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代表委員話兩會|代表董青:傳承非遺文化,促進文化繁榮

發布時間:2023-01-17 10:02: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承載著高超精湛的技能技藝,也沉澱著民族文化基因和價(jia) 值信仰,是社會(hui) 得以延續的命脈和源泉。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湘繡、湘瓷等湖湘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其燦爛而厚重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其成為(wei) 湖南乃至國家級的藝術名片。

  據統計,湖南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78項,這些都是湖南不可多得的非遺寶貴資源。

  隨著經濟轉型和社會(hui) 變革加快,湖湘非遺項目的保護傳(chuan) 承在理念認識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生態環境優(you) 化、機製體(ti) 係完善、理論研究等方麵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

  基於(yu) 此,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e) 學院教師董青建議: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湖湘非遺的保護力度。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董青認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非遺,契合國家戰略目標,在落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都有其獨特的作用。

  “在湖湘非遺的保護傳(chuan) 承之路上,我們(men) 仍麵臨(lin) 著理念認識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機製體(ti) 係完善、理論研究等諸多挑戰。”董青認為(wei) ,如何讓湖湘非遺煥發勃勃生機,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是建設文化強省的題中之義(yi) 。

  目前,董青所在的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e) 學院已開設湘繡、陶瓷、雕刻、民族服飾等非遺專(zhuan) 業(ye) ,經過10餘(yu) 年建設,培養(yang) 了3000多名湖湘非遺新傳(chuan) 人,為(wei) 湖湘非遺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提供了堅實基礎。

  為(wei) 了更好地推進非遺文化傳(chuan) 承,董青建議,首先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製。各級政府部門要重視學校在保護傳(chuan) 承非遺中的重要作用,係統構建非遺教育體(ti) 係,將非遺教育融入到教材體(ti) 係中,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在省級層麵建立學校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聯席會(hui) 議製度,形成一個(ge) 部門牽頭抓總、多個(ge) 部門共同參與(yu) 的工作機製,各部門協同推進;在省級層麵建立學校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專(zhuan) 家指導委員會(hui) ,對學校進行分類指導,實現教育與(yu)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共生共融。

  同時,應及時出台配套政策,促進作用發揮。充分發揮地方高職院校在開展湖湘非遺教育、培育新時代非遺傳(chuan) 承人方麵的明顯優(you) 勢和協助製定非遺政策、發掘整理非遺資料、建設非遺數據庫、傳(chuan) 播推廣非遺等方麵的獨特作用;給予地方高職院校政策傾(qing) 斜,在項目、經費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主導,整合傳(chuan) 承人、地方高職院校、企業(ye) 等多方資源,協同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還應完善評價(jia) 機製,提高保護實效。建立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在省級層麵科學建立地方高職院校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質量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在建立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的基礎上,評選出一批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效果突出的地方高職院校,授予“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示範院校”稱號,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激勵帶動更多地方高職院校做好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工作。(人民網湖南兩(liang) 會(hui) 報道組)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