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發展之基 長沙經開區高品質打造產城融合新生態
人在哪裏,產(chan) 業(ye) 就在哪裏,城市就在哪裏。
長沙經開區按照布局籌劃一批、加快建設一批、實際使用見效一批,充分發揮市場、資本、速度的力量,打造創新發展平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配套項目,吸引人才企業(ye)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為(wei) 園區奮力打造“兩(liang) 基地、兩(liang) 標杆”夯實基礎保障。
打造創新平台 注入澎湃發展動能
長沙經開區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融合市場資源,積極打造創新平台,加強產(chan) 業(ye) 集聚,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
三一科學城作為(wei) 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標誌性項目、重大功能性平台、重點改革試驗載體(ti) 和重大科技創新平台項目,由長沙經開區管委會(hui) 和三一集團聯合打造,總投資235億(yi) 元。項目規劃涉及2.8平方公裏,麵積約為(wei) 4300畝(mu) ,將分為(wei) 3期建設,每期3年。首期於(yu) 2022年正式動工。
日前,三一科學城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M0)政策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試點改革將對產(chan) 業(ye) 內(nei) 容、對產(chan) 業(ye) 用房分割轉讓、最小銷售麵積控製、轉讓年限限製等給予政策支持,極大鼓勵園區積極培育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以創新驅動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推動建設高品質產(chan) 業(ye) 空間。
試點改革將進一步助力三一集團完成數字化轉型。三一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三一的數字化轉型設立了“3個(ge) 3”的五年目標,即3000億(yi) 元銷售,3000名生產(chan) 工人,30000名工程技術人員。三一正全力打造開放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根雲(yun) 平台”,目前已成功打造20餘(yu) 個(ge) 行業(ye) 雲(yun) 平台,賦能81個(ge) 細分行業(ye) ,正在為(wei) 全球4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企業(ye) 提供服務。
而作為(wei) 三一科學城的重要建設項目,長沙經開區區塊鏈產(chan) 業(ye) 園(一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目前,已完成實體(ti) 工程,正在進行掃尾工作。長沙經開區星沙產(chan) 業(ye) 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著眼於(yu) 區塊鏈產(chan) 業(ye) 園可持續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格局,瞄準引進全球和全國的先進區塊鏈標杆企業(ye) ,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全方位高品質服務,不斷做優(you) 做強做專(zhuan) 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
此外,三一科學城周邊道路升級建設也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中。
湖南自貿試驗區創新中心是長沙經開區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現“長株潭一體(ti) 化”與(yu) 自貿區協同發展、高質量建設“兩(liang) 區”的重要平台。創新中心位於(yu) 映霞路以南、長橋路以西,占地147畝(mu) ,包含創新中心大樓、獨棟及分層廠房,是集研發、生產(chan) 、服務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綜合體(ti) 。目前,項目部分已進場施工。
星沙產(chan) 業(ye) 基地自貿總部大樓是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長沙經開區區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主要為(wei) 園區智能製造、工業(ye) 設計、金融服務等科技創新型總部企業(ye) 提供集中辦公場地。目前已完成基坑支護、土方外運及部分地下室主體(ti) 結構。
完善基礎建設 夯實築牢產(chan) 業(ye) 基礎
產(chan) 業(ye) 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建設的強力支撐,一直以來,長沙經開區科學謀劃、提前布局,有力有序推進道路及水電氣等基礎建設。
2022年12月26日,長沙經開區漓湘東(dong) 路(長湘路—黃花稅務所)項目主幹道正式通車,人行天橋項目開放通行。漓湘東(dong) 路(長湘路—黃花稅務所)為(wei) 城市主幹路,西起於(yu) 長湘路,東(dong) 至黃花稅務所。其建成通車為(wei) 三一智聯重卡、藍思科技等千億(yi) 級企業(ye) 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進一步促進了黃花片區的開發建設,解決(jue) 了周邊居民的出行難題,為(wei) 長沙經開區重大功能區間資源配合和功能互補提供了交通保障。
據了解,2022年以來,長沙經開區著力優(you) 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網結構。全年完成新遠大路、藍田路、財富大道、東(dong) 十路等14條道路工程,硬化路麵約14.6千米,拉通排水約19.2千米,完成強弱電改遷約26.3千米,打通交通堵點,疏通交通動脈,提升通達能力。
2022年6月15日,星沙水廠9萬(wan) 噸/天改擴建項目正式開機供水,意味著星沙水廠最高供水量由原來的16萬(wan) 噸/天可提升至25萬(wan) 噸/天。這不僅(jin) 大幅提高了星沙城區供水保障服務能力,還有效保障了園區工業(ye) 用水。而星沙汙水處理廠(四期)擴容提質項目建設完成,城南、城北、城西汙水處理廠的擴容、技改等工程穩步推進,進一步提高了園區服務企業(ye) 生產(chan) 的能力。
此外,園區首創了水電氣及道路開口無償(chang) 服務,為(wei) 企業(ye) 項目建設排憂解難。2022年,園區主動為(wei) 湖南諾瑪液壓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五新智能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ye) 項目提供水電氣及道路開口服務,獲得企業(ye) 的點讚支持。
完善產(chan) 業(ye) 配套 厚植人才發展沃土
生產(chan) 、生活、生態有機融合,才能留住人才、留住產(chan) 業(ye) ,城市才能發展。長沙經開區花大力氣,切實作為(wei) ,解決(jue) 企業(ye) 員工的住房、醫療、教育問題。
作為(wei) 湖南省最大規模公租房,英萃園一期於(yu) 2021年6月1日投入使用。已為(wei) 三一集團、福田汽車、藍思科技、威重化工等42家企業(ye) 員工提供公租房,服務8120名產(chan) 業(ye) 工人入住。此外,英萃園還積極完善優(you) 化小區網絡信號覆蓋,開放食堂等生活商業(ye) 配套,不斷提升員工入住幸福感。而二期11棟單體(ti) 主體(ti) 結構已於(yu) 2022年8月順利封頂,餘(yu) 下兩(liang) 棟正在進行主體(ti) 建設中,預計2023年6月完成主體(ti) 封頂,2023年12月全麵竣工驗收。
位於(yu) 東(dong) 六線以西、映霞路以南的映霞小區已基本完工。項目總建築麵積約7.55萬(wan) 平方米,包括6棟16層的住宅樓,以及物業(ye) 管理用房、門樓、垃圾站等共計10棟建築,建成後可滿足434戶居民的入住。目前正在進行園林施工,預計3月交付,並啟動室內(nei) 精裝修開標,裝修工期預計6個(ge) 月。
產(chan) 業(ye) 工人服務中心項目已完工,並與(yu) 園區企業(ye) 住友橡膠、聚仁中藥等已達成租賃合作意向。此外,東(dong) 方小區、華陽小區、紅京小區也處於(yu) 緊張建設中。曆經十年的建設,長沙經開區已建成和待建設5個(ge) 高標準公租房項目,總投資30.6億(yi) 元,麵積約93.6萬(wan) 平方米,住房1.4萬(wan) 套。
醫療配套的完善是提升園區發展環境的重要一環。2022年11月1日,長沙經開醫院開業(ye) 。長沙經開醫院是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首家三級綜合醫院,為(wei) 長沙經開區、長沙縣各企事業(ye) 單位、社區居民以及自貿片區企業(ye) 職工提供基本綜合醫療服務,承擔區域內(nei) 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症搶救與(yu) 疑難病轉診。
教育資源方麵,2022年秋季,南雅星沙實驗學校迎來了首批學生。南雅星沙實驗學校是由長沙經開區、長沙縣人民政府與(yu) 長沙市南雅中學聯合創辦的一所縣屬公辦九年一貫製學校。
此外,2022年長沙經開集團又擬投資約5.5億(yi) 元,新選址擴建長沙瑋希國際學校,以滿足園區外籍人員數量增長和湖南自貿試驗區發展需要。(陳琪 譚可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