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春生冬至時(細說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冬至:春生冬至時(細說二十四節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送走了大雪節氣,12月22日5時48分將迎來冬至。我國各地進入“數九天氣”,標誌著寒冬的到來。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ya) 歲,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也就是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冬至,十一月中來。終藏之氣至源此而極也。”冬至當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這天之後,白晝逐漸變長,陽氣初生。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ti) ;二候麋角解,麋,即麋鹿,雄麋鹿有長長的角,每年冬至前後會(hui) 自然脫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會(hui) 長出新角;三候水泉動,冬至時節,陽氣初生,此時地下的水和山中的泉水並沒有結冰,仍然在悄悄地流動,並且是溫熱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會(hui) 進入一個(ge) 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進九”。氣象資料也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驟降。
在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xi) 俗,因為(wei) 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chuan) 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而在南方,則盛行吃湯圓,冬至湯圓又稱擂圓,取團團圓圓之意,與(yu) 平時吃的湯圓相比,冬至湯圓除了經典的甜圓,還有鹹圓,即在糯米團裏包進豬肉、豆腐幹、冬筍、香菇等餡料。
冬至節,春之先聲也。讓我們(men) 在天寒地凍的冬至時節裏,遙望春天,期待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