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中醫藥發展賦能健康中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2-12-23 09:08:00來源: 科技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並強調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這更加突出了中醫藥事業(ye) 發展對建設健康中國的意義(yi) ,以及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為(wei) 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高校要為(wei)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中醫藥專(zhuan) 門人才貢獻力量。

  作為(wei) 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黨(dang) 和國家對中醫藥高等教育和中醫藥事業(ye) 的高度關(guan) 心與(yu) 支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高等教育和中醫藥事業(ye) 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新時代新使命,我們(men)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以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賦能健康中國建設。

  一是要以人才引領發展,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支撐。要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充分把握大學在中醫藥科技創新中的長處,發揮高端人才匯聚地和培養(yang) 地這一優(you) 勢,努力培育一批心懷“國之大者”的中醫藥領域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將中醫藥優(you) 秀人才匯聚到健康中國建設事業(ye) 中。

  二是要以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始終堅持“四個(ge) 麵向”,以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瞄準事關(guan) 我國健康體(ti) 係安全的重大問題,深化中醫原創理論、中藥作用機理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等診療規律與(yu) 臨(lin) 床研究,加強中醫藥臨(lin) 床療效評價(jia) 研究;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與(yu) 國家、區域發展需要相結合,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主動擔當時代賦予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三是要推進深度融合交叉,確保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效能提升。要深化開放辦學、開放創新、開放共贏,推動產(chan) 學研教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傳(chuan) 承創新發展聯合體(ti) 和共同體(ti) ,打造更多產(chan) 學研教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深入推動高校與(yu) 政府、高校與(yu) 科研院所、高校與(yu) 企業(ye) 等融通創新、交叉協同,促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以人才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效能提升,帶動形成世界一流的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高地。

  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中,我們(men) 唯有矢誌不渝、篤行不怠,方能創造無愧於(yu) 黨(dang) 、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時代的中醫藥事業(ye) 發展新業(ye) 績;唯有踔厲奮發、勇毅奮進,才能成就中醫藥事業(ye) 發展的新輝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