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啟東通興鎮村:有事好商量 議出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3-01-03 11:32: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健身廣場籌建、道路出行難題、村容村貌整治……今年以來,這些曾讓村民牽腸掛肚而又看似無解的民生問題,在江蘇啟東(dong) 呂四港鎮通興(xing) 鎮村以一場場村民協商座談會(hui) 的形式迎刃而解。

  “這些看似小事,實際是事關(guan) 老百姓生活的大事。我們(men) 通過‘有事好商量’這個(ge) 平台,探索基層民主協商新路徑,努力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中展現更大作為(wei) ,以實際行動惠及老百姓。”啟東(dong) 呂四港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啟東(dong) 市政協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張雨華告訴記者。

  像城裏人一樣健身休閑

  “健身廣場推進到哪一步了?”

  “原計劃在12月內(nei) 開工,預計春節前能完成,但目前因疫情影響,將推遲到元旦後開工。”

  近日,剛從(cong) 城裏回來的孫建平一大早就來到村部詢問健身廣場修建進展。

  孫建平原來是通興(xing) 鎮村村民,長期在外工作的他在一次回鄉(xiang) 經曆中發現,村民農(nong) 閑時要不打牌,要不窩在家裏,村裏原有的3個(ge) 健身場所因為(wei) 麵積小、器械少或老舊,實際使用率並不高。“希望村裏能增加配套,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能和城裏人一樣享有鍛煉、娛樂(le) 的場地。”這次返鄉(xiang) ,孫建平聯合村民向村裏提出了新建健身廣場的訴求。

  這樣的訴求,在過去也多次有村民提出。通興(xing) 鎮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沈瑜介紹,全村有人口近6000人,村域麵積9平方公裏,僅(jin) 有3個(ge) 健身場所,難以滿足需求。

  “有的村民希望新廣場離自家近點,這樣方便;有的村民則希望離自家遠點,以免噪聲汙染。經過測算,廣場建成需要資金8萬(wan) 元,而村裏預算隻有4萬(wan) 多。”沈瑜介紹,新建健身廣場因涉及用地、資金來源等多個(ge) 問題而一再擱置。“這次借著市裏推出‘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機製的機會(hui) ,村‘兩(liang) 委’隨即邀請鎮社會(hui) 事業(ye) 局、政協委員、黨(dang) 員代表、村民代表、村幹部等各方共同商討如何在不占用基本農(nong) 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村集體(ti) 廢棄、閑置土地修建健身小廣場以及如何通過捐贈、集資解決(jue) 資金缺口問題。

  有事齊商量,問題不出村。經過多輪協商、調研,健身廣場最終選址村集體(ti) 廢溝塘,既不占用基本農(nong) 田,又能改善廢舊溝塘髒亂(luan) 差的環境麵貌;資金缺口也由村裏在外能人捐贈得以補齊。沈瑜表示,廣場建成後將為(wei) 本村居民提供一個(ge) 集健身、娛樂(le) 、休閑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場所,切實提升當地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心路”成了村民的安心路

  “路的問題解決(jue) 了,村民出行方便了,這不僅(jin) 是一條民心路,也是一條安心路,多虧(kui) 了‘有事好商量’這個(ge) 平台。”提起眼前這條不足百米的新建水泥路,村民吳善昌頗為(wei) 感慨。

  今年年初,村裏新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村民進出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繞行極度不方便,大家都盼望著能修一條直通服務中心的路。”然而修路計劃卻因涉及占用農(nong) 田以及不具備道路安全要求數度“擱淺”。“村民出行難題不是哪一個(ge) 人說了算,需要大家來協商。”沈瑜說。

  沈瑜介紹,今年3月5日,村委召集村民代表、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黨(dang) 員代表、村幹部,連同鎮建設局、天江公路施工單位負責人在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台召開專(zhuan) 門座談會(hui) ,大家暢所欲言,對修路的選址以及利弊進行慎重分析。經過多番討論、實地勘探,認定原方案存在安全隱患,考慮重新選址,計劃從(cong) 黨(dang) 群服務中心向南70米修建一條5米寬水泥路,連接安置區中心路。

  按照新方案,新路需征用村民陸維興(xing) 家的一塊農(nong) 田。“地被一分為(wei) 二,不利於(yu) 耕種,也不利於(yu) 今後大戶承包。” 陸維興(xing) 不願將地流轉出來修路,而是希望村裏能出麵協調就近置換新地,繼續耕種。

  和村民協商置換土地並非易事,修路計劃再度“擱淺”。沈瑜介紹,村裏符合置換條件的農(nong) 戶大多數並不願意置換,為(wei) 此,村委組織專(zhuan) 人負責,認真查閱有關(guan) 土地置換、流轉、征用的政策法規,連續數天走訪當事人,積極協調,最終使得這一問題圓滿解決(jue) 。僅(jin) 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後,新路建成,村民出行問題如願解決(jue) ,這條路也被村民親(qin) 切地稱為(wei) “民心路”。

  “三棚”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村民在房前屋後私搭亂(luan) 建雞鴨棚、羊棚、狗棚,村莊人居環境髒亂(luan) 差。長期以來,這個(ge) 困擾廣大農(nong) 村地區的“三棚”問題,在通興(xing) 鎮村也找到了破解之道。

  “為(wei) 創建全市‘三星級’文明村,我們(men) 決(jue) 定在今年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貌。”沈瑜介紹,“三棚”整治被列為(wei) 今年村裏的重點工作之一。前期,村協商議事室組織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鄉(xiang) 賢、黨(dang) 員幹部、村民代表等實地走訪,查詢相關(guan) 政策,聽取群眾(zhong) 意見。2月20日,一場圍繞“三棚”整治的協商議事座談會(hui) 在通興(xing) 鎮村如期召開,大家圍繞如何拆除、如何整改、如何補償(chang) 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協商是手段,成效才是關(guan) 鍵。村幹部在排查中發現,“三棚”整治涉及農(nong) 戶五六百戶,其中44戶問題尤為(wei) 突出,推進存在困難。養(yang) 慣了家禽、牲畜的村民起初並不理解,也不配合。村民王勇兵家就有多達十個(ge) 雞鴨棚和羊棚,還有狗棚,不僅(jin) 自家居住環境髒亂(luan) 差,鄰居也多有怨言。

  一起出點子,有事大家議。“此次整治,我們(men) 不搞‘一刀切’:不符合要求的,按要求整改;自願不養(yang) 的,通過貨幣補償(chang) 予以拆除;希望繼續養(yang) 殖的,集體(ti) 定製統一標準籠舍免費提供給農(nong) 戶。”沈瑜說,經過多輪協商達成的共識,也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認可。

  “截至目前,該村‘三棚’已整治大半,村民對此也積極配合。” 張雨華表示,通過整治,村民對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開展大清潔、大整治的意識明顯增強,鄉(xiang) 村麵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通興(xing) 鎮村“有事好商量”取得的成果是啟東(dong) 市基層善治的一個(ge) 縮影。啟東(dong) 市政協主席邵茂華介紹,該市今年累計運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台開展協商議事1300多次,累計1萬(wan) 多人次參與(yu) ,其中各級政協委員參與(yu) 1500多人次,有效解決(jue) 基層各類問題近260個(ge) 。

  “我們(men) 堅持‘規範不繁瑣、簡便不簡單’,創新‘搭建平台、確定議題、明確主體(ti) 、商前調研、開展協商、報送成果、轉化落實、評估質效’工作閉環機製,確保‘協’出共識、‘商’出成效。” 邵茂華介紹,在全市範圍內(nei) 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就能得到解決(ju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