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①)

發布時間:2023-01-10 10: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麵積穩步增加,為(wei)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當前,我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總體(ti) 進展如何?各地在建設和管護方麵有哪些探索和創新?今天起,本版推出“經濟聚焦·關(guan) 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係列報道,展現地方在擴規模、提質量和長效管護等方麵的經驗做法,敬請關(guan) 注。

  ——編 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牽掛著耕地保護和耕地質量提升,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斷創造新輝煌,實現量和質“雙提升”。到2022年底,全國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穩定保障1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踏上新征程,我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邁出新步伐。2023年要繼續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wei) 豐(feng) 收沃土,為(wei)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擴規模,種糧農(nong) 民增添底氣

  高標準農(nong) 田占我國19.18億(yi) 畝(mu) 耕地的一半以上

  冬日暖陽下,行走在河南省獲嘉縣照鏡鎮的田間地頭,廣袤田野裏一派繁忙景象:鋪路基、和水泥、運砂漿、整修溝渠……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如火如荼,村民們(men) 熟練地操作著挖掘機和攪拌機。忙碌幾天後,數條縱橫交錯的機耕道慢慢成形舒展。

  說起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照鏡鎮樓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洪飛打開了話匣子:“現在將占用耕地的苗木騰退,保糧食種植麵積,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有了增量空間。另外,耕地平整讓原先的小田變成了成片的‘大田’,溝渠排灌及時,機械化加力推進,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種糧積極性更高了。”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模持續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介紹,到2018年,我國累計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6億(yi) 多畝(mu) ,占耕地麵積不足三成。2018年機構改革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特別是近兩(liang) 年,每年建設任務由8000萬(wan) 畝(mu) 提高到1億(yi) 畝(mu) 。“到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占我國19.18億(yi) 畝(mu) 耕地的一半以上。”

  農(nong) 田提標準,種糧增底氣。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毛山村的高標準農(nong) 田裏,挖掘機來回作業(ye) ,挖高填低,不一會(hui) 兒(er) ,就平整出了連片土地。“土地平整後,可利用的土地增加了700多畝(mu) 。”項目負責人廖愛飛說,2022年長塘鎮重點對9個(ge) 行政村9000畝(mu) 土地進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鎮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2.6萬(wan) 畝(mu) 。

  “修了高標準農(nong) 田之後,我們(men) 種糧的日子越來越好。”吉安市吉水縣水田鄉(xiang) 孔巷村糧農(nong) 胡富根說,“項目區的莊稼旱能澆、澇能排,高溫幹旱影響不大,2022年秋糧再奪豐(feng) 收,畝(mu) 產(chan) 1200斤左右。”算起種糧賬,胡富根底氣十足。

  近年來,吉水縣集中精力推進整鄉(xiang) (鎮)整村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2017年以來,吉水縣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30.52萬(wan) 畝(mu) ,占耕地總麵積的55%,共投入各級財政資金9.15億(yi) 元。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讓中國飯碗端得穩、端得牢、端得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吳洪偉(wei) 說,高標準農(nong) 田在確保重災區少減產(chan) 、輕災區保穩產(chan) 、無災區多增產(chan) 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質量,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升

  從(cong) 2023年起,全國年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

  2022年秋收,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牛莊鎮金豐(feng) 家庭農(nong) 場收獲雙份喜悅: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裏,黃燦燦的玉米、圓滾滾的大豆實現“一田雙收”。

  很難想象,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田地,曾經是令人苦惱的鹽堿地。

  為(wei) 了改造這裏的鹽堿地,多年來,東(dong) 營區堅持良種良法良田配套,目前5.3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續建項目順利完工,5000畝(mu) 新建項目規劃設計正有序推進。同時,當地多方麵推進鹽堿地改造分類施策,持續改良土地質量。

  鹽堿地一改,“米糧川”就來。通過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提升等措施,牛莊鎮推廣間作套種,不斷提高複種指數和土地綜合利用水平,糧食年產(chan) 量由2012年的4.7萬(wan) 噸增加至2022年的9.36萬(wan) 噸。

  “提質量,就能不斷推進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升。”郭永田說,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一個(ge) 重要抓手,要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郭永田介紹,在2022年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yi) 畝(mu) 的基礎上,加快把15.46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nong) 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

  按照《全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從(cong) 2023年起,將啟動已建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全國每年平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吳洪偉(wei) 說,通過改造提升,解決(jue) 已建高標準農(nong) 田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設標準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nong) 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地力水平。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吳洪偉(wei) 介紹,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ge) 等級,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增加10%—20%,許多農(nong) 田達到“一季千斤、兩(liang) 季噸糧”。

  近期,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轉移支付2115億(yi) 元,提前下達農(nong) 田建設補助資金346億(yi) 元,支持各地提前謀劃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堅持新增建設與(yu) 改造提升並重,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推動項目早建設、早建成、早見效。

  強管護,高標準農(nong) 田長效機製拔節生長

  多方參與(yu) 、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

  天剛蒙蒙亮,四川省旺蒼縣白水鎮勇敢村村民曾遠明就來到田裏,巡護起了千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作為(wei) 勇敢村8名管護員之一,我主要負責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的日常清淤、應急維修、垃圾清理,確保負責管理的標段設施完好、良性運行。”曾遠明說。

  近年來,旺蒼縣探索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長效機製,健全縣、鄉(xiang) 、村、組四級網格長機製,實現“網格長製”全覆蓋。同時,還確定縣級田長29名、鄉(xiang) (鎮)級田長23名和村級田長243名,劃定1701個(ge) 網格管理區域、確定網格員1701名,有效解決(jue) 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最後一公裏”問題。

  “既當承包戶,又做管護員,改造後農(nong) 田每畝(mu) 增收近500元,一年收入五六萬(wan) 元,還能照顧家裏。” 曾遠明感慨,“日子更好了!”

  高標準農(nong) 田如何管?近年來,各地通過實踐,製定出台了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製度辦法,明確管護責任和具體(ti) 要求,保障管護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參與(yu) 、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高標準農(nong) 田管護機製。

  山西省長子縣將項目建設與(yu) 建後運維有機銜接,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製定運維考核標準,總承包企業(ye) 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負責,確保工程長效良性運行。湖南嶽陽、遼寧沈陽、福建泰寧等地探索引入財產(chan) 保險,發揮商業(ye) 保險在事前評估、事中預防、事後賠償(chang) 方麵的功能作用,為(wei) 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管護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此外,各地各部門精準發力、多措並舉(ju) ,調動各方積極性,有效拓寬資金來源。河南省結合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通過以電折水、計量收取水電費等方式籌集日常管護經費;江西省永修縣在落實適當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好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村集體(ti) 經濟收益等,多渠道籌措建後管護資金。

  郭永田說,下一步,要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按照權責明晰、運行有效的原則,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zhuan) 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製。同時,完善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ti) 合理收益,為(wei)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紮好高標準農(nong) 田長效運營“籬笆”。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0日 10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