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秦腔藝術綻放時代光彩(文藝創作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西安易俗社是鼻祖劇社、文化劇社、革命劇社,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重點保護單位。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上,西安易俗社有著自身的擔當和使命。
新時代以來,我繼續秉承西安易俗社“移風易俗、啟迪民智、輔助教育、推陳出新”的辦社宗旨,強化精神傳(chuan) 承、劇種傳(chuan) 承、劇目傳(chuan) 承、人才傳(chuan) 承,傾(qing) 力打造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院,收集整理百餘(yu) 年來西安易俗社珍貴文獻資料,對老字號品牌文物保護單位的劇本、場館、劇目、曆史資料等實施全方位保護。
傳(chuan) 承經典,保護非遺。我與(yu) 同仁們(men) 一起搶救複排易俗社原創經典傳(chuan) 統劇目《三滴血》《雙錦衣》《軟玉屏》《貂蟬》《奪錦樓》等本戲、折子戲本(折)80多部,同時不斷打造精品劇目,創排大型秦腔劇目《柳河灣的新娘》《秦腔》《易俗社》,推出《百年易俗社》紀錄片,並將《三滴血》《柳河灣的新娘》拍攝成秦腔3D電影。《三滴血》還被拍成動畫片在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電視台播放。
易俗社不斷挖掘整理百餘(yu) 年來博大精深的戲曲文本,同時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創排了大量現實題材作品,唱響時代主旋律。2020年,為(wei) 迎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我們(men) 根據同名京劇移植改編秦腔現代戲《黨(dang) 的女兒(er) 》;2021年,在秦腔現代戲《織夢人》中,我作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飾演了20世紀50年代聞名全國的勞動模範趙夢桃,打造“以勞模演勞模”;2022年是易俗社建社110周年,我們(men) 推出了眉戶劇現代戲《滾燙的年華》、新編秦腔曆史劇《昭君行》、秦腔曆史劇《程嬰救孤》等,同時出版了《中國戲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等10餘(yu) 部係列叢(cong) 書(shu) 、20餘(yu) 部劇目音像製品。
為(wei) 了提升和弘揚易俗社的學術價(jia) 值,我積極推動易俗社走進高校進行演出和講座,開展戲曲研學。活動期間,我和同事們(men) 會(hui) 示範劇目片段、唱段,示範秦腔、眉戶、碗碗腔、弦板腔、商洛花鼓、阿宮腔、線腔、同州梆子、陝北道情、漢調二簧等多種劇種,讓學生們(men) 由體(ti) 驗、體(ti) 會(hui) 而至體(ti) 現,了解秦腔和易俗社。
2020年,作為(wei) 陝西省人大代表,我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秦腔的立法性保護。《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wei) 秦腔藝術的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秦腔藝術曆史悠久,如何更好地融入時代發展,綻放時代光彩?在我看來,不斷守正創新,才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俱進的根本。打造易俗社文化街區,讓秦腔與(yu) 易俗社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便是其中的重要舉(ju) 措。
早在2016年,我和同事們(men) 就以8間女生宿舍的場地,打造了一個(ge) 微型的易俗社展陳館,介紹易俗社曆史,引發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隨後,我提出了以文旅融合促發展的思路。在各級政府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下,2021年9月,易俗社文化街區正式開街,包括易俗社百年博物館、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還有露天戲台、老字號美食等,集“館、展、演、旅遊、體(ti) 驗互動”為(wei) 一體(ti) ,現已成為(wei) 當地文化旅遊新地標。
踏上新征程,我將繼續以身作則,帶領易俗社進一步以傳(chuan) 承、保護和發展秦腔事業(ye) 為(wei) 主要任務,不斷增強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獨具秦風秦韻的文藝精品。
(作者係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