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抓經濟 踔厲奮發開新局】促創新激活力 科技企業迎“甘露”
2022年11月初,我省稅務、發改、科技、工信、財政、統計、中小企業(ye) 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通知》,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you) 惠政策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完善聯動機製,奏響服務科技創新最強音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
省稅務局企業(ye) 所得稅處處長王東(dong) 亮表示,我們(men) 與(yu) 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等六個(ge) 政策落實重點環節單位主動溝通,從(cong) “信息共享、政策宣傳(chuan) 、精細服務、流程簡化、風險防控”等環節多管齊下、同頻共振,進一步加強了各部門間信息共享,並且以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高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等
“四類”企業(ye) 為(wei) 抓手,建立科技企業(ye) 數據庫,列明管理服務名單,定期上門問需,“點對點”精準服務。
在財政獎補機製一項,我省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對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按照認定後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費用總量及增量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首次通過認定的最高獎勵10萬(wan) 元,連續兩(liang) 次通過認定的最高獎勵20萬(wan) 元。對申報年度(2022年)通過稅務部門申報研發費用達到500萬(wan) 元以上的省級及以上企業(ye) 技術中心企業(ye) ,按照研發費用的10%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wan) 元。對全省申報年度研發投入增速15%以上,研發投入費用3000萬(wan) 元以上,研發投入費用占同期銷售總額3%以上的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分檔獎勵。對建立研發準備金製度的企業(ye) ,按其研發費用存量和增量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通過發放科技創新券的方式對購買(mai) 創新服務、開展技術合作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給予資助,省級科技創新券對每個(ge) 企業(ye) 年補助額最高不超過20萬(wan) 元。對企業(ye) 購買(mai) 先進技術成果在省內(nei) 轉化、產(chan) 業(ye) 化的,按其技術合同成交並實際支付額,給予5%的補助,單個(ge) 科技成果最高補助100萬(wan) 元。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我省財政、稅務、科技、工信等部門一係列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加碼全麵發力,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優(you) 惠政策有效落實為(wei) 抓手,“稅惠減負+獎補增力”雙軌並進提升企業(ye) 創新動能,促進企業(ye) 高質量發展。
以山西三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wei) 例,該公司2017年2月成立企業(ye) 技術中心,受益於(yu) 科技創新政策扶持,2018年以來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ye) 企業(ye) 所得稅稅收優(you) 惠減免2965萬(wan) 元,獲得創新能力獎補資金939萬(wan) 元。“真金白銀”的紅利激勵了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團隊創新精神和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和盈利能力增長。
釋放政策紅利,促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質效
隨著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加快,科技創新的核心關(guan) 鍵作用被不斷強化。企業(ye) 實現科技創新的突破、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離不開高強度和持續性的研發投入。而國家出台並持續升級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為(wei) 企業(ye) 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堅持創新發展提供了硬支撐。
五台雲(yun) 海鎂業(ye) 有限公司是太忻一體(ti) 化經濟區建設的重點龍頭企業(ye) 之一,該公司主營鎂合金、金屬鍶的生產(chan) 與(yu) 銷售。近3年,該公司企業(ye) 研發投入累計1.4億(yi) 元。
“公司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目前已經擁有32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3項發明專(zhuan) 利,其中,‘一體(ti) 化’節能豎罐煉鎂工藝是國內(nei) 領先的鎂合金生產(chan) 工藝。”公司負責人梅小明說,“企業(ye) 能夠堅定不移走穩科技創新道路,離不開國家政策和稅務部門的鼎力支持。2022年,我們(men) 已享受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至少3000萬(wan) 元,這些資金盤活了我們(men) 的現金流。我們(men) 將資金進一步投入科研項目,提高了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
新的政策出台後,我省稅務部門圍繞企業(ye) 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生命周期,集目標鎖定、政策宣輔、流程跟蹤、風險防控為(wei) 一體(ti) ,實施“一表式閉環管理”。省稅務局會(hui) 同科技廳篩選有效期內(nei) 高新技術企業(ye) 3553戶、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業(ye) 5299戶;會(hui) 同工信廳篩選擁有省企業(ye) 技術中心的企業(ye) 413戶,擁有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的企業(ye) 31戶;會(hui) 同中小企業(ye) 局篩選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2113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39戶,建立了重點服務對象明細表。會(hui) 同科技廳、工信廳搭建政策享受輔導平台,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對重點目標受惠企業(ye) 逐戶把脈問診、答疑解惑,確保“稅惠減負+獎補增力”政策應知盡知。同時,全省稅務部門靶向發力,全程跟蹤目標企業(ye) 研發支出及政策享受情況,及時提示提醒政策落實風險,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多渠道問題收集反饋機製,對緊急問題立即辦,疑難問題跟蹤辦,以實打實、硬碰硬的切實行動,讓優(you) 惠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山西天地煤機裝備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該公司2019年—2022年11月共享受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嵌入式軟件增值稅返還、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四方麵合計1.98億(yi) 元,僅(jin)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便達9852萬(wan) 元。
提升服務效能,助力“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做強做大
科技創新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成為(wei) 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舉(ju) 措,隨著稅收優(you) 惠力度不斷加大,企業(ye) 投入研發的底氣不斷增強。
適宜的氣候加上富含硒元素的土壤,使得靈丘縣成為(wei) 少有的優(you) 質苦蕎產(chan) 地。致力於(yu) 靈丘本土苦蕎產(chan) 業(ye) 科技研發的山西春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費政策的支持下,通過和全國食品界具有影響力的高等院校合作,研製出降糖、降壓的苦蕎保健產(chan) 品,獲得了國家“一種β—乙氧基芸香糖的製備方法及其降低血糖的應用”發明專(zhuan) 利。
“我們(men) 根據企業(ye) 不同生產(chan) 經營特點,組建政策服務專(zhuan) 家團隊,點對點提供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服務,用稅收力量賦能科技企業(ye) 發展,尤其是像春陽生物這樣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靈丘縣稅務局副局長吳聰說。
太原海納辰科儀(yi) 器儀(yi) 表有限公司是以環境監測產(chan) 品為(wei) 主的集生產(chan) 、銷售、研發、第三方運營監測及售後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高新環保綜合性企業(ye) ,擁有20多項專(zhuan) 利技術。
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呂亞(ya) 仙說:“稅務部門對公司生產(chan) 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麵分析,並為(wei) 我們(men) 梳理出了所有可能享受的優(you) 惠政策,通過征納互動平台、企業(ye) 微信等‘一對一’‘手把手’的方式進行了專(zhuan) 項政策輔導,特別是在2022年三季度預繳企業(ye) 所得稅時手把手輔導,讓我們(men) 提前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43.19萬(wan) 元,也讓我們(men) 真切感受到了國家對於(yu) 科技企業(ye) 研發創新的支持。”
據統計,2021年,全省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325.31億(yi) 元,較上年增長53.4%,優(you) 惠政策的持續賦能對激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起到積極作用。其中,全省研發企業(ye) 盈利麵高出一般企業(ye) 37個(ge) 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ye) 盈利麵高達73%。2021年,全省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為(wei) 251.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9.3%,創近10年來新高;增速排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全省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戶數首超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經濟轉型成效初顯,創新驅動戰略正在加快推進。
省稅務局副局長李淵表示,下一步,全省稅務係統將與(yu) 相關(guan) 部門攜手共進,不折不扣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費減免政策,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幫助企業(ye) 加大創新力度、加快科技進步步伐,助力市場主體(ti) 提振信心、激發活力、穩步發展,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保駕護航,為(wei) 我省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記者任誌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