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創新動力強勁 產業高地崛起(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發布時間:2023-01-12 16:08:00來源: 人民日報

  從(cong) 上海城區出發,走上滬昆高速,G60科創走廊的標誌性建築“科創雲(yun) 廊”猶如雲(yun) 中巨艦屹立在眼前。

  新年伊始,G60科創走廊建設熱火朝天: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投產(chan) ,規劃年產(chan) 卡薩帝洗衣機200萬(wan) 台,產(chan) 值將突破50億(yi) 元;連接鬆江樞紐與(yu) 上海市區的滬鬆公路快速化道路建設啟動,建成後進城時間將大大縮短;鬆江經開區2022成績單公布,其中,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達12個(ge) ,集聚重點人才730位……

  6年前,這一帶還是阡陌之地,而現在,G60鬆江段周邊,已崛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七大產(chan) 業(ye) ,匯聚了尚實航空發動機、科大智能、豪威半導體(ti) 、正泰智電港等諸多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

  2016年5月24日,地處上海郊區的鬆江區啟動G60科創走廊建設,後經兩(liang) 次擴容,已納入浙江嘉興(xing) 、江蘇蘇州、安徽合肥等8座長三角城市,服務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以鬆江區為(wei) 牽引,以鬆江樞紐為(wei) 支撐,G60科創走廊正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2022年前三季度,鬆江區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數量升至全市第一,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比達到67.8%,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015年的3.58%提升至2021年的5.38%,高於(yu) 全市平均水平。

  從(cong) 曾經的農(nong) 業(ye) 區、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區,變身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ye) 集聚地、科創策源地,鬆江之變,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就是擔當,我們(men) 將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為(wei) 重要平台,聚焦產(chan) 業(ye) 鏈布局創新鏈、人才鏈,以‘要素聚變’催化‘科創蝶變’。”鬆江區委書(shu) 記程向民表示。

  延長創新鏈

  一場儀(yi) 器分析產(chan) 業(ye) 產(chan) 學研力量的“聚會(hui) ”

  一排排儀(yi) 器,各自與(yu) 電腦相連,上麵布滿各種管線,工作人員細致察看、精心測試。一旁,上海儀(yi) 電分析儀(yi) 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為(wei) 立告訴記者,公司曆時10多年研發出GC128氣象色譜儀(yi) ,技術水平、溫控精度、流量、壓力控製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學儀(yi) 器是科研的眼睛。目前,我國精密儀(yi) 器製造技術還相對較弱,加快研發和創新是我們(men) 的努力方向。”袁為(wei) 立說,自2018年入駐鬆江分析產(chan) 業(ye) 園,公司銷售額年均增長5%以上,質譜儀(yi) 、液相色譜儀(yi) 等產(chan) 品進步明顯。

  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為(wei) 推動分析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茁壯成長,鬆江分析產(chan) 業(ye) 園與(yu) 清華大學聯手,於(yu) 2018年4月建立上海分析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完善創新鏈條,吸引人才企業(ye) 。“鬆江瞄準我國高端儀(yi) 器產(chan) 業(ye) 短板,打造聚焦細分領域創新的分析產(chan) 業(ye) 園,眼光獨特、意義(yi) 重要。”兼任研究院院長的清華大學精密儀(yi) 器係教授歐陽證說,研究院通過設立孵化場地、自建公共實驗室、打造儀(yi) 器共享服務平台,方便更多小微企業(ye) 開展研發。

  從(cong) 高端分析儀(yi) 器、第三方檢驗檢測,到檢測技術與(yu) 生物分析、分析儀(yi) 器重要零部件,鬆江分析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已有60多家企業(ye) 集聚。2021年,鬆江區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規模以上產(chan) 值達71億(yi) 元,占全市的15.4%。“短期內(nei) ,我們(men) 力爭(zheng) 培育100家左右的分析儀(yi) 器企業(ye) ,其中不乏多家有望高成長的優(you) 質企業(ye) 。”對於(yu) 未來,歐陽證滿懷信心。

  不隻是分析產(chan) 業(ye) 。近年來,鬆江聚焦重要領域和前沿技術,打造了G60腦智科創基地、科恩實驗室、優(you) 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研發平台。近期,鬆江又牽頭製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合攻關(guan) 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形成更多“從(cong) 0到1”的關(guan) 鍵技術突破,讓創新鏈不斷延長。

  深耕產(chan) 業(ye) 鏈

  一個(ge) 電子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的興(xing) 起

  一邊訂單交付在即,一邊芯片與(yu) 電子元器件麵臨(lin) 缺貨風險。前段時間,正當上海誠意電氣負責人劉昌學發愁時,位於(yu) 鬆江“G60科創雲(yun) 廊”的雲(yun) 漢芯城公司伸出援手——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為(wei) 其精準匹配符合條件的國產(chan) 電子元器件,還助其完成了原理圖設計、元器件選型以及國產(chan) 芯片的程序設計。

  “紮根鬆江,麵向全球,我們(men) 累計服務的企業(ye) 和客戶已經突破10萬(wan) 家,大多屬於(yu) 與(yu) 芯片相關(guan) 的元器件行業(ye) 。”雲(yun) 漢芯城公司副總經理周雪峰說,企業(ye) 打造的平台聚合了不少貨源企業(ye) 和采購企業(ye) ,可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提供產(chan) 品技術方案開發、電子元器件采購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器件選型、物料供應到生產(chan) 交付,這些年,鬆江的電子製造產(chan) 業(ye) 鏈條越發健全完備,與(yu) 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產(chan) 業(ye) 互為(wei) 支撐、共同成長。

  走進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數據機房裏的服務器一眼望不到頭。“當前已有1萬(wan) 餘(yu) 台服務器投入工作,項目建成後,將成為(wei) 麵向全球的長三角‘數字底座’。”上海瓏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騰訊項目的建設運維方,首席執行官顧炯說,“服務器與(yu) 算力的集聚,讓30多家超算生態企業(ye) ‘群賢畢至’。”

  距騰訊項目不遠,偉(wei) 本智能機電(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片忙碌。“我們(men) 幫助製造企業(ye) 通過5G將機器人、機床和專(zhuan) 機設備連接起來,可大大提高生產(chan) 效率。”副總經理高飛自豪地說。目前,鬆江已在工業(ye) 互聯網領域形成了從(cong) 平台、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到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智能設備製造商的完整鏈條,集聚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重點企業(ye) 300餘(yu) 家,帶動區域內(nei) 8000多家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

  近年來,鬆江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融合發展,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6+X”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進海爾智穀等一大批百億(yi) 級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ye) ,高端製造成色更足、動能更強、賽道更多。截至2021年底,鬆江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分別集聚重點企業(ye) 842家、121家、2952家。

  優(you) 化服務鏈

  一次“與(yu) 時間賽跑”的提速審批

  5台打樁機一齊作業(ye) ,多輛大卡車穿梭其間,一場小雨過後,為(wei) 一家跨國公司定製的鬆江正泰智電港三期項目現場已是一派繁忙。“從(cong) 完成土地摘牌,到拿到樁基施工許可證,以往要好幾天,現在隻用6小時!”正泰智電港常務副總經理曾元千豎起大拇指。

  2022年3月項目簽約後,受疫情影響,曾元千一度十分著急,生怕耽誤工期。“為(wei) 了盡力節省時間、減輕企業(ye) 負擔,所有流程靠前協助、全程跟辦,提前準備相關(guan) 材料進行預審。”鬆江經開區企業(ye) 代辦中心主任張磊說,得知企業(ye) 訴求後,有關(guan) 部門全力以赴,讓項目得以最快速度開工。項目辦公室裏,一張進度表顯示:2022年5月前,工期還延誤1個(ge) 月,到2022年11月24日,延誤天數已變為(wei) “0”。

  科創生態,關(guan) 鍵看營商環境。讓科創項目落地生根,要素對接平台是重要環節。為(wei) 幫助更多好項目找到資金支持,鬆江不遺餘(yu) 力。

  “我報告的項目是‘可降解輸尿管支架’,我們(men) 的突破是……”2022年1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G60科創走廊服務基地,一場項目路演緊張進行。幾十名投資人坐在台下,來自不同城市的項目報告人一一宣介、爭(zheng) 取投資。“2022年以來,這裏已舉(ju) 辦產(chan) 融對接活動63場,93個(ge) 項目得到青睞、成功融資。”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賈占峰說。

  梳理形成2022版鬆江區“證照分離”改革清單98項,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深化落實人才“1+10”政策、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互認互通人才18條政策,加速構建“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創新體(ti) 係……眼下,鬆江正多措並舉(ju) ,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改革’‘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的良好環境’。”程向民表示,鬆江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聚焦精準製度創新,用工作的確定性對衝(chong) 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著力破除深層次體(ti) 製機製障礙,實現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創造新業(ye) 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