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改革先鋒”胡福明:一生走在思索路上
1月6日上午,一場遺體(ti) 告別儀(yi) 式在南京殯儀(yi) 館博愛廳舉(ju) 行。4天前,關(guan) 於(yu)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代表人物胡福明先生病逝,享年87歲。
胡福明生前曾任政協江蘇省第七屆、八屆委員會(hui) 副主席、黨(dang) 組副書(shu) 記,而觀其一生,終身未改學者本色。從(cong) 1962年到1982年,在南京大學哲學係從(cong) 教的20年為(wei) 他積累了厚實的人生營養(yang) 。
“這位一生走在思索路上的時代老人,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穩步向前,貢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先生千古!”南京大學通過微信向胡福明致敬。
理論界的一聲“春雷”
5年前,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胡福明在媒體(ti) 的報道中回憶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出爐的始末。
1962年,時年27歲的胡福明進入南京大學政治係(後更名哲學係)任教。1977年8月,他從(cong) 南京大學南門的郵局向《光明日報》寄出了一篇稿子,這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初稿。
“我為(wei) 什麽(me) 要寫(xie) 這個(ge) 文章呢?那時候所謂的‘天才論’‘頂峰論’仍然是理論界的指導思想。”胡福明當時認為(wei) ,中國麵臨(lin) 曆史的偉(wei) 大轉折,不能再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不能再受“兩(liang) 個(ge) 凡是”的禁錮,“我覺得要從(cong) 思想上批判和否定這種理論。”於(yu) 是,1976至1977年,胡福明在南京大學學報上連續發表4篇文章。
寄給《光明日報》的那篇稿子也經過反複修改,於(yu) 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頭版以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刊發,題目改為(wei)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同年12月,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全會(hui) 批評了“兩(liang) 個(ge) 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jia) 了關(guan) 於(yu)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jue) 策。
2018年12月18日,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授予胡福明同誌“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當日上午10時26分,百名“改革先鋒”名單宣讀過半時,人民大會(hui) 堂裏,鏡頭對準了滿頭銀發的胡福明,他微笑著向大家擺手致意。
南京大學官網當時刊發評論:胡福明教授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巨大勇氣和知識分子的強烈擔當,勇開思想先河,勇立時代潮頭,衝(chong) 破“兩(liang) 個(ge) 凡是”思想禁錮。作為(wei) 文章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
做純粹的知識分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後,給胡福明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1982年11月,胡福明得知,經省委研究,決(jue) 定調他到省委宣傳(chuan) 部擔任副部長。
1984年12月,胡福明獲任江蘇省委常委,曆任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省委黨(dang) 校校長兼省行政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省社科聯主席、省社科院院長。1995年2月任省政協副主席、黨(dang) 組副書(shu) 記、省社科院院長,1997年7月任省政協副主席、黨(dang) 組副書(shu) 記。2001年夏,胡福明正式退休。
書(shu) 生從(cong) 政後的胡福明,沒有完全放下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南京大學的重要活動,隻要向他發出邀請的,他幾乎都會(hui) 前來。胡福明也持續關(guan) 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最新進展,陸續寫(xie) 出了《蘇南鄉(xiang) 村企業(ye) 的崛起》《蘇南現代化》等著作。
改革開放之初,蘇南地區發展得很好,胡福明在江蘇省社科院組織了蘇南現代化課題組,對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現有水平和發展經驗,作出係統的調查和評估。胡福明認為(wei) ,一個(ge) 地區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當然不可能單獨發展,僅(jin) 是全國的一部分,隻能在全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範圍內(nei) 展開。但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麵可能先行一步。研究蘇南率先現代化,對於(yu) 探討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規律起探路作用很有意義(yi) 。
胡福明曾經坦言,希望待在大學校園做學問,做一個(ge) 純粹的知識分子。2020年10月18日,南京大學哲學係百年係慶的大會(hui) 上,胡福明被頒發了最高貢獻獎。他當時感慨,“我要和大家講心裏話。哲學在我看來,學校是研究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最好的地方;而馬克思主義(yi) 的根本原則就是理論聯係實際。哲學的根本使命,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和中國實踐相結合!”
“真國士也,一紙清明留風骨。其先生乎!十分貴重是精神。”1月2日,胡福明病逝後,南京大學教授杜駿飛為(wei) 他敬書(shu) 挽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