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紅野冰場“出片”?當心出事!
京郊“小洱海”、北京“天空之鏡”……近日,一些京郊地區和郊野公園在網上火出圈,成為(wei) 市民踏冰的熱門打卡地。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踏冰場所大多位置偏遠,天然冰麵缺少監測和維護,其安全隱患令人擔憂,有的河道寬達數百米,地形複雜,冰層厚度肉眼難以估量,有的甚至在近幾日的暖陽下已經明顯融化。這些暗藏危險的冰麵,被網絡博主用“絕美”“免費”“出片”等誘人的詞匯一忽悠,在厚重的濾鏡加持下,華麗(li) 變身成網紅踏冰地,吸引了一撥撥市民慕名前往。
媯水河
位置偏導航失靈 機動車上冰跨河
說起最近在網絡上火出圈的網紅野冰場,延慶的媯水河無疑名列前茅。在各大博主的推薦博文中,媯水河的名字屢見不鮮,很多博主直呼這裏是京郊“小洱海”,能拍出絕美冰雪大片,還是極佳的遛娃、露營聖地。在眾(zhong) 多博主的“安利”和“種草”下,網友紛紛表示希望能前往踏冰,向博主求要具體(ti) 地址,有些博主直接將詳細路線分享在主頁上,有些博主則趁機圈粉,要求網友關(guan) 注自己,後續會(hui) 分享更多精彩內(nei) 容。
近日,記者根據網上提供的路線圖,駕車前往尋找這處野冰場。一開始記者還可以根據導航指示前行,但到達五棵樹附近就無法再依賴導航,博主提示在“五棵樹”附近的丁字路口右轉,但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裏實際上有多個(ge) 丁字路口,由於(yu) 缺少具體(ti) 信息,隻能憑感覺摸索前進,這時路麵已經從(cong) 寬闊幹淨的柏油路變成塵土飛揚的小土路,沿著土路七拐八繞往湖邊開,四周荒無人煙,記者忐忑不安,直到隱隱看到遠處有車輛停在雜草叢(cong) 中,才知道自己蒙對了。
走到近處,記者大吃一驚,在這處野冰場,沿著河道竟橫七豎八停著上百輛私家車。河麵已經上凍,沿著河邊走,可以看到冰麵上有大量冰釣後留下的窟窿,多數窟窿已經重新凍上。在冰麵上遊玩的市民很多,有的帶著專(zhuan) 業(ye) 鑽孔機來冰釣,有的帶著孩子來遊玩,有的則專(zhuan) 門來這裏打卡拍照。多名市民稱,自己是看到網絡推薦後慕名而來的。記者發現,這片冰麵十分寬闊,通過地圖測距工具粗略估算,河道寬度至少有400米。大多數人在靠近岸邊的冰麵上遊玩,但也有不少膽大的人已經走到河道中央。
一名來冰釣的市民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位置水深已經達到三四米,再往裏走可能會(hui) 更深。記者問:“這麽(me) 深,鑽孔釣魚不危險嗎?”他指著自己剛剛鑽出來的窟窿回答:“我專(zhuan) 門找冰層厚的地方,這裏有二三十厘米,沒事兒(er) 。”“整片區域的冰都這麽(me) 厚嗎?”記者又問。“那就不清楚了。”這位市民回答。
時值正午,兩(liang) 名市民在冰麵上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拍照,突然記者聽到其中一人驚聲問:“你聽,腳下是不是在嘎嘎響?”兩(liang) 人立刻停止拍照仔細聽。“可能這兒(er) 凍得不結實,冰有裂縫了,咱們(men) 還是去岸邊吧。”兩(liang) 名市民立刻遠離了嘎嘎作響的冰麵,走向岸邊。正在這時,記者發現,竟有一人駕駛一輛三輪車,從(cong) 幾百米外的河道對岸,橫跨冰麵行駛而來,看得人膽戰心驚。司機表示:“這冰結實,沒事兒(er) 。從(cong) 冰麵走近,過橋至少要繞十裏路。”近一個(ge) 小時內(nei) ,有四五輛三輪車抄近道橫跨冰麵行駛,還有幾名遊客直接把私家車開上冰麵,停在蘆葦叢(cong) 中。
在這處野冰場附近,被博主稱為(wei) “媯河二號橋”的位置,冰麵上更是人滿為(wei) 患,河道緊鄰的康張路上停滿私家車。有些市民為(wei) 了玩得更爽,遠離人群走向河道深處。還有商販從(cong) 中發現“商機”,在路邊租售各種滑冰設備。有遊客擔憂冰麵的安全程度,商販則表示:“河麵非常安全,天天都這麽(me) 多人,滑一整天都沒問題。”
通明湖公園
無視冰麵融化 商販慫恿遊客
“刷手機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條關(guan) 於(yu) 踏冰的視頻,說這裏拍照特別好看,而且還可以滑冰、釣魚,所以就帶著孩子過來看看。”1月7日,記者來到通明湖公園,看到一家三口正在公園裏尋覓滑冰地點。家長告訴記者,這裏是一個(ge) 小眾(zhong) 公園,他們(men) 住的地方離這裏不算太遠,之前竟沒聽說過,不過正是因為(wei) 小眾(zhong) ,才更容易拍出大片,被博主稱為(wei) 北京版“天空之鏡”。
記者留意到,當天的氣溫為(wei) 7℃,湖麵上的冰已經融化了一大半,還未融化的冰麵看起來又薄又脆,可冰麵上仍有不少踏冰的身影。岸邊擺放著數十輛冰車,有人坐在旁邊招攬生意,看到有遊客湊近便問:“40塊錢,玩不玩?”“在這裏滑冰不危險嗎?”記者問。“你就在這附近玩,別往湖中心去,我看著呢,沒事兒(er) 。”商販說,靠近岸邊的水有一米深,湖中心就深了,而且冰不結實。
記者看到岸邊有幾名公園工作人員正在用大喇叭高聲喊著冰薄危險,請勿上冰,但收效甚微。眼見一個(ge) 孩子駕著冰車飛速滑向湖中心,工作人員急得大喊:“快回來!快往回走!”數米外的大人也意識到危險,趕緊招呼孩子回到岸邊。一名遊客本打算租冰車,見工作人員不停勸阻,有些猶豫,商販見狀卻慫恿道:“這裏沒危險,我給你便宜點,別聽他的,他說他的,你玩你的。”
“沒辦法,我們(men) 實在勸不動。”工作人員又心急又無奈,公園裏到處都貼著請勿上冰的提示,他們(men) 也在沿著岸邊不斷巡查,但勸來勸去還是沒人聽,他們(men) 也隻能改變策略,時刻盯著上冰的人群,提醒遊客別往湖中心去。“這兩(liang) 天天氣暖和了,冰麵融化得厲害,我實在擔心有人掉下去。”
溫榆河公園
正規冰場一步之遙 被多次提醒仍滑野冰
位於(yu) 朝陽區北部的溫榆河公園2022年12月24日開放正規冰場和雪場,一時間,不少博主紛紛曬出自己踏冰滑雪的經曆。但其中仍夾雜著一些分享、推薦公園內(nei) 滑野冰的視頻。網友留言谘詢時,博主直言自己去的地方是免費的野冰場,是存在冰薄、危險的區域。
1月6日,記者來到溫榆河公園,從(cong) 6號門一進入公園就可以看到一片已經上凍的湖麵,裏邊用圍欄圈起大片冰場,冰麵平整,包含帆船、冰車、滑雪等各類冰雪項目,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裏邊玩耍。與(yu) 正規冰場僅(jin) 一步之遙的圍欄外,盡管四處貼著“冰薄危險,請勿上冰”的牌子,喇叭裏也在循環播放“此處冰麵較薄,請勿在此遊玩”的提示,仍有家長帶著孩子在這裏滑野冰。僅(jin) 在記者觀察的近一個(ge) 小時內(nei) ,到圍欄外滑野冰的市民就換了好幾撥。
記者發現,不少博主分享的滑冰地點生長著茂盛的蘆葦,視頻裏,孩子在這裏滑冰嬉戲,大人在這裏摘蘆葦拍照。當記者來到現場,發現博主所分享的水域均為(wei) 非正規冰場,有些靠近蘆葦叢(cong) 的冰麵很薄,有些地方則完全沒有凍上,野鴨在水麵上嬉戲。這些生長著蘆葦的水域位置較偏,加之被一人多高的蘆葦遮擋視線,一旦出現落水情況,旁人很難發現。一名遊客告訴記者:“今天是周五,沒什麽(me) 人來,你等周末再來看看,滑野冰的就多了。”記者留意到,溫榆河公園內(nei) 河道縱橫,除了圈起的正規冰場,還有多處水域上凍,其中不少地方都有鏟冰、鑿冰留下的痕跡。
正規冰場內(nei)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冰場有管理人員專(zhuan) 人維護,圍欄之外的區域雖與(yu) 正規冰場緊鄰,卻不屬於(yu) 冰場的管理範圍,建議記者有問題直接聯係園區。隨後記者撥打遊客中心熱線,客服人員表示,園區內(nei) 每天都有人巡查,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同時對偏僻水域也會(hui) 巡查到位。
難點
滑野冰為(wei) 何屢勸不止
記者從(cong) 消防部門獲悉,近期冰麵落水事故多發,不少地方已接連發生人員被困冰下的事故。野冰場地無人看管、維護,冰麵的承重能力無法用肉眼觀察。再加上岸邊水草和冰混雜在一起,看似堅固的冰麵其實隱藏著很大的危險。如果冰麵被積雪覆蓋,則更無從(cong) 判斷冰麵情況,一旦不小心落入冰窟窿中,情況將極為(wei) 險惡。此外,這些網紅景點大多位置偏遠,道路狹窄,一旦發生意外,救援難度極大。
北京市水務局工作人員表示,這個(ge) 冬季,市水務係統開放八一湖冰場、門城湖冰場、曉月湖冰場、蓮石湖冰場、溫榆河冰場等5處正規冰場。除此之外,全市已有25家公園陸續推出40塊冰雪場地。這些冰場有正規管理和安全保障,建議市民前往正規冰場遊玩。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近日還聯合屬地啟動了冬季冰上活動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重點加強對密雲(yun) 水庫庫區等水源地的執法檢查,對其它市級河湖的冰上不安全行為(wei) 進行製止清勸,對禁止垂釣的河湖區域的冰上垂釣等行為(wei) 進行依法處置。
既然消防部門多次呼籲市民遠離河道、水庫等野外冰麵,全市數十家冰雪場地相繼開放、且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巡查勸阻,為(wei) 何滑野冰仍舊屢勸不止?從(cong) 記者對媯水河、通明湖公園、溫榆河公園的走訪調查來看,既有的舉(ju) 措難以抵過網紅效應和商販吆喝帶來的“誘惑”。
在小紅書(shu) 、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以“北京踏冰”關(guan) 鍵詞搜索,大量推薦京郊滑野冰的熱帖躍上屏幕。這些網紅打卡地在厚重濾鏡包裝下,冰麵湛藍,美如仙境,令人很難不心動。雖然也有博主在文中提及部分冰麵不結實,打卡要注意安全,但更多博主則對這些野冰場的安全性閉口不提,甚至直言“這裏已經凍結實了”“可以隨意玩耍”“在這裏打卡拍照太劃算了”。
在諸多網絡熱帖下,僅(jin) 有少數網友留言提到這些河道地形複雜,有些地方冰麵薄,而且並沒有網上所描述的那麽(me) 好看,更多的網友則是被博主分享的震撼大片所吸引,紛紛向博主求要具體(ti) 地址。還有網友反將自己落水的危險經曆當成趣事分享,甚至有人拿危險當玩笑,互相“攀比”起來……在這樣的語境下,網友們(men) 更難抵擋誘惑了。
在網絡平台分享自己的遊玩經曆,與(yu) 網友一起分享快樂(le) ,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營銷賬號發布一篇篇野冰場地的推薦和攻略,用“絕美”“免費”“出片”等噱頭來吸引粉絲(si) ,目的在於(yu) 圈粉、引流,甚至部分博主對滑野冰的危險隻字不提,極易對公眾(zhong) 產(chan) 生誤導。網絡博主不光要“圈粉”,更要“護粉”,博主應對發布的內(nei) 容負責,更對粉絲(si) 的生命安全負責,正確引導公眾(zhong) 。
此外,在一些野冰場地,還有商販租售滑冰設備。工作人員雖在巡查勸阻遊客,卻對商販招攬生意的行為(wei) 不加製止,自然起不到理想的勸阻效果。就如記者在通明湖公園所遇到的,工作人員盡職盡責地一遍遍勸阻遊客,商販卻依舊可以安穩地坐在旁邊招攬生意,甚至公然和工作人員“作對”,讓遊客大膽玩,不要“聽勸”。不少市民也呼籲巡查的對象不應僅(jin) 僅(jin) 放在遊客身上,在未經允許的野冰場租售滑冰工具的商販更應納入監管範圍。本報記者 鹿藝佳 文並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