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柘城:端穩就業“飯碗” 脫貧群眾日子甜
時值仲冬,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慈聖鎮陳陽村的三櫻匯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隻聽見機器轟鳴,工人們(men) 分工協作,洗辣椒、分揀辣椒、拌辣椒、裝辣椒等整個(ge) 流水線忙得熱火朝天。
正在進行灌裝工作的脫貧戶郝秀英說:“以前靠天吃飯,現在在廠裏一個(ge) 月掙三千塊,離家近還能顧著家裏老小,一年下來比外出打工強。”
“我們(men) 主要做本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三櫻椒’的深加工,年加工幹辣椒係列產(chan) 品5000餘(yu) 噸。現在廠裏有工人53名,大部分是周邊村莊的脫貧戶。”三櫻匯食品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享有“中原金糧倉(cang) ”“中國辣椒之都”之美譽的柘城縣,是全國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樞紐。柘城縣支持產(chan) 業(ye) 全鏈條開發,大力發展一批特色優(you) 勢富民產(chan) 業(ye) 。此外,該縣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資金補貼項目,引導脫貧戶、監測戶等低收入群體(ti) 調整種養(yang) 結構,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穩定增加收入。
“全縣辣椒種植麵積40萬(wan) 畝(mu) ,年產(chan) 幹椒12萬(wan) 噸,年交易量突破70萬(wan) 噸、交易額100億(yi) 元。全縣有20萬(wan) 人聚集在辣椒產(chan) 業(ye) 鏈上,帶動3.6萬(wan) 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25萬(wan) 人走向致富路。”柘城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在柘城縣張橋鎮張橋村脫貧戶張華敏的鴿舍裏,成群的鴿子來回跳躍、爭(zheng) 相吃食。
今年54歲的張華敏因身體(ti) 殘疾加上缺乏技術,早些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最近幾年,在各項政策的幫扶下,張華敏家裏發展種鴿養(yang) 殖,同時還兼顧在村裏的公益性崗位“上班”。
“今年賣了有200多對白鴿,收入1萬(wan) 多元。每個(ge) 月還能在公益性崗位上掙400元,再加上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低保補貼,一年收入也不少嘞!”張華敏一邊給鴿子添食加水,一邊喜滋滋地算著賬。
按照“按需設崗、以崗定員、崗需互選、人崗匹配”原則,今年,柘城縣財政投入4300多萬(wan) 元,開發公益性崗位11966個(ge) ,此外,柘城縣建立了縣、鄉(xiang) 、村三級就業(ye) 增收服務體(ti) 係,在全縣22個(ge) 鄉(xiang) 鎮設立監控點,對脫貧人口外出務工、返鄉(xiang) 意願等情況進行全麵摸排,實現人員底數清、就業(ye) 培訓意願清、就業(ye) 狀態清。
今年47歲的鄧金玲是商丘市第一高級技工學校2021級學員,當時學習(xi) 的是月嫂課程,如今已在當地穩定就業(ye) ,月收入8500元。見到鄧金玲時,她正在業(ye) 主家廚房忙著做飯,一會(hui) 兒(er) 工夫一道牛腩雞蛋湯便燒製完成。
“像我這年齡出去打工,也不好找工作,現在家門口有了這份工作很滿意,也很珍惜,感謝政府提供的免費培訓平台,還給聯係就業(ye) 。”鄧金玲談起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柘城縣把穩定就業(ye) 放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就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積極開展職業(ye) 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職業(ye) 技能水平,加快培養(yang) 全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今年以來,全縣“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培訓人次累計31333人次,脫貧勞動力持證完成5838人,新增技能人才累計1451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累計6382人。
今年以來,柘城縣把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作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打好穩崗“組合拳”, 織密就業(ye) “幫扶網”,幫扶脫貧群眾(zhong) 實現穩崗就業(ye) 。截至目前,全縣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現穩崗務工47920人,其中省外務工16921人,省內(nei) 縣外務工4152人、縣內(nei) 務工26847人,築牢了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的“基本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