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門鈴”讓愛“響起” 瀏陽淮川街道落細落實“七個一”
“叮咚、叮咚、叮咚……”日前,瀏陽市淮川街道北園社區“小桔燈”黨(dang) 員誌願者彭小平家中的“愛心門鈴”忽然響起,彭小平連忙趕往高齡獨居老人柳桂香家。原來柳奶奶在上廁所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總感覺心髒有些不適,家裏的常用藥也沒了。了解情況後,彭小平立即幫忙買(mai) 了速效救心丸、跌打損傷(shang) 藥膏等藥品,送到柳奶奶手中,又幫她按摩不適處,待柳娭毑症狀緩解,才放心離開。
為(wei) 深入落實長沙市委組織部“七個(ge) 一”行動、瀏陽市委組織部“四助三全”工作要求,淮川街道黨(dang) 工委堅持黨(dang) 建引領,結合轄區實際深化“黨(dang) 員微網格+五個(ge) 到戶”大走訪、“疫情防控睦鄰宣講”、紅色驛站“共享小藥箱”等活動,創新鄰裏互助“愛心門鈴”“社區愛心聯盟”等方式,實現轄區特殊群體(ti) 精準幫扶、貼心服務,推動“七個(ge) 一”行動走深走實。
柳奶奶88歲,家住淮川街道北園社區西湖山小區,平時一個(ge) 人生活,女兒(er) 女婿都不在身邊。彭小平是北園社區西湖山小區的“小桔燈”黨(dang) 員誌願者,也是柳奶奶的“愛心門鈴”守護人。前段時間,柳奶奶家裏沒有防疫藥,彭小平趕緊向社區反饋,及時為(wei) 柳奶奶送上了“防疫健康服務包”。
為(wei) 了做好重點特殊人群常態化聯係服務,淮川街道創新開展“愛心門鈴”結對連心,安排黨(dang) 員、居民代表與(yu) 孤寡、獨居老人結對,在雙方家中安裝“愛心門鈴”,老人有困難可以“叮”誌願者。定期上戶走訪,關(guan) 心生活所需、了解身體(ti) 狀況,紓解老人情緒,幫助解決(jue) 難題。小小的“愛心門鈴”,增進了鄰裏情,搭建起黨(dang) 組織聯係服務困難群眾(zhong) 的橋梁,為(wei) 基層治理增添了“民生溫度”。
除了“愛心門鈴”,怎麽(me) 建立健全基層應急救助有效機製,也成為(wei) 了淮川街道思考落地的關(guan) 鍵任務。淮川街道結合“民生吹哨 部門報到”在社區探索組建“愛心聯盟”。
在淮川街道新北社區,社區黨(dang) 委吹響了“民生哨”,社區“愛心聯盟”迅速集結。
“王姨,今天怎麽(me) 樣?胸口還悶不悶?有啥不舒服隨時給我打電話!”1月17日早上9點,淮川街道新北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周玉珍撥通了王梅珍老人的電話。
75歲的王梅珍老人患有基礎性疾病,年紀大了又是獨居老人,她被納入了“新北社區愛心聯盟”重點服務對象名單,由包括社區衛生服務室等“社區愛心聯盟”眾(zhong) 多站點的工作人員和誌願者定時聯係服務。
“我胸口倒不悶,隻是今早起床頭有點暈……”老人的描述,周玉珍一一記錄,因放心不下,她帶著醫藥箱趕到黃泥灣小區。為(wei) 王奶奶測量血壓、開展心肺聽診等檢查後,周玉珍找出對症藥品,向王奶奶仔細囑咐用法用量。其中有個(ge) 處方藥社區衛生室暫時沒有,周玉珍馬上在“新北社區愛心聯盟”微信群中發布用藥需求。不一會(hui) ,老百姓大藥房工作人員在微信群“接單”,還派人將藥送到了王奶奶家。
淮川街道新北社區黨(dang) 委充分發揮轄區醫療資源集聚優(you) 勢,突出黨(dang) 建區域化共建效能,整合轄區瀏陽市婦幼保健院、11家社區診所、11家藥店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共同組成“愛心醫療聯盟”,為(wei) 孕產(chan) 婦、獨居老人等重點人群提供緊急藥品、醫療谘詢等服務“綠色通道”。
不僅(jin) 是醫療聯盟,“社區愛心聯盟”還包括了物資聯盟和運輸聯盟。通過招募黨(dang) 員、誌願者組建愛心車隊,便於(yu) 緊急時刻幫助獨居老人或重症患者及時送醫。目前“新北社區愛心聯盟”已將42戶重點人員納入服務範圍。
近期以來,瀏陽淮川街道黨(dang) 工委全麵發動黨(dang) 員、微網格長、居民代表組織開展“敲門行動”,“愛心門鈴”暖心結對幫扶獨居老人、留守兒(er) 童等重點人群102戶,開展“睦鄰宣講”125場,在“奔跑者”紅色驛站、小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設立“共享藥箱”62處,全力織牢織密“暖心守護網”,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米”。(陳珍 熊婉君 胡軍(jun) 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