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除夕火車票7日開售!出行前需要注意這些

發布時間:2023-01-06 15: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5日電 (中新財經 葛成)2023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按照火車票提前15天發售的安排,7日,2023年除夕(1月21日)的火車票將正式開售。搶票前,這些新變化你要注意!

  除夕火車票7日開售

  2023年春運從(cong) 1月7日開始,2月15日結束,為(wei) 期共40天。

  按照火車票提前15天發售的安排,1月5日,旅客可以購買(mai) 1月19日(臘月二十八)的火車票,1月6日可以購買(mai) 1月20日(臘月二十九)的火車票,1月7日可以購買(mai) 1月21日(除夕)當日的火車票。

  據了解,為(wei) 充分滿足旅客出行需求,方便旅客回家購票,鐵路部門科學製定客車開行方案。其中,節前高峰日安排開行旅客列車6077對,節後高峰日安排開行旅客列車6107對,最大客座能力較疫情前的2019年春運增長11%

  此外,國鐵集團表示,為(wei) 滿足旅客多樣化需求,根據需要,將在部分運力緊張的高鐵通道增開夜間高峰線動車組列車,在京廣、杭深高鐵開行臥鋪動車組。

  同時,鐵路部門根據鐵路12306客票預售和候補數據,分析旅客出行規律,動態研判客流走勢,梯次安排運力投放,實現運能和需求的精準匹配。

  倡導旅客錯峰出行 加強重點處所通風消毒

  今年,春運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廣泛關(guan) 注。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you) 化,跨區域人員流動性將加速釋放,2023年綜合運輸春運疫情防控和運輸服務保障工作麵臨(lin) 新形勢。

  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廣大旅客和職工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春運的影響?

  對此,鐵路部門倡導旅客錯峰出行,減少人員聚集,強化車站客流組織,積極推廣無接觸式服務,引導旅客有序分散進站候車,保持安全距離。

  此外,鐵路部門將加強衛生間、洗手池、電梯扶手、座椅等重點處所通風消毒,保持站車良好環境;加強旅行健康宣傳(chuan) 提示,引導旅客全程佩戴口罩,強化自身健康防護;嚴(yan) 格規範做好鐵路春運一線職工健康防護,加強保潔、安檢、餐飲、業(ye) 務外包人員一體(ti) 化管理;強化路地聯防聯控,有序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購買(mai) 兒(er) 童優(you) 惠票與(yu) 學生優(you) 惠票有變化!

  新版《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於(yu)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關(guan) 兒(er) 童優(you) 惠票和學生優(you) 惠票的規定發生了變化。

  兒(er) 童優(you) 惠票方麵,全國鐵路對兒(er) 童優(you) 惠票實行車票實名製管理,並以年齡劃分優(you) 惠標準。隨同成年人旅客乘車的兒(er) 童,年滿6周歲且未滿14周歲的兒(er) 童購買(mai) 兒(er) 童優(you) 惠票,年滿14周歲的購買(mai) 全價(jia) 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費攜帶一名兒(er) 童乘車,兒(er) 童年齡按乘車日期計算未滿6周歲且不單獨占用席位,超過一名時,超過人數應當購買(mai) 兒(er) 童優(you) 惠票。

  學生優(you) 惠票方麵,鐵路部門一並取消學生優(you) 惠票僅(jin) 限寒暑假購買(mai) 的限製,學生旅客可在一學年內(nei) 任意時間購買(mai) 4次優(you) 惠票。擴大非高峰方向列車票價(jia) 打折優(you) 惠範圍和幅度,讓旅客獲得更多實惠。

  旅客出行體(ti) 驗還有這些改進!

  春運是人員流動規模最大、出行最為(wei) 集中的時期。有旅客出行時擔心“上不了車、轉不了站、吃不好飯”的問題。

  針對旅客上述擔憂,國鐵集團表示,鐵路部門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舉(ju) 措,有效提升旅客出行體(ti) 驗。具體(ti) 舉(ju) 措如下:

  1、進一步擴大電子客票應用範圍,在到站補票和列車補票業(ye) 務環節全麵實施補票電子化;完善12306消息通知機製,及時準確向已購票旅客推送列車停運和變更信息。

  2、將開展互聯網訂餐的車站由55個(ge) 增加到76個(ge) ,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動車組列車和長距離普速列車。

  3、安排站內(nei) 便捷中轉換乘服務的車站由80個(ge) 增至100個(ge) ,旅客換乘將更加便捷高效。

  4、在全國3200餘(yu) 組動車組列車上推行“鐵路暢行”掃碼服務,旅客通過掃描座椅扶手上的“鐵路暢行碼”,可順暢查詢列車正晚點、運行位置、接續車次、交通接駁等出行服務信息。

  這個(ge) 春節,你回家嗎?(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