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低碳”引航向“綠”而行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竹山縣核心城區。邵義(yi) 龍攝
乘風破浪展宏“兔”,踔厲奮進新征程。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湖北竹山縣將主動融入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十堰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大局,圍繞“建功綠色低碳示範區、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目標定位,堅定信心、錨定目標、找準位置、幹出特色、作出貢獻,既為(wei) 一域增光又為(wei) 全局添彩。
生態“打底” 綠色“作畫”
1月15日,竹山城區堵河生態水體(ti) 文化長廊,30多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黑翅長腳鷸集群飛翔,鳥群時而盤旋、時而俯衝(chong) ,為(wei) 生態環境的“高顏值”錦上添花。近年來,越來越多鳥類在竹山棲息、落腳,鸊鷉、白骨頂雞、鴛鴦等珍稀鳥類已成為(wei) “常客”,境內(nei) 每年都會(hui) 迎來上百萬(wan) 隻候鳥駐足。
生態是竹山最厚重的家底。近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2022年度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情況,竹山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wei) 2.73,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九。這是竹山立足特有資源稟賦,努力踐行生態友好、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結晶。
中共竹山縣委十五屆四次全會(hui) 提出了“建功綠色低碳示範區、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目標定位。在新的一年裏,竹山將繼續堅持生態立縣、產(chan) 業(ye) 強縣、項目興(xing) 縣、開放活縣,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七大行動”,加快構建“做優(you) 縣城、做強三區、振興(xing) 全域”區域布局和“56513”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推動空間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市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從(cong) 靠山吃山到養(yang) 山富山,如今的竹山,工業(ye) 產(chan) 業(ye) 加快低碳轉型,綠色能源“風光”無限。2022年,竹山被命名為(wei) 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國家級森林康養(yang) 試點建設縣、茶業(ye) 科技助農(nong) 示範縣……從(cong) “一處美”“一片美”到“全域美”,為(wei) 竹山“建功綠色低碳示範區、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蓄勢賦能,未來的竹山綠水青山“底色”更重、金山銀山“成色”更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本色”更亮。
產(chan) 業(ye) “減碳” 發展“增綠”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共富之路怎麽(me) 走?唯有向綠向新。
去年12月24日,竹山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在竹山縣潘口鄉(xiang) 開工,成為(wei) 十堰市首個(ge) 獲得核準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6.83億(yi) 元,裝機容量29.8萬(wan) 千瓦,預計年發電量2.8億(yi) 千瓦時。
竹山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轄區內(nei) 大小河流646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16.5萬(wan) 千瓦,位居我省前列,具有發展抽水蓄能電站的比較優(you) 勢。發展綠色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guan) 鍵,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ju) 措。近年來,竹山借力“風”“光”“水”,打好綠色能源牌,激活經濟發展“綠色力量”。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5座,裝機容量29.8萬(wan) 千瓦的潘口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擬裝機容量120萬(wan) 千瓦的竹山天池嶺預可研報告通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審查,城北綠色低碳經濟產(chan) 業(ye) 園項目落地,正在加緊建設。鬆吉新能源電動車落地見效,新能源出租車、公交車達到200台,實現公交出租車全麵新能源化。
靠山吃山,這是山區人的傳(chuan) 統。但是山區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隻有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轉移剩餘(yu) 勞動力,才能更好涵養(yang) 山區生態。
2023年,竹山將強力推動工業(ye)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聚焦衛浴輕工、清潔能源、綠鬆石、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文旅康養(yang) 五大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集群,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在引進頭部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行業(ye) 百強企業(ye) 上實現新突破。
深化省級承接衛浴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建設,組建“一公司四平台三中心”,推進衛浴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力爭(zheng) 新引進企業(ye) 30家、落地投產(chan) 企業(ye) 總數達100家以上、實現產(chan) 值100億(yi) 元,建設鄂西北衛浴五金貿易中心、重要衛浴產(chan) 業(ye) 基地。做強綠鬆石省級重點成長型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礦產(chan) 資源配置重組,實現安全化、綠色化、數字化、國有化發展。支持九華山創建4A級景區。加快柳林竹山埡旅遊公路和女媧山、聖水湖等景區公路旅遊廊道建設,支持太和梅花穀和九華山景區建設國家森林康養(yang) 基地、聖水湖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擦亮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yang) 試點建設縣名片。
“顏值”提升 幸福“加碼”
通村水泥路曲折蜿蜒,農(nong) 家院幽靜雅致,五福龍井智慧農(nong) 創園裏,遊客絡繹不絕……步入竹山縣寶豐(feng) 鎮龍井村,一幅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美麗(li) 畫卷展現眼前。
龍井村因一棵樹齡506年的巨大古樹和一口千年古井而遠近聞名。近兩(liang) 年,竹山縣引進市場主體(ti) ,投資近8000萬(wan) 元建設五福龍井農(nong) 業(ye) 創意產(chan) 業(ye) 園項目,以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築牢振興(xing) 之基。
“從(cong) 去年2月到現在,我掙了4萬(wan) 多元。家門口打工,掙錢又顧家,真好!”1月12日,龍井村村民萬(wan) 永祿在產(chan) 業(ye) 園裏忙得汗流浹背,但心裏十分高興(xing) 。
集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耕體(ti) 驗、休閑觀光於(yu) 一體(ti) 的五福龍井農(nong) 業(ye) 創意產(chan) 業(ye) 園項目,已經為(wei) 包括萬(wan) 永祿在內(nei) 的200餘(yu) 位村民提供就業(ye) 崗位。項目全部竣工後有望吸納周邊5個(ge) 鄉(xiang) 鎮、千餘(yu) 人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才有底氣。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可介紹,過去,龍井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青壯年大部分在外務工。近幾年,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深入推進,村裏蹚出“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耕文化+鄉(xiang) 村旅遊”的新路子,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龍井村的變化是竹山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2023年,竹山將搶抓全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機遇,用好定點幫扶、區域協作等政策,按照3A級景區標準打造17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上,落實重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依托竹茶集團、聖水、星夢等重點企業(ye) ,規範茶產(chan) 業(ye) 聯合會(hui) 運行,推動產(chan) 業(ye) 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啟動茶園設施化建設三年行動,力爭(zheng) 幹茶產(chan) 量達到8000噸、綜合產(chan) 值45億(yi) 元以上,創成全國茶業(ye) 百強縣。加快東(dong) 方希望“1+N+5”生豬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建成麻家渡澗溝梁、寶豐(feng) 白沙河、擂鼓廣山等育肥基地和溢水飼料加工廠。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1135”培育工程,新增億(yi) 元企業(ye) 2家、規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5家,帶動更多農(nong) 戶融入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
在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上,該縣將大力實施“擦亮小城鎮”工程,推進“寶麻溢”和核心城區環境綜合治理。立足特色塊狀化發展“一鎮一品”“一業(ye) 一品”,支持寶豐(feng) 打造重要衛浴產(chan) 業(ye) 基地,溢水建設特色產(chan) 品加工物流產(chan) 業(ye) 園,麻家渡擦亮中國綠鬆石小鎮名片,雙台做大新型金屬複合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文峰、上庸、官渡、柳林等建設文旅康養(yang) 基地。實施雙台、竹坪等4個(ge) 鄉(xiang) 鎮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新建改造輸配電線路135公裏,新改建“四好農(nong) 村路”150公裏,建設綜合加能站3個(ge) ,實現5G網絡鄉(xiang) 鎮集鎮全覆蓋。
如今的竹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刷新”視野,27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23個(ge) 數字鄉(xiang) 村試點村、10個(ge) 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村建設順利推進。全域旅遊、森林康養(yang) 已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新業(ye) 態,“綠意盎然”的新產(chan) 業(ye) 新動能落地開花,綠水青山已成為(wei) 百姓的“幸福靠山”。(向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