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東日照:年糕飄香年味兒濃

發布時間:2023-01-19 14:41: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日照1月19日電 俗語說“無糕不成年”。 臨(lin) 近春節,在山東(dong) 日照的鄉(xiang) 村,傳(chuan) 統的年糕加工作坊又開始熱鬧起來,街頭巷尾飄著陣陣年糕香,給冬日裏的鄉(xiang) 村增添了濃濃的年味。

  隨著年糕進入銷售旺季,買(mai) 年糕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山東(dong) 日照莒縣夏莊鎮夏莊二村的趙加卿、丁相梅夫婦比以前更為(wei) 忙碌。

  1月18日淩晨三點,趙加卿、丁相梅夫婦就已經早早起床,忙著燒火架屜,開始準備製作當天要售賣的年糕了。“一般每天三點起來, 五六點鍾就出門往大集去賣。”趙加卿說。

  “莒縣做年糕的習(xi) 俗由來已久,早在清末時期,夏莊村民就開始製作和食用年糕,因年糕承載著年年高升的美好寓意,成為(wei) 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據今年79歲的薛慶慧老人介紹,莒縣土地肥沃、盛產(chan) 糧食,夏莊年糕打破傳(chuan) 統年糕以糯米、黍米為(wei) 主料的做法,取材更為(wei) 豐(feng) 富。夏莊年糕除了用糯米、黍米外,還選用豇豆、爬豆等做原料,不但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煙酸、鈣、磷、鉀、鎂等營養(yang) 健康元素,而且柔軟細膩、不黏不膩、口感舒適,無論煎、炒、烤、還是下火鍋,都不會(hui) 融化,味道也不會(hui) 改變,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趙加卿已經做了二十年年糕,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做法的基礎上,又根據人們(men) 口味的變化,進行調整。趙加卿做年糕的主要食材是紅糖、蜜棗、糯米粉、黍米粉、豇豆,這些原料雖然都家常而簡單,但組合在一起,經過揉、搓、攪、蒸等一係列過程的組合幻化,卻產(chan) 生了奇特美妙的香甜味道。

  “年糕製作,食材的選擇尤為(wei) 重要,尤其是主要原料糯米、黍米的選擇更不能有絲(si) 毫含糊,它直接影響著食物的口感,現在市麵上不僅(jin) 有糯米、黍米,還有加工好的糯米粉和黍米粉可供選擇。”趙加卿介紹,當地人喜歡加入豇豆,在增加營養(yang) 的同時,也賦予了“將都”年年高的美好祝願。

  利用燒水的功夫,趙加卿先把五十斤糯米粉和煮好的豇豆摻混在一起,然後把用熱水化開的紅糖,倒進混合好的材料裏,不停地用手揉搓攪拌,讓糯米粉、豇豆和紅糖充分融合。“濕了就粘,幹了就發白、很硬不好吃”, 趙加卿一邊揉粉一邊感受著材料的幹濕程度。手起手落間,精確的配比早已融進了他的掌紋裏。

  灶膛裏熊熊的火苗舔著鍋底,蒸汽縈繞在鍋上,慢慢的爬上房頂。丁相梅把混合好的材料緩緩地散進蒸屜裏,鋪滿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水蒸汽在頭頂飄著、聚著,散出的香充滿了房間。這一層層的疊加,一層層的積累,賦予了年糕“年年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在蒸製紅糖豇豆糯米糕的間隙,趙加卿又開始用攪拌糯米麵和黍米麵,他一邊搓一邊說:“有的人喜歡吃純糯米和黍米的,有的人喜歡吃加棗的,多做幾種花樣,大家想吃哪種吃哪種。”

  終於(yu) ,年糕要出鍋嘍!抬屜、翻屜,出籠的年糕熱氣騰騰地冒著香氣。紅紅的豇豆、雪白的糯米、金黃的黍米、淌蜜的紅棗……誘人的香甜撲麵而來,讓人頓感垂涎欲滴。夫妻二人合作,用籠布和繩子給年糕做最後的定型。年糕捆好了,收拾妥當,夫妻二人又要趕集賣年糕了。

  由於(yu) 趙加卿人實在,用料真、口味好,除了趕集銷售外,現在上門訂年糕的人也越來越多,進了臘月就更緊俏了。村民董慶田說,看到熱氣騰騰的年糕,聞到了濃濃年味兒(er) ,也找回了兒(er) 時的感覺。

  “在我國,不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新年吃年糕的習(xi) 俗。每到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都要準備點兒(er) 年糕,借著年糕——‘年年高’的諧音,表達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寓意,企盼著來年的生活、身體(ti) 、事業(ye) 等各方麵都更上一層樓。年糕已從(cong) 2000多年前用以充饑的食物,逐漸演變為(wei) 民俗節日中的應景食品。”日照市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邢葆東(dong) 說。(聶俊穹 宋洪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