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推動司法服務直達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發布時間:2023-02-02 10:27:00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法院依托12368熱線參與(yu) 訴源治理工作機製形成以來,兩(liang) 年累計響應全市16區343個(ge) 街鄉(xiang) 鎮提出的訴源治理需求4452個(ge) ,實現街鄉(xiang) 鎮100%全覆蓋,辦結率和回訪滿意度全部達到100%。目前,北京法院正在積極探索“12368熱線+微網格”訴源治理聯動新模式,推動司法服務直達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神經末梢”。

  近日,平穀區東(dong) 高村鎮西高村網格員撥打12368熱線反映,村裏計劃實施的汙水改造工程本是一項惠民項目,但因村民王某阻止被迫停工,不但嚴(yan) 重影響工期,還導致居民家裏汙水無法排出,村鎮幹部多次調解無果。

  “瞧瞧這個(ge) 管道修的,緊貼著我們(men) 家房子,萬(wan) 一鏟倒了院牆,出了問題誰負責?”在西高村,村民王某指著村裏正在修建的汙水管道說。東(dong) 高村法庭萬(wan) 裏宏法官接到工單立即趕往西高村進行現場勘察。

  詳細了解工程具體(ti) 情況後,萬(wan) 裏宏聯合東(dong) 高村土地科、司法所、派出所一同展開調解。他從(cong) 法律角度闡明了村委會(hui) 在村集體(ti) 過道上施工的權利和王某阻礙施工可能產(chan) 生的法律後果,協同土地科就施工行為(wei) 是否會(hui) 損害王某房屋進行分析論證,引導村委會(hui) 現場與(yu) 施工方優(you) 化施工方案。最終,汙水改造工程順利動工。

  截至目前,平穀法院通過“12368熱線+微網格”聯動,用一條熱線激活了1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和3170個(ge) 網格,推動司法服務直達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神經末梢”。

  “平穀法院樣本”是北京法院積極探索“12368熱線+微網格”訴源治理聯動新模式的一個(ge) 觀察窗口。該模式將12368訴源治理司法需求工單辦理與(yu) 轄區微網格社會(hui) 治理模式相結合,有效激活基層解紛網絡效能。

  “喂,是鎮政府嗎,昨天我們(men) 樓上業(ye) 主陽台上的物品被大風吹下來了,砸了我的車,現在聯係不上人,我們(men) 要求政府出麵解決(jue) 。” 2022年9月5日一大早,通州區張家灣鎮12345市民訴求中心接到張先生等四位群眾(zhong) 的求助電話。工作人員通過12368熱線與(yu) 張家灣人民法庭取得聯係,提出訴源治理需求。

  去年9月6日下午,張家灣法庭與(yu) 張家灣鎮舉(ju) 行“接訴即辦”聯席會(hui) 議。張家灣法庭的對接法官徐明祺參與(yu) 研判,與(yu) 各部門共同會(hui) 商研討形成化解方案。9月9日,在通州法院趙凡法官的指導下,特邀調解員周淑利仔細查閱材料,逐一與(yu) 當事人核實情況。經了解,9月4日晚,受大風天氣影響,劉女士陽台上的物品被大風吹落,導致樓下4輛轎車不同程度損壞,劉女士因不在北京未出麵解決(jue) 。經溝通,劉女士願意拿出一萬(wan) 元來賠償(chang) 四家損失,具體(ti) 分配由四家自行協商。調解員與(yu) 雙方當事人反複溝通,根據四家車輛受損情況,提出分配方案建議,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即時履行賠償(chang) 責任,四起侵權糾紛快速圓滿化解在訴前。

  12368熱線訴源治理需求響應機製和常態化的聯席會(hui) 商機製讓糾紛解決(jue) 的主體(ti) 更豐(feng) 富,職責劃分更清晰,糾紛解決(jue) 效率更高。“法院參與(yu) 街鄉(xiang) 鎮接訴即辦工作,群眾(zhong) 訴求的解決(jue) 路徑更寬了。”徐明祺深有體(ti) 會(hui) 。

  以通州法院張家灣法庭為(wei) 例,2022年該法庭就轄區接訴即辦工作與(yu) 街鄉(xiang) 鎮聯席會(hui) 商23次,參與(yu) 重難點工單辦理1137件,助力張家灣鎮12345日常件訴求量同比下降18.52%。

  近兩(liang) 年,以北京法院12368人工語音訴訟服務平台為(wei) 依托的12368聯係法官主渠道、12368“一號響應”訴源治理工作機製等舉(ju) 措取得積極成效,逐漸被大家熟悉認可。尤其在疫情時期,12368熱線創新“居家接線”新模式,及時響應訴訟群眾(zhong) 、訴源治理主體(ti) 、律師、社會(hui) 公眾(zhong) 等各類訴求,做到“服務不停擺”,充分發揮了訴訟服務主陣地作用。據統計,2022年,北京法院12368熱線人工接聽量達到149.42萬(wan) 件,同比增長67.2%,位居全國第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