,花鼓戲麵臨(lin) 著觀眾(zhong) 老齡化、市場萎縮等問題。“以前,村裏有大小喜事,主家都會(hui) 出錢請戲。後來,戲曲市場萎縮,劇團也出現經濟困難,一些人選擇了離職。”王勇回憶。

  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傳(chuan) 承花鼓戲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2021年,長沙市委市政府將該中心轉為(wei) 全額撥款事業(ye) 單位,支持創作演出。收入待遇有保障,優(you) 秀演員留了下來,把更多精力放在精品劇目創排和文化惠民演出上。

  經過積累沉澱,該中心的演出團隊達到80多人,其中有2名國家一級演員、30多名中高級職稱演員,能夠演出70個(ge) 精品劇目。一年下來,團隊完成了160場“文化進萬(wan) 家”惠民演出。

  然而,觀眾(zhong) 日漸流失的現象,卻沒有發生太大改變。“現場觀眾(zhong) 以老年人居多。碰上天氣不好,台上演員有可能比台下觀眾(zhong) 還多。”王勇憂心忡忡。

  近年來,短視頻直播平台興(xing) 起,王勇由此受到啟發:觀眾(zhong) 在哪裏,舞台就要搭在哪裏,可以通過短視頻直播平台,讓更多人感受花鼓戲的魅力。

  經過大半年籌備,該中心在短視頻直播平台注冊(ce) 官方賬號“長沙花鼓戲”,直播的頻率為(wei) 每周3次,采取完整劇目與(yu) 經典選段穿插的形式開展。

  首場直播正式開演,《書(shu) 房調叔》和《五更勸夫》等完整劇目輪番登場,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zhong) 。數據顯示,這場直播的觀看人數達到350.5萬(wan) 人次,實時在線最高人數達到了33萬(wan) 。

  適應平台特點,創新表演方式

  直播間搭建的大舞台首次使用後,6名演員相繼登台,獻上一出《王金龍探監》。演員們(men) 舉(ju) 手投足間感情充沛,將人物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唱得非常到位,很感動”“演得太好了”……觀眾(zhong) 在直播間裏留言。

  “戲劇藝術要想打動人心,人物角色就必須立起來。唱好還要演好,離不開許多身段動作。”演員丁城歡說。

  中心二樓有一個(ge) 不到400平方米的大排練廳,王勇將這裏改造成直播間,搭建了35平方米的小舞台和25平方米的主播台。為(wei) 了讓觀眾(zhong) 有更好觀看體(ti) 驗,後來又做了一個(ge) 既符合豎屏觀看習(xi) 慣、又滿足演出需求的大舞台。如今的直播間裏,一大一小2個(ge) 舞台共同組成“L”形。

  “主播台和小舞台用來演小節目、唱選段‘串燒’,大舞台用於(yu) 表演場麵大、人數多的完整劇目,排練廳的空間實現了高效利用。”丁城歡說。

  盡管如此,跟大劇場比起來,直播間舞台仍屬“袖珍”,演員們(men) 不得不調整動作幅度。舞台空間“濃縮”的同時,高清鏡頭卻放大了演員在台上的一舉(ju) 一動。

  “成千上萬(wan) 的觀眾(zhong) 盯著屏幕,我們(men) 的唱腔吐字、麵部表情,容不得半點虛。這也倒逼著我們(men) 不斷揣摩角色,反複練習(xi) 唱功。”丁城歡說。

  直播,還考驗著演員們(men) 的綜合素質。“過去隻需要唱好戲,現在我們(men) 還需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hui) 和觀眾(zhong) 互動。”演員賀玲說,在單位的鼓勵下,演員們(men) 會(hui) 輪流上場主持。

  “台前幕後都在適應直播這一新的演出方式,大家不斷總結提煉,解決(jue) 好各種狀況,絕不能辜負觀眾(zhong) 的信任和支持。”王勇說,截至12月13日,該中心已直播29場,粉絲(si) 量漲至10.1萬(wan) 人,其中五成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

  挖掘經典劇目,培育年輕觀眾(zhong)

  直播“串燒”環節裏,伴著歡快的節奏,該中心國家一級演員胡建忠搭檔同事戴哪吒,唱起《打銅鑼》裏的經典選段。這喚起不少網友的回憶:“《打銅鑼》太經典了,百看不厭,今後有舞台版嗎?”“《打銅鑼》好聽好看,我一個(ge) 00後都看得津津有味!”

  該中心的直播間管理員發現,觀眾(zhong) 對《打銅鑼》的呼聲很高,首播結束後,她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演出團隊,大家決(jue) 定滿足觀眾(zhong) 需求,優(you) 先上演《打銅鑼》。

  “收割季節,穀粒如金,各家各戶,雞鴨小心……”當這句戲迷們(men) 耳熟能詳的台詞從(cong) 男主角蔡九口中說出來,演出正式開始。戴哪吒扮演的蔡九幽默風趣,而胡建忠扮演的林十娘潑辣能幹。通過一段段令人捧腹的唱詞對話,兩(liang) 個(ge) 真實生動的農(nong) 民形象躍然眼前。

  經典一出,人氣大漲, 留言刷屏:“小時候,爺爺經常給我唱,好像又回到童年時光”“小時候看不懂、不愛看,現在看得停不下來”……

  “越是經典,越不過時。”王勇注意到,雖然這場戲隻有一個(ge) 場景、兩(liang) 個(ge) 人物,但半小時演出時間裏,在線觀看人數卻一直保持穩定。

  在文化和旅遊部組織開展的“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中,該中心與(yu) 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聯合創排的長沙花鼓戲順利入選為(wei) 扶持劇目。

  “花鼓戲擁有幽默的喜劇風格、優(you) 美的曲調旋律、濃鬱的生活氣息。在保護傳(chuan) 承過程中,這些藝術特點必須得到提煉,並根據現代人的審美加以改造,讓劇目更加精美耐看。”胡建忠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