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氣象新(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農(nong) 民搬進城市新家園,啟動區迎來新企業(ye) ,白洋澱來了更多“新朋友”……這個(ge) 春節,雄安新區處處湧動新氣象。
這一方熱土,經過5年多規劃建設,城市框架全麵拉開,35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累計完成投資超5100億(yi) 元,如今,新區啟動區主要基礎設施基本建成。2022年以來,142個(ge) 工程項目新開工建設,新區城市雛形初步顯現。
約12萬(wan) 人搬進安置區
“新家真熱乎,心裏都暖和”
“叔,過年了,我來看看暖氣熱不熱,在新家過年習(xi) 慣嗎?”容西片區尋溪社區的社區工作者王玉琦輕輕敲門。
“快進家,可熱乎了,啥都方便!”居民劉雙全笑著招呼。門口的溫度計顯示室溫23攝氏度,客廳的長壽花開得鮮豔。
劉雙全老家在河北安新縣西裏街村。新區設立後,西裏街的院子要被征遷修路。“我們(men) 上歲數了,舍不得老家的一磚一瓦。剛開始聽說要搬進城裏,擔心人生地不熟,有些猶豫。”劉雙全說。
2022年9月,劉雙全拿到新房鑰匙,開門一看:精裝修的兩(liang) 室一廳,灶具、熱水器等都全乎,可以拎包入住。劉雙全和妻子放心了。
今年春節前,劉雙全搬進新家。搬家當天,王玉琦上門,和他互相留下聯係方式。
前不久,劉雙全和妻子回村取東(dong) 西。王玉琦擔心暖氣漏水,就幫他們(men) 關(guan) 緊閥門,轉念想起陽台上有花,怕給凍壞,又把閥門打開一點。“這閨女多細心,自家人也不過這樣。”劉雙全念叨,“在老家燒暖氣,最多隻有15攝氏度。新家真熱乎,心裏都暖和!”
在安新縣城上班的子女,擔心老兩(liang) 口不適應新家生活,特意趕過來,沒想到父母把小區都摸熟了。“小區門口有公園、公交站,還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雙全跟兒(er) 子打趣,“社區的王玉琦跟親(qin) 閨女一樣,打個(ge) 電話就到跟前,比你還強!”說得一家子都笑了。
近兩(liang) 年,約12萬(wan) 群眾(zhong) 搬進容東(dong) 以及雄東(dong) 、容西片區,安置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逐步完善。
雄安居民的新生活正在開啟,雄安的建設發展也正迎來新空間。
承接疏解功能有序落地
“倒排工期,上半年工程要衝(chong) 出地麵”
啟動區是雄安新區建設主戰場,每一天都有新變化。環城市外圍道路、內(nei) 部骨幹路網、生態廊道、城區水係等城市建設“四大體(ti) 係”基本成形,正在加快推進功能片區建設。
“項目正做地下結構施工,春節不停工,100多人堅守崗位。”頂著寒風,記者走進中國中化總部001大廈新區建設工地,業(ye) 主方工程負責人孫東(dong) 東(dong) 一邊搓手一邊說:“公司總部計劃2025年底從(cong) 北京搬到雄安。倒排工期,上半年工程要衝(chong) 出地麵。”
為(wei) 何叫001大廈?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首批疏解到新區的央企,總部位於(yu) 新區啟動區001號,2022年4月開建,是首批疏解央企中最早動工的項目。
昔日的大河村,一座150米的央企總部大樓正在崛起,有望成為(wei) 啟動區地標性建築。環顧方圓1公裏,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等首批疏解央企總部,都在建設中。
走進相鄰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chan) 業(ye) 園一期項目即將揭開麵紗。8號樓和10號樓已然封頂,9號樓地上部分已完成過半。“我們(men) 是首批市場化疏解項目,計劃2023年底入駐辦公。”該項目工程經理李二輝說,“二期今年開工,招商先行啟動,優(you) 先麵向北京的疏解企業(ye) 。”
不遠處,同樣是首批市場化疏解項目,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項目工地上機械轟鳴,焊花閃爍。
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是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使命。2022年,是疏解央企、市場化疏解企業(ye) 在雄安開工建設的元年:7月成立的中國礦產(chan) 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完成選址;11月23日,中國中鐵旗下多家企業(ye) 疏解到新區,帶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一攬子集聚……目前央企在雄安設立各類機構共140多家。
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張國華說:“目前新區承接疏解功能有序落地,2023年,我們(men) 將繼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協同推進綜合承載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建設。”
良好生態成為(wei) 新區名片
“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安家落戶,從(cong) 候鳥變留鳥”
“野鴨!有一大片!”幾名遊客過年來白洋澱玩,發現一群鳥在覓食。
“那叫灰鶴,是近年出現在這裏的‘新朋友’,估計有100隻。”安新縣觀鳥愛鳥協會(hui) 副會(hui) 長張學農(nong) 從(cong) 小在白洋澱邊長大,在白洋澱拍攝鳥類已10多年。
“來白洋澱的‘新朋友’除了灰鶴,還有青頭潛鴨。”站在澱邊,張學農(nong) 回放相機照片向記者介紹。2022年,巡護員在白洋澱發現一種從(cong) 未見過的鳥類,經專(zhuan) 家鑒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青頭潛鴨被譽為(wei) “鳥中大熊貓”,這個(ge) 全球極危物種對生態環境很挑剔。在同一區域,還發現了青頭潛鴨育雛,有9隻毛茸茸的鴨寶寶,“它們(men) 已在白洋澱安家,不是偶然路過。”張學農(nong) 說。
2022年7月,白洋澱劃定9個(ge) 鳥類重要棲息地,全域禁獵。“如今人們(men) 環保意識普遍增強,都明白要愛鳥護鳥。”愛鳥護鳥誌願者韓戰橋春節期間照常巡護,“白洋澱生態環境在一天天改善,適合鳥類繁衍生息,白鷺、蒼鷺等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安家落戶,從(cong) 候鳥變留鳥。”
目前,白洋澱發現野生鳥類共248種,比新區設立前增加42種,僅(jin) 2022年就新發現11種。其中,有生態價(jia) 值、科學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的鳥類有193種。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白洋澱生態環境修複和保護是新區建設成敗的關(guan) 鍵指標之一。新區設立5年多來,通過一體(ti) 化推進補水、治汙、防洪等綜合治理,白洋澱水質從(cong) 新區設立前的劣Ⅴ類逐步改善,首次躋身全國良好湖泊行列。這個(ge) 春節,白洋澱生態清淤四期工程正搶抓冬春黃金施工期,力爭(zheng) 在今年4月底完成。
水域擴大,濕地增加,魚類恢複,鳥類增多,生態改善。“白洋澱正從(cong) 水質改善向水生態環境改善邁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說。
一幅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正徐徐鋪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4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