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工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成效顯著(深閱讀)

發布時間:2023-01-10 10: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工信部公布2022年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ye) 、園區名單,在全行業(ye) 推廣有益做法和先進模式。

  2021年底,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力爭(zheng) 規模以上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4%左右,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ye) 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形成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還需從(cong) 何處發力?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及企業(ye) 。

  ——編 者

  作為(wei) 世界第一大工業(ye) 國,我國工業(ye) 用水量有多大?

  2021年,這一數字為(wei) 1049.6億(yi) 立方米,占全國用水總量的17.7%。在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約為(wei) 世界平均水平1/4的情況下,鋼鐵、石化行業(ye) 用水效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部分行業(ye) 由於(yu) 關(guan) 鍵技術裝備存在短板等,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工業(ye) 廢水實現高效循環利用,成為(wei) 推動綠色發展、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關(guan) 鍵所在。

  取得積極進展——

  2020年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39.6%

  工業(ye) 廢水從(cong) 何而來?

  “石化、鋼鐵、食品、紡織印染、造紙等行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工業(ye) 廢水,並伴有隨水流失的工業(ye) 生產(chan) 用料、中間產(chan) 物以及汙染物等。”工信部電子五所高級工程師楊本曉介紹。

  隨著工業(ye) 快速發展,工業(ye) 產(chan) 品種類更加多樣,工業(ye) 廢水成分更趨複雜,除了氮、磷、懸浮物外,還有重金屬、油汙等難以處理的有毒有害物質。楊本曉說:“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就是要將工業(ye) 或城市產(chan) 生的廢汙水經過處理達到利用標準,再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總體(ti) 上取得積極進展,工業(ye) 節水成果顯著。

  從(cong) 排放水平看,“十二五”以來,我國工業(ye) 廢水排放量由2010年的237萬(wan) 噸下降至2019年的134萬(wan) 噸,下降約44%。

  從(cong) 利用效率看,規模以上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從(cong) 2015年的89%提高至2021年的92.9%,2020年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39.6%。

  從(cong) 重點行業(ye) 看,鋼鐵、石化規模以上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7%和95.2%。“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ye) 重點大中型企業(ye) 累計減排廢水約3億(yi) 立方米,節約新水約21億(yi) 立方米。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較為(wei) 貧乏,但工業(ye) 生產(chan) 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水資源與(yu) 工業(ye) 用水量不相匹配。”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市政與(yu) 環境工程係教授姚宏認為(wei) ,對工業(ye) 廢水進行分類處理,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質,並使工業(ye) 廢水在企業(ye) 內(nei) 部或企業(ye) 之間進行循環再利用,對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用水成本、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

  形成有效模式——

  補齊技術短板,提升智能水平,探索產(chan) 城融合

  工業(ye) 內(nei) 部廢水處理回收利用是當前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的主要方式。圍繞循環利用全過程中的堵點、難點,通過加強協同攻關(guan) ,創新高效能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工藝,成為(wei) 有效實踐方案。

  在山東(dong) 淄博,針對噴水織機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織機廢水,一家企業(ye) 與(yu) 高校合作研發廢水處理回收利用技術,不僅(jin) 實現了工業(ye) 廢水、生活廢水回收利用的優(you) 化集成,還降解了廢水的生化性,有效精準治汙。項目實施後,企業(ye) 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提升6%,年節約用水成本200萬(wan) 元。

  攻克技術重點,還要破除管理難點。不少企業(ye) 積極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水平,讓智能化管控成為(wei) 加快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的有力支點。

  在四川瀘州,一家化工企業(ye) 通過給中水回用、汙水處理、循環水等生產(chan) 環節安裝監控係統,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程序控製。工業(ye) 廢水是否達標排放、生產(chan) 設備是否安全運行,都能在總調度室大屏上一覽無餘(yu) ,既能及時預警設備隱患,也能實時監測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情況。

  探索產(chan) 城融合,拓展循環利用空間。“城市汙水處理後,可以作為(wei) 企業(ye) 循環冷卻水補水,或經過反滲透工藝處理後作為(wei) 一級除鹽水,能有效減少新水取用量,在更大範圍內(nei) 提高水重複利用率。”楊本曉說。

  在天津,有鋼鐵公司通過收集處理當地城鎮市政汙水,並充分消納鄰近城鎮汙水處理廠的中水,完全替代了企業(ye) 常規水資源,實現廢水零排放、地下水零開采。北京的部分工業(ye) 園區也加快城市汙水利用步伐,將處理後生產(chan) 出的高品質再生水作為(wei) 園區企業(ye) 的生產(chan) 用水。

  “2020年,全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約為(wei) 24%,從(cong) 利用量來看,我國城市汙水處理再利用量不高,用於(yu) 工業(ye) 的比例空間還很大。”楊本曉認為(wei) ,加大城市再生水利用將是工業(ye) 企業(ye) 及園區廢水循環利用的重點方向。

  更好挖掘空間——

  加強技術創新,激活企業(ye) 動力

  我國工業(ye) 門類齊全、企業(ye) 眾(zhong) 多,但規模、設施和技術儲(chu) 備參差不齊,規模以上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進一步挖潛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空間,需要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

  技術創新是基礎。“提升工業(ye) 用水重複利用率,要靠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劉國華說,現有工業(ye) 廢水處理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國產(chan) 化技術在產(chan) 業(ye) 化、市場認可度等方麵仍有提升空間。要通過加強部署重大專(zhuan) 項等方式,加強先進技術與(yu) 裝備的攻關(guan) ,使廢水經過處理後能對標達標,真正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所用。

  根據《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將通過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其他資金渠道,支持不同行業(ye) 工業(ye) 廢水高效低成本處理和回用技術及裝備的研發,積極推動在相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進行示範和推廣應用。

  激活動力是關(guan) 鍵。“當前工業(ye) 廢水循環技術多是以能換水,能耗、物耗總體(ti) 偏高。”楊本曉介紹,比如內(nei) 蒙古、寧夏等北方缺水地區推行企業(ye) 廢水零排放,企業(ye) 利用再生水成本達到6—10元/噸,高鹽廢水處理回用成本達到30—60元/噸,遠高於(yu) 3.1元/噸的新水購買(mai) 均價(jia) ,需要通過加大稅收優(you) 惠力度等舉(ju) 措,不斷增強企業(ye) 開展廢水循環利用的動力。

  下一步對於(yu) 積極實施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改造的典型行業(ye) 企業(ye) ,將在稅收政策、資金支撐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激勵引導典型行業(ye) 企業(ye) 主動實施節水改造和廢水循環利用。

  本期統籌:郭 玥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0日 0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