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寧:返鄉黨員人才鄉村振興挑大梁
1月4日早晨,湖南省新寧縣馬頭橋鎮紅星村湘晨生態種養(yang) 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張小波忙著與(yu) 村民們(men) 將一頭頭膘肥體(ti) 壯的生豬裝上大卡車。 “這批2500頭生豬主要銷往廣州,年底了,那邊催的急。”張小波笑嗬嗬地介紹。
2018年,在深圳開辦眼鏡加工廠的張小波響應新寧縣人才回引政策,作為(wei) 基層後備人才回到紅星村擔任村支書(shu) ,帶領村民創辦了生豬存欄量達5000頭的湘晨生態種養(yang) 廠,建立了臍橙種植、加工、儲(chu) 存“一體(ti) 化”基地,建立農(nong) 業(ye) 與(yu)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電商信息平台,提升農(nong) 業(ye) 的科技含量,成為(wei) 了引領當地農(nong) 民的“科技興(xing) 農(nong) 村官”。次年,紅星村評為(wei) 全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創建村”。
像張小波這樣的返鄉(xiang) 黨(dang) 員人才,隻是新寧縣實施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戰略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新寧縣製定《崀山人才行動計劃》,整合政府、企業(ye) 、高校等資源,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共青團、商會(hui) 密切聯係服務新寧籍在外人才的作用,大力開展“三培養(yang) ”工程,“將致富能手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將黨(dang) 員培養(yang) 成致富能手、把黨(dang) 員致富能手培養(yang) 成村幹部”,以優(you) 先推薦參加培訓、優(you) 先發展入黨(dang) 、提供創業(ye) 政策優(you) 惠等方式,3年多來吸引230餘(yu) 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人才,回鄉(xiang) 擔任村支兩(liang) 委成員或創辦企業(ye) 等。萬(wan) 塘鄉(xiang) 桐木衝(chong) 村鄉(xiang) 賢呂誌雄,回村帶頭發展雙季稻、臍橙等產(chan) 業(ye) ,並創辦萬(wan) 塘鄉(xiang) 商會(hui) ,引進5家公司,解決(jue) 當地200餘(yu) 人就業(ye) 。
該縣財政每年安排160餘(yu) 萬(wan) 元資金,用於(yu) 臍橙種植技術等各類農(nong) 村實用人才培訓,著力打造一支開拓創新的鄉(xiang) 土人才隊伍。並根據專(zhuan) 業(ye) 對口、應派盡派原則,派出科技特派員202名,組建16個(ge) 鄉(xiang) 鎮科技服務團,實現科技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場上,新寧縣黨(dang) 員人才勇挑大梁,盡顯身手,全縣臍橙、旅遊、烤煙等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導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2022年前10個(ge) 月,該縣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3337.25萬(wan) 元,比上年增長77.9%;140個(ge)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全部“消薄”。清江橋鄉(xiang) 桃花村、萬(wan) 塘鄉(xiang) 三江村等17個(ge) 村被確定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創建村。
“返鄉(xiang) 黨(dang) 員人才的‘破土出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插上科技‘翅膀’,跑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速度’。”新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肖容表示。他說,下一步,新寧縣將繼續堅持培養(yang) 並且造就一批出類拔萃的年輕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領軍(jun) 人才,形成“能人帶眾(zhong) 人、眾(zhong) 人變能人”的基層黨(dang) 組織人才隊伍基本格局,強基固本,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楊堅 楊眉 許友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