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春走基層|產業興,人才聚,鋪就鄉村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3-01-19 14:41: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豬是自己養(yang) 的,香腸是自己灌的,好日子是自己過的。”春節前夕,李少清的朋友圈發布了一段灌香腸的視頻。視頻中,自家養(yang) 殖的黑豬肉紋理分明、肉質粉嫩、成色很好,晾曬的香腸依次排開,曬出了濃濃的年味。配樂(le) 也很應景,歌裏唱著:“喜氣洋洋過年了,我們(men) 的生活像花兒(er) 開了……”。

  王元虎和李少清夫妻倆(lia) 是山東(dong) 省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第一批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2009年,兩(liang) 人回到村裏當起了“豬倌”,開始了黑豬養(yang) 殖之路。

  回憶創業(ye) 初期,王元虎表示,由於(yu) 養(yang) 豬成本高,當時麵臨(lin) 資金短缺的難題,三澗溪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高淑貞抵押了自己的房產(chan) ,帶著他們(men) 在村裏挨家挨戶借錢,“借條上寫(xie) ‘高淑貞借,王元虎用’,這麽(me) 把錢湊齊的。”

  如今十幾年過去,這家曾經艱難起步的養(yang) 豬企業(ye) ,已經擁有三處生態基地,開設了16家直營店,發展成為(wei) 濟南市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年銷售收入過千萬(wan) 元。

  臨(lin) 近春節,生產(chan) 車間裏裏外外都忙碌起來。屠宰、排酸、分割、包裝、運送……平時聽著音樂(le) 、吃著“草糧”、住著“高樓”長大的黑豬,不久後將出現在消費者的年夜飯餐桌上。

  “今年行情非常好,訂單比往年多了近一半。說明大家對食品安全、健康飲食更加關(guan) 注了。”整理著手裏的訂單,李少清感慨,“普通豬肉隻能賣到十幾元一斤,我們(men) 的黑豬肉這麽(me) 多年來價(jia) 格都非常穩定,目前均價(jia) 在五六十元。這就是品牌農(nong) 業(ye) 的優(you) 勢,咱依靠的是高品質。”

  為(wei) 了保障春節期間的產(chan) 品供應,需要加班加點,從(cong) 一大早忙到晚上九、十點鍾是常有的事。下午七點左右,90後員工隗洪芸驅車趕往客戶家送黑豬產(chan) 品,“下班路上送個(ge) 貨。今年很不錯,明年一定會(hui) 更好的!”作為(wei) 三澗溪村眾(zhong) 多返鄉(xiang) 年輕人中的一員,隗洪芸對未來充滿信心。

  年輕人紮根在希望的田野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越走越寬,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十足,增收致富有底氣,幸福生活有奔頭。

  2022年,一隻長76米、高13.5米的巨型粉豬在三澗溪村拔地而起,成了三澗溪村的地標性建築。這座名為(wei) “章小福”的農(nong) 樂(le) 園主體(ti) 建築,是王元虎對第一產(chan) 業(ye) 黑豬養(yang) 殖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由8700平方米的舊豬舍轉型成的。

  “小粉豬”外表呆萌,其實內(nei) 藏乾坤。踏進小粉豬的嘴巴,這裏不僅(jin) 包含農(nong) 產(chan) 品分揀、冷鏈倉(cang) 儲(chu) 空間,“農(nong) 創+文化+科普”空間,同時也是麵向青年人的實訓和創業(ye) 創客基地。

  種地、養(yang) 豬、農(nong) 產(chan) 品全鏈條加工、打造“章小福”農(nong) 樂(le) 園、設立研學基地、創建“農(nong) ”字號創業(ye) 園區……當年的養(yang) 豬場,如今成了“四位一體(ti) ”的生態綠色種養(yang) 殖基地,成了三產(chan) 融合發展的多功能綜合體(ti) ,也成了吸引人、留住人的農(nong) 村創業(ye) 就業(ye) 平台。

  一條一、二、三產(chan) 融合,農(nong) 、文、旅、教融合的道路延伸開來。

  年終歲末,收獲時節,忙碌中也包裹了欣喜的滋味。麵對新的一年,李少清說,期待把“創”字號農(nong) 業(ye) 創業(ye) 模式細化落地,為(wei) 富有鄉(xiang) 土情懷年輕人種下夢想的火種。“我們(men) 會(hui) 繼續扛好旗,打好樣。以自身經曆為(wei) 樣板向大家展示:農(nong) 業(ye) 還可以這樣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