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強”榜單看天津民企作為
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前舉(ju) 行的第十一屆天津市民營企業(ye) “健康成長工程”發布會(hui) 上,天津民企“銷售收入100強”“依法納稅100強”“科技創新100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100強”“促進就業(ye) 100強”“社會(hui) 責任(捐贈)100強”“誠信示範100家”榜單揭曉,天津民營企業(ye) 的發展狀況同時對外公布。
今年,“銷售收入100強”上榜門檻為(wei) 43.9億(yi) 元,較上年增加12.3億(yi) 元。上榜企業(ye) 共實現營業(ye) 收入14062.2億(yi) 元,較上年增加22.0 %。其中,43家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百億(yi) 元,比上年多10家,合計營業(ye) 收入10529.8億(yi) 元,占上榜企業(ye) 總營業(ye) 收入的74.9%。營業(ye) 收入超過50億(yi) 元的有88家,較上年增加20家。天津市新天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1382.7億(yi) 元位居“銷售收入100強”之首。從(cong) 產(chan) 業(ye) 和行業(ye) 分布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金屬製品業(ye) 已經形成規模經濟和龍頭引領特征,相關(guan)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如批發業(ye) 、倉(cang) 儲(chu) 物流等蓬勃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ye) 躋身榜單第三大行業(ye) 。
在“依法納稅100強”榜單中,上榜門檻為(wei) 1.4億(yi) 元,較上年上升55.6%,上榜企業(ye) 納稅總額達402.8億(yi) 元。從(cong) 行業(ye) 分布看,服務業(ye) 稅收貢獻大,上榜企業(ye) 數量、納稅總額和戶均稅額均超過製造業(ye) ,有8家企業(ye) 進入榜單前十名;製造業(ye) 稅收增長快,上榜企業(ye) 數量、納稅總額和戶均稅額較上年均呈現顯著上漲。
在“促進就業(ye) 100強”榜單中,上榜企業(ye) 全年新增就業(ye) 總數3.2萬(wan) 人。從(cong) 區域分布看,促進就業(ye) 龍頭企業(ye) 主要分布在濱海新區、靜海區和東(dong) 麗(li) 區。從(cong) 產(chan) 業(ye) 分布來看,信創企業(ye) 如字節跳動旗下的天津精準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京東(dong) 旗下的天津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騰訊旗下的騰訊雲(yun) 雀(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在津布局,帶來了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贏得未來。“科技創新100強”上榜企業(ye) 在2021年共新增自主研發有效發明專(zhuan) 利1104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100強”由65家工業(ye) 企業(ye) 和35家服務業(ye) 企業(ye) 構成。從(cong) 行業(ye) 分布看,工業(ye) 戰新65強主要集中於(yu)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以及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服務業(ye) 戰新35強集中於(yu) 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ye)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
實施製造業(ye) 立市戰略,是天津高質量發展方向。根據《第十一屆天津市民營企業(ye) “健康成長工程”研究報告》顯示,製造業(ye) 立市能動效應顯現,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速。一是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提質增效。新天鋼打造工業(ye) 互聯網運行中心,推進智慧工廠建設,今年以1382.7億(yi) 元的營業(ye) 收入躍居“銷售收入100強”第一名。榮程堅持綠色低碳高質協同發展,持續推動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值總量和比重的雙提升,在今年工業(ye) 戰新65強中位列首位。二是高質量發展促進新動能不斷湧現。在天津構建的“1+3+4”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民營企業(ye) 在信創產(chan) 業(ye) 鏈上,天地偉(wei) 業(ye) 、南大通用、安捷物聯等企業(ye) 深耕細分領域,在智能安防、數據庫、能源互聯網方麵各具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上,“科技創新100強”捷威動力發揮著產(chan) 業(ye) 龍頭作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企業(ye) 巴莫科技,以及光伏矽片領域龍頭企業(ye) TCL中環,是我市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強鏈企業(ye) ,均榮登多項榜單。(記者 韓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